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乖,没有人会喜欢不听话的小孩。”
“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要闹矛盾。”
“你要是这么不懂事,爸爸妈妈就不要你啦。”
相信不少家长都曾对孩子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当孩子偶尔调皮捣蛋,或者在学校表现不佳,老师向家长反馈情况时,家长都会跟孩子再三强调:你要乖,你要懂事。
如果把家长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是个坏孩子,乖巧懂事的孩子才是个好孩子,坏孩子惹人讨厌,好孩子才有未来。
但是,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往往是孩子的成绩和在校的表现:成绩是否优秀?作业是否及时完成?随堂小测是否能得满分?课堂表现是否积极?是否热心帮助同学?是否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如何?……
如果仅仅通过这些单调的列举项去定义孩子的本性,让孩子束缚在条条框框的规矩里,做个“乖小孩”,这可能是毁掉一个孩子最残酷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办公室的李姐在吃午餐时无精打采,向来话痨的她突然沉默,这让同事有点不适应,细问之下才知道,李姐的儿子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大哥哥欺负了。
李姐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周末加班的时候她曾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印象中他是个乖巧懂事的小男孩,文静且有礼貌,同事都纷纷夸李姐育儿有方。
可最近刚开学,李姐就发现儿子有些“不对劲”,回家以后沉默寡言,不让父母碰他,也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心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刚开始,李姐以为是孩子放了一个多月暑假,需要时间重新适应上学的节奏,并且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他可能还没跟得上课程进度。
可过了一周,李姐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并且发现儿子手臂和背部有瘀伤,细问之下才知道,儿子被高年级的大哥哥们欺负了,大哥哥们觉得他是个“软柿子”,一下课就围着他调侃打闹。
儿子不敢还手,更不敢跟老师和父母说,是因为李姐一直教导孩子:你要做个乖孩子,不能跟别人起冲突,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李姐一边心疼儿子,一边责备自己,她一直跟孩子强调要做个“乖孩子”,但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乖孩子”反而是最吃亏的,受人欺负,任人摆布。
李姐说:“过去我总让孩子要乖要懂事,现在我觉得反而是害了他,太乖太懂事是懦弱的表现,幸好及时发现,不然让这种思维贯穿他的成长过程,长大后还继续被欺负,这么怎么办呀?”
通过这件事,李姐深刻地意识到:盲目地培养“乖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孩子你可以乖,但一定要守住原则和底线,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要懂得适时反抗。
在学校里,小到同桌没经同意拿走孩子的文具,大到后座的同学画“乌龟”贴在孩子的背后,惹来同学们哄笑,甚至是校园欺凌事件。在家长和老师看不到的地方,孩子要学会说“不”,而不是通过妥协,让别人随意糟蹋自己。
在我身边有不少95后的实习生,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乖孩子”。记得有个97年的妹子,我留意了她很久,在刚招进来的4个实习生里,只有她加班到8点多才离开公司。我心想:或许是个可造之才。
后来,跟她渐渐熟悉起来,便随口问道:别人都下班了,为什么你还留在这里加班呀?
妹子说:“帮小莉整理完这个文件,我就可以下班啦。哦,不对,还有安娜的文件,我还得帮她发给客户……”
我惊讶道:“为什么你要帮他们完成,那些本该是他们自己做的工作?”
妹子说:“啊,我看他们有急事才走的,既然他们拜托我帮忙,我也不好推脱,我妈说工作以后要跟同事搞好关系,我想这都是举手之劳啦。”
当时,我心想:这妹子还是太乖太嫩,其他实习生明摆着就是想准时下班,才把工作丢给她做的,她完全可以“say no”,做完自己的分内事就可以下班,但她就是把自己束缚在妈妈的教育思维里,真是太可怕了。
几天后,领导责备安娜发错文件给客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安娜当场甩锅给妹子,说:“不是我发的,是她发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最后,妹子被领导训了一顿,被扣了工资,还被同事贴上“此人不可靠”的标签,我真是既心疼她,又希望她通过这件事,学会在善良里藏点锋芒。
家长要培养的孩子,不仅仅是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的“乖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带点狼性的乖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当涉及原则和底线的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用理性和精准的手段,维护切身利益。
切忌让孩子成为别人眼里的“软柿子”:乖,但是没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