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5447|回复: 1

[闲言碎语] 今年我还能在大银幕看到这种水平的动画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3-2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掐指一算,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上一部在北美公映的片子还是2020年的《1/2的魔法》,距今两年有余。
    即便如此,其新作《青春变形记》仍然取消了北美院线上映的计划,改为上线流媒体Disney+。
    这波操作引起了皮克斯内部的反对声音,他们对凭借本片回归大银幕期待已久。
    当然,家大业大的迪士尼有着诸多考量,比如疫情对院线的冲击,比如要顾及Disney+的长线发展。
    但迪士尼也未安排本片到国内送审。
    至于原因,可能是担心华裔题材触碰到敏感点,也可能是有过几次送审失败的经验,这回干脆省点事。
    具体的咱不知道,也不敢问。
    总之,略去这些题外话,咱还是来聊聊这部被“战略性放弃”的新片。
    聊聊本片是如何以正确的姿势戳中观众的萌点,以及它未来可能带给创作者们的启示。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包含剧透,请介意的朋友谨慎阅读。
    01.
    众所周知,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向来是观众友好型。
    一方面,世界观设定有趣、新奇,时常让人大开眼界。
    另一方面,剧情不会太烧脑,标准的老少皆宜。
    像《青春变形记》的故事也并不复杂。
    片子主要讲述了突然觉醒变身小熊猫能力的李美琳需要应对青春期的诸多难题,试着化解家庭内部矛盾的成长故事。
    剧情,要从一起“早恋乌龙事件”说起。
    步入青春期的美美明明和其他人一样,渴望与异性接触,却拒绝承认。
    只有关上门,躲在床底下,她才敢放肆地沉浸在玛丽苏幻想里,画些少女心爆棚的漫画。
    有种磕CP的境界,叫我磕我自己
    意外发现了女儿藏在床底下的“小黄漫”,母亲阿茗大发雷霆,立马冲到超市,警告戴文别再靠近她的宝贝女儿。
    说完,还把那叠“罪证”狠狠拍在桌上。
    那些羞于启齿、连最好的朋友都不敢分享的性幻想居然被人当众展示?!
    惨遭公开处刑的美美当场大脑宕机。
    这一晚,美美做了噩梦。
    梦里,有火焰、祭台、诡异的动物,还有喷薄而出的红色光柱。
    醒来以后,她发现自己变成了散发着奇怪味道的红色熊猫。
    很有意思的是,创作者将多种意象做了巧妙的勾连,为变身这一设定留足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空间。
    如导演所说,“小熊猫是青春期的完美象征。在情感或生理等很多方面,红色可以视为这个阶段的代表色。而那种毛茸茸的、成长中的笨拙感,也和青春期的微妙尴尬相似。”
    红色,是“月经初潮”的隐喻。
    不知所措的美美躲进卫生间,阿茗的第一反应就是:女儿来例假了,然后匆忙为她备好了一切。
    作为女性,适应生理期(变身)带来的不适和变化,乃成长的必经之路。
    以及变身期间,唯恐被人发现的躲闪和尴尬,也恰好对应了月经羞耻。
    理论上,主角家族的女性成年时才会继承来自先祖的变身天赋。
    但为了不触碰母亲的“逆鳞”,不被他人嘲笑,美美被迫压抑对于异性的好奇与憧憬,克制内心的欲望。
    结果,引起了某种报复性的反弹,导致欲望的化身——红色熊猫提前觉醒。
    得知真相的美美,自暴自弃地躲在家里,等待封印仪式的到来。
    此时,是及时赶到的朋友们帮她敞开了心扉——美美本以为会被嫌弃,没想到大家上来就是一顿“暴风吸入”。
    这么毛茸茸的尾巴,谁会不想rua呢?
    在朋友的鼓励下,回到学校的美美靠着毛茸茸的大尾巴征服了身边人,顺利开启了一波钱包收割计划。
    花季少女化身小熊猫,靠卖萌走向人生巅峰。
    故事至此,透露着浓浓卖萌片的味道,主角面临的成长危机也未脱离青春轻喜剧的套路。
    但看过导演石之予前作《包宝宝》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导演是如何利用最萌的画风,讲述最细思恐极的情节。
    短片中,母亲把小包子(宝贝儿子的谐音)视若珍宝,恨不得整天把他捧在掌心里。
    然而眼看着孩子日渐叛逆,无法接受现实的母亲眼含热泪,一口吞下了企图逃离的包宝宝。
    这一幕,显然是在批判中国式家长过度的保护欲与控制欲对子女的独立人格造成了压迫,乃至精神上的侵蚀。
    某种程度上,《青春变形记》可谓《包宝宝》的威力加强版,它延续了前作对于中式亲子关系的探讨。
    基于创造上的成熟,影片不再需要借由“吞噬”这么直白的隐喻和动作,也能勾勒出“爱之牢笼”的轮廓,还顺势将悲剧根源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
    电影里,母亲阿茗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女儿,一心盼她成才,光耀门楣。
    凡是与学习无关的事,她都坚决反对,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她先是自作主张捅破了女儿的性幻想,接着又追到学校,间接导致其内心崩溃。
    当对方即将走出困境,她又猛踩了一脚刹车。
    一边是象征成人礼的爱豆演唱会,另一边是殷切又沉重的母爱。
    主角就如同一只任人操纵的风筝,只要母亲扯紧手中的丝线,就注定无法自由飞翔。
    与此同时,主角还需要面对另一股来自家族的强大阻力。
    按照传统,每位继承者都必须在血月时接受封印仪式,否则将面临失控的危险。
    得知美美觉醒的消息,远在海外的七大姑八大姨齐齐赶来,准备合力封印她的“熊猫之力”。
    尤其是外婆,不断施加压力,要她乖乖听话。
    全家人里只有爸爸愿意站在美美这边,安慰她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与其逃避,不如接受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看,红熊猫就是主角心中的野兽,代表更真实、坦率的自我。
    故事最重要的转折点,就在于主角如何做出抉择:
    留下野兽,意味着拥抱自我,反抗家庭的权威意志;
    封印野兽,意味着接受世俗的枷锁,继续扮演符合世俗期待的模范生。
    在仪式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美美决定遵从内心,从此与身体里的野兽共存。
    02.
