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面前 平凡如你我 都是英雄 前方、后方 都在一线 在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党员突击队雷霆出击,坚定“逆行”,冲锋在南通北高速卡口的第一线,用无惧无悔,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群普通却不平凡的人,是医院里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二线人员,是父母眼中永远无法搁下的牵挂,是妻子眼中从不知疲倦的老公…… 9 w9 g2 @' G: _4 s1 ~
0 \6 ?, y+ l3 J8 h" i6 X) {
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人们口中出不去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从清晨到日暮,从日暮到午夜,他们穿上层层防护,坚守在南通“北大门”,提供24小时核酸采样及抗原筛查服务,仅4月3日6时至4月4日6时,共核酸采样、抗原检测4202人份。他们用无畏无惧的全力坚守,为通城百姓保驾护航,于无声处显担当。
( B. i6 g; A- d, O6 m
+ ^0 v u; U! l _. G7 [$ r; K6 t5 m 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 “各位爱心志愿者们,自今晚起,南通北将固定人员值班并进行闭环管理……”3月28日,医院在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南通北卡口医务人员必须实行闭环管理的通知后,在党员志愿者群里发出“招募”。闭环管理意味着参与的医务人员将暂别“小家”,在完成每天的检疫工作后,闭环转运至隔离点居住,24小时三班倒,每日轮转。 * x% ]$ G9 ^+ N' P8 t# O8 B
0 ?0 T& Q0 _- W: C
24小时核酸检测点、发热门诊顺畅运行,驰援常州、驰援上海,黄码定点医疗机构顺利启用……一拨又一拨的医护开拔前线。市六院还积极支援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承担“三站一场”的防守工作。临床上的人手已经紧得不能再紧,怎么办? “要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疫情相关工作优先于其他所有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全院上下做好咬紧牙关,打硬仗的准备,在疫情防控大局前‘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我们要保证门急诊的正常运行,要保证在院患者的医疗安全,要做好黄码医院的应急保障工作,要努力承担更多的疫情防控任务。”医院党委书记金琰斐做了这样的动员,跟全市所有的医卫同行一样,市六院全院上下都枕戈待旦,一个人当成几个人用。 不仅有小家,我还有大家 守城的任务落在了行政后勤人员的身上。行政上有医学工作经验的行政人员纷纷主动请战,短短10分钟,首批8名驻点人员迅速组队。“我是党员,算我一个。”朱建花是其中一员。 / p) [$ O5 ^$ [1 B' |( y
% X) _& |7 F4 r! _ “放松,嘴巴张大,对……”身穿防护服的她弓着腰,将一支采样棉签伸入检测对象的咽喉部规范擦拭,然后,麻利地将棉签顶端折断在装有细胞保存液的采样管里。一个个繁琐又机械的动作,需要重复几百遍,时间长了,嗓音沙哑,胳膊酸痛,小腿肿胀,望着等待检测的长队,朱建花趁着采样间隙耸耸肩、转动手腕,尽量不让自己身体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僵硬,再抓紧时间为下一个检测对象采样。“不管是哪个时间段,都是满满的等待检测的人,我们的工作必须分秒必争,穿脱防护服又太耗时间,8小时几乎都不喝水、不吃饭、不如厕。”
2 Z: F0 d# {& u& {+ Z9 t) B
$ [. }& z" ?" p$ N) { 深夜,索然空寂,灯火萧疏,南通北高速卡口党旗高高飘扬。工作结束,朱建花脱下防护服,换下N95口罩,深陷两颊的勒痕明显,额头也是被防护帽勒出的深深痕迹,她顾不上疲惫和困倦,一坐上回酒店的车子,就马上拿出手机查看消息。“还有点工作要和财务对接。”作为人事科的资深骨干,每个月初正是各类月度考核数据汇总的时候,“有次赶着接班,脸都没洗就出发了。”下一班是深夜至清晨的8小时值守,朱建花说:“通宵确实比较辛苦,因为大家还需要再消耗些精力和生物钟‘作斗争’。累肯定是累的,很犯困,但也不能睡,各个时间点陆陆续续都会有人来,趁间隙靠在墙上打个盹,养一养精神,再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工作。” “要说遗憾,可能就是清明节里无法为逝去的父亲上一柱香。”想起家人,朱建花有些哽咽,“刚刚打电话给我爱人,他说今天有点不舒服,下午就回家了。”朱建花和先生两边的父母都只剩下孤身一人在农村。以前的假日她总是和先生一周去看妈妈,一周去看公公。虽然家里也正是需要她的时候,但通话的时候,家人们言语里都是对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朱建花说:“我公公81岁了,也是个老党员,他提醒我,现在是紧要关头,你是党员,应该到一线去。每一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但我不仅有小家,还有大家,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在一线。 ! X1 T0 X& ~8 L3 ~
7 ]7 h& X, G6 s4 ?3 Z; R ?
新婚后别离,只为守护我们的城 “陆宇,你也报名了?前几天不是才吃到你的喜糖吗?不用和老婆‘报备’一下?”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发出不久,陆宇的名字就出现在微信群里。“不用,晚点和她说一声,她是老师,也是党员,肯定会支持我的。”陆宇是南通六院办公室的一名90后科员,也是一名年轻党员,婚后不到一周,陆宇的名字就出现在报名名单里,开始了新婚后的“小别”。 d8 D M4 {' A2 o
; u# \3 B( i; t/ v j) u" d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必是先锋。凌晨4点多,城市还未苏醒,陆宇揉揉惺忪睡眼起床。5点从酒店出发,车程约半小时。6点交班前,他就穿戴好防护服装备,为这一天的工作做起准备。陆宇担任的是两人小组中的辅助班,负责耗时较长的抗原检测。主班采样后,陆宇将采样拭子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再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采样管盖盖后,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等待15分钟左右就可拿到抗原检测结果。“捏拭子头看上去简单,重复成百上千次,手指都痛麻木了,明天还是接着来。”将样本一个个标记好,等待抗原检测结果的时间里,陆宇会赶紧去帮助主班贴条码,准备试管、棉签等耗材。偶然抬头才发现,窗外不知不觉已经天明。
0 F: E2 j7 w) b. k
$ \/ a, e; W3 h3 b- I& E
“下班了……帮下一组一起整理了一下,所以晚了……等下回去就去休息……我会多穿衣服的,你也注意保暖。等我回来。”下午将近三点,陆宇坐上回酒店的车,这是他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受疫情影响,妻子的教学工作转为线上,有她陪着父母,陆宇很放心家里。 挂断电话,陆宇照例和队里的伙伴们交流一天的工作心得,他说:“每组都是提前半小时来,晚半小时走。结束后,再聊聊当天遇到的问题,商量提高检测效率的方法。我们中葛洋年纪比较小,党龄却比我大,也是高速卡口值守经验最丰富的前辈,她会主动把大家的问题和想法汇总、上报。有时候可能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使检测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为了那些下高速的司机考虑,尽可能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 & ^2 z$ m8 k% E
没有一个黑夜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黎明不会来临 为了全力以赴守好南通北大门,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防疫堡垒,24小时不分昼夜,一群人守一座城。每天数千个络绎不绝等待采样的人,每天数千次重复的动作,无数次耐心指导沟通,已经构成了他们的日日夜夜。“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是他们坚定的誓言,他们以最硬核的担当和心中永远炙热的初心,做更多人安全依靠,守同一方天空下的你、我、他。 ' |9 }8 X8 x& [9 V8 v! I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