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 桃 塢 路 桃塢路,东起西公园,西至姚港路,全长不足500米,是张謇先生创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建设大手笔之一。 路的最东头原有一个坐北朝南的“桃之华旅馆”,1946年3月,国、共、美国“三人小组”来南通视察“停战协定”执行情况,南通各界近千人前来请愿,后国民党特务将组织这次活动的顾迅逸、钱素凡、郑英年等八位进步青年秘密逮捕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通3.18惨案”,桃之华旅馆和桃坞路从此被人们深刻记住。 鲜为人知的是,现在“古玩城”的地方,五十年代时是南通的“长途汽车站”,从一过街楼进去,是一个空场,停了许多大客车,每天往返南通的各县城和周边城市,六十年代搬至现“七彩城”的位置,再后来才迁到人民西路。 过了汽车站,路北边是“大有里”,斜对面是“同济里”,里面仿照上海“里弄”格式建设,建造了许多中西合璧的海派弄堂房,掀起了民居的新式风潮,是现在“新村”居住模式的雏形,这在当年是很罕见的。 再往西就到了“老商会”,西洋建筑,是原国民党“专员公署”所在地,那时我9岁,家就住在东隔壁的朱洪川花园的草房子里,亲眼目睹了解放前夕国民党残兵败将狼狈溃逃的情形,他们一个个提着箱子,争先恐后地爬上汽车向西逃走。 1949年2月1日正月初四夜晚,只见东方映红了半边天,听房东说是国民党为阻止解放军进城,放火烧了东门吊桥和八厂的桥。 1949年2月2日,南通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南通解放了!上午10时许一队队解放军高举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桃坞路东边雄赳赳气昂昂地走来,沿途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中午时分,一队解放军来到我们住的房前空地,个个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拿出干粮用餐,母亲烧了一大锅开水给他们,我们请一个“指导员”进屋坐坐被他婉拒,临走一个班长还替我家挑满缸水,并将场地扫干净,展示了解放军严明的纪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了“老商会”就是“更俗剧场”,听大人说,梅兰芳、麒麟童(周信芳)、盖叫天等京剧巨星都曾经来这里献演,南通人民的京剧情怀就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更俗剧场于60年代将原来的门面重新修建,一度改名“人民剧场”,近年拆除重建成多功能剧场、影视厅,更名“更俗剧院”。 更俗剧场路对面是“莘园路”,五十年代时临街仅有一酱园店、水果店、杂货铺和一个小门诊所,往南就是民居和农田了,再往南路边有一个小土地庙,那时我们“二初中”(启秀中学前身)的农业劳动课的田地就在这里,每周有一个下午的时间由校工带领各班轮流到这里实习翻地、坪土、播种、管理等农业知识。 1958年前后,为培养南通地区水上工作技术人才,在桃坞路西南端的农田上新建了“南通河运学校”,1960年我考取“南京长江航运学校”,是年8月,就是从桃坞路去“南通河校”集中,由南京来到老师带领,从这里出发,从此踏上了为长江航运事业奋斗一生的征程。 (该文2022.5.13.《南通周刊》发表)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