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8042|回复: 1

[育儿心经] 父母这六种行为最容易养废一个孩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6-1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已经过去33天了,闺蜜仍然清晰地记得,一向乖巧的女儿发疯似的朝她嘶吼、狂扔东西的情景。
    那天,闺蜜撕了女儿的漫画书,自作主张地取消了女儿跟同学的约会,甚至在女儿的台灯下装了一个针孔摄像头……
    女儿发现这一切,把装着摄像头的台灯狠狠地砸在闺蜜的身上,还疯了似的在墙角、沙发、电视后搜寻闺蜜监视她的证据。
    “你是不是觉得你永远是对的?
    你是不是觉得你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妈妈。
    我告诉你,你是我见过最差劲的妈妈!”
    女儿说完,就跑出了家门,奔去了奶奶家。
    闺蜜脑中反复回想女儿的话,又想起以往母女相处的点点滴滴,心如刀绞。
    那天深夜里,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言语间尽是悔恨。


    & l# N8 ^# j, Y+ l# z! S

    从那以后,一向最爱发朋友圈“晒女儿”、“晒老公”、“晒生活”的她,就停更了。
    女儿至今也死活不肯回家,甚至电话里连声妈都不愿意喊了。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孩子身上的问题,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1 r8 @# c" y' e0 P% z

    亲子矛盾的根源,是以爱为名的控制


    8 Q6 N: V* V* F& \  L7 e3 m  p4 ~

    闺蜜长久以来都是一个很强势的妈妈。
    女儿想要学吉他,闺蜜非要女儿学钢琴,因为她觉得学钢琴比学吉他更显高级。
    女儿喜欢穿黑灰白色调的衣服,她非要女儿穿鲜艳的衣服,因为她觉得小孩子就要穿得明亮些。
    女儿吃什么零食,看什么课外书,跟谁交朋友,闺蜜都要女儿遵循自己的要求和喜好。
    闺蜜一直以为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
    然而,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的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父母过度的控制欲,只会成为孩子的灾难。
    华裔导演石之予从小生活在妈妈的高压控制下。
    妈妈干涉她的兴趣爱好,监听她的秘密,干涉她交朋友,甚至不想她长大,总是对她说:
    “真想把你装回肚子里,这样我就随时清楚你的人在哪里。”
    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拍成了一部让无数父母警醒的动画片《包宝宝》。
    包宝宝被妈妈一口吃掉的悲剧,恰恰就是她被妈妈控制一生的悲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说:
    “小孩不是黏土,任由家长恣意妄为地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他们属于自己,不是家长或者任何人的所有物。”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偷走她们的人生,而是让她们成为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

    # F! E" T! W" D5 P( n

    教育方式不统一,坑的是孩子

      Y" v- A% j# A6 G6 x# u( S. d- T

    记得孙俪曾在网上吐槽邓超是自己育儿路上的绊脚石。
    起因是,孙俪批评女儿不好好吃饭,晚上不可以看电视、玩玩具了……
    邓超听见火速出来帮女儿解围:
    “可以了、可以了、他已经很怕你了……”
    其实,闺蜜的老公也是如此。
    闺蜜对女儿很严格,老公却对女儿很溺爱。
    闺蜜每次教育女儿,老公不是当面护短,就是背后给糖。
    “手表效应”讲到:
    “拥有两块以上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控制。”
    同样的道理,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坑的是孩子。
    因为,一个管、一个护,孩子永远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更不会分辨是非,甚至会因为得到了一方的支持,有恃无恐、得寸进尺。
    只有父母“统一战线”,才能让孩子看清事情的真相,真正地反思和成长。

    : S0 T; d/ q5 ?9 O( w+ q0 v' J: _0 n6 }

    急功近利式的教育,会把孩子压垮在半路上


    * z, b; \, t& l

    还记得《小舍得》里的颜子悠吗?
    妈妈为了让他考上重点初中,压榨他所有的娱乐时间,疯狂给他补课。
    哪怕他已经不堪重负,妈妈依旧不断地用情感绑架他,给他施压,逼他上进。
    结果,他被逼得精神崩溃,频繁出现幻觉,最后确诊得了抑郁症。
    其实,闺蜜也曾像颜子悠的妈妈那样紧逼女儿的学习,进步了10名,还要再进步20名,刚上初中就逼着女儿学习高中内容,恨不得女儿一夜成才。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讲道:
    “好的教育一定是慢的,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
    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儿也勉强不得。”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缓慢而复杂的。
    父母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给孩子太多承受不起的压力,不仅不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反而会把孩子压垮在半路上。
    作家刘墉说:
    “只要你愿意肯定孩子,引领孩子,却不干扰他,孩子一定能让你刮目相看。”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的机会。
    只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功利心”,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绽放的那一天。


    # }: B) v/ i/ B! ^5 ?

    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


    8 _$ o6 [* b; o0 B) A! K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过: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可惜,很多父母都没有做到。
    一个高中女孩在网上发帖控诉妈妈:
    “妈妈360度无死角地控制,耗尽了我对她所有的爱。”
    一位211学生毕业后,不管找什么样的工作,妈妈都不满意,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没有前途。
    几番折腾下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想找工作了,索性啃老在家。
    仔细想想,闺蜜女儿对妈妈的怨恨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闺蜜的不放心、不满意、不放手。
    《成功、动机与目标》里讲到:
    “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内在动力。”
    父母不懂放手,是对孩子最大的残忍。
    因为,父母的包办、控制和过分干涉,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担当……
    每个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需要去试炼自己的能力,需要去感知自己的世界,需要在光辉灿烂的自由里找到最好的自己。
    及时放手,才是父母对孩子最深的爱。

    + {2 D7 z' q8 B5 O3 F$ V7 r8 X

    一个孩子,只有踩着父母的“尸体”才能长大

    . F! Y9 D$ i& f* c- D" p& ~+ U

    闺蜜接受不了女儿的突然叛逆,几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
    但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
    一位心理医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11岁的田田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她有一个很严厉的妈妈。
    田田初中时发现,妈妈经常翻看她的日记、手机。
    她多次跟妈妈据理力争,妈妈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如果她继续大吵大闹,就会被妈妈暴打一顿。
    渐渐地,田田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唯唯诺诺的女孩,甚至还患上了一种“怪病”。
    她总是无缘无故地浑身疼痛,查遍大小医院无果。
    直到父母带她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田田的疼痛其实是对父母隐匿的对抗。
    她无法在现实中打败父母,就只好在心里暗暗较劲。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
    “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
    每个孩子都是在跟父母的对抗中摸索边界,寻找自我。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她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渴望被尊重、渴望摆脱父母,成为一个大人。
    如果父母忽视她们的内心需求,她们将会在压抑和愤怒中报复父母或者毁掉自己。
    如果父母放弃控制和权威,学会示弱和认怂,孩子将会在我们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中获得振臂挥翅的力量,变得独立而美好。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得那样:
    每个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注定要有一场战争。
    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想让孩子顺利走向成年,父母需要让孩子打败自己。


    . l( D0 @! S5 q) u% D: C, H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5 o5 a; ]3 N9 y! E

    一位经常吼叫女儿的妈妈,发现女儿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自信。
    偶然的一天,她在街边看到一位妈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女儿,骂道:
    “让你去问问老师,你都不去,你怎么这么怂?”
    女孩把头埋在胸前,一个劲儿地抽噎。
    那一刻,她猛然醒悟:
    原来,女儿的自卑怯懦,是自己造成的。
    马来西亚有句俗语: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父母最大的失败,就是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这之前,闺蜜也是一个满眼都是孩子缺点的妈妈。
    直到那天,看见女儿歇斯底里的样子,被女儿口无遮拦的话语刺伤,她才明白: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所以,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应该反思的是父母。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
    父母对了,孩子才会对。


    . E& }; `1 i4 B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爱的羁绊》中写道: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
    这是很多孩子痛苦的来源,也是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承认的残忍真相。
    但是,这并不能避免:
    父母留在孩子心里的印痕,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们必须拼尽全力,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抚平孩子的伤痛,用今天的努力扫除孩子明天的阴霾。
    玛丽亚·罗宾逊说: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孩子的明天,取决于父母的今天。
    愿我们都能反思自己的教育,给孩子一个温暖美好的原生家庭,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光。
    4 u1 f" C6 J# M

    ) P; ~! d/ z; T% L, l  M( Q* I" z- N# v1 o0 E. R
    论坛GIF-动图大.gif
    ' [$ J+ U# d  T$ t/ ]0 N4 w& H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1:23 , Processed in 0.34181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