    美式文化视角下对于异域文化的接纳、再创造,这是皮克斯近年来的创作思路。
    类似的例子,包括堪称墨西哥亡灵文化推手的《寻梦环游记》,还有展现意大利南欧风情的《夏日友晴天》。
    和屡出精品的皮克斯不同,母公司迪士尼在这方面的努力,大家同样有目共睹。
    可它越是努力,就越是暴露了不得要领的窘态和过于精明的商人嘴脸。
    《花木兰》,既摆脱不了东方主义的视角,强行女权的桥段也极其老套。
    从这部片里,你只能看到迪士尼急于讨好亚裔观众的谄媚,以及受限于政治正确的僵硬步调。
    至于堪称刻板印象大集合的《尚气》,更是槽多无口。
    为了塑造一个符合西方人想象的东方乌托邦,影片堆砌了大量视觉奇观,堪称一锅乱炖。
    与之匹配的,是东拼西凑的无聊剧情和碎成渣的主角光环。
    它就好比一杯又甜又齁,加料过度的奶茶,让人越喝越膈应不说,甚至有种想冲奶茶店老板翻个白眼的冲动。
    《花木兰》
    到了《青春变形记》,那种强行嫁接、水土不服的不适感消失了。
    它就好比一杯舒化奶,口感顺滑易吸收,治好了观众的“刻板印象不耐症”。
    红灯笼、唐人街、石狮子(准确来说,是石熊猫)、宗祠、飞檐、锦鲤,还有竹林,电影熟练地运用了大量标志性的中国元素。
    关键是,得讲究内外兼修。
    就拿主角一家人准备晚饭的场景来说。
    母女俩负责包饺子,父亲忙着炒菜。
    此时,电视里放的是宫斗剧(台标明显neta了翡翠台),两人还在边看边吐槽。
    吵吵闹闹又温馨的家庭氛围,令人倍感熟悉。
    再仔细看,母亲穿的是旗袍,手上戴的是翡翠扳指。
    还有一处点睛之笔——美美的纯色塑料发扣,属于是青春期少女必备同款了。
    打造真实可信的叙事舞台,是带给观众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而真正连接剧本与观众的那座“桥梁”,则是观众与角色的共情。
    对许多人来说,本片的主角几乎就是“世界上另一个我”。
    她遭遇的成长烦恼,是对这代80.90后青春期的精准复刻。
    它精准到什么地步?
    诚如某位观众所说,“这片应该在片头打个trigger waring(触发预警)…”
    小到交友、兴趣爱好,大到人生规划,父母总会插手,容不得你野蛮生长,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
    明明被侵犯隐私,却敢怒不敢言,只好把被偷看的日记本锁到抽屉最深处,永久雪藏;
    面对父母的打压式教育,除了强颜欢笑和默默消化,别无他法;
    逢年过节,总要上演在亲戚堆里被迫营业的尴尬场面;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切换双重人格:
    在朋友面前,放飞自我,骚话连篇;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仿佛没有任何世俗的欲望。
    从人物的细节、台词,再到情感表达,如此种种,戳中的都是咱东亚小孩心底的隐痛。
    总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狠狠破防了!
    即便如此,中国家长们依然会感到疑惑:
    明明我很爱TA,愿意为TA付出一切,为什么孩子连朋友圈都不给看,也从不主动跟我沟通?
    难以互相理解,最终只能依靠血缘和惯性维系彼此的感情,成了传统中式家庭走不出的宿命怪圈。
    《喜宴》最后一个镜头:父亲高举双手,表示妥协/投降
    故事的结尾,《青春变形记》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一种更柔情的方式实现了和解。
    透过阿茗的心声,我们得知她实际上是另一个版本的“美美”,一个时刻循规蹈矩、压抑个性的完美乖乖女,一个被家庭和社会规训的牺牲品。
    “我知道那种感觉”,美美轻轻地拍了拍母亲的肩膀。
    很难形容,但或早或晚,我们总会等来这样的交心时刻,理解曾经的父母,理解作为个体的TA,继而谅解对方的所作所为。
    尤其是对于能够共享很多生命经验的女性来说。
    接下来的一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母女俩手牵手从竹林深处走向外部,光线由暗转明,少女阿茗慢慢变回了原样。
    守在林子外的外婆,也终于愿意放下威严大家长的架子,给了女儿迟来的拥抱。
    一场小小的青春期叛逆,转化为代际和解的契机。
    也正是在以母女关系为核心的基础上,《青春变形记》才实现了比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更柔软、更动人的收尾与反思。
    无论是青春期少年的悦纳自我,还是作为个体,反抗家庭权威与社会规训,都是能够撬动东西方观众的受力点。
    如此,本片便在运用中国文化元素与宣扬普世价值观之间实现了微妙的平衡。
    这种既不冒犯,也不谄媚的端正姿态,自然能够赢得国内主流观众的好感——大家并不反感欧美电影借用中国元素,前提是你得尊重咱们,多走走心。
    有过《花木兰》《尚气》的前车之鉴,我已经放弃幻想,不再指望迪士尼能拍出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说白了,人家是资本家,又不是慈善家,没义务替中国搞文化输出。
    所以,比起那些不伦不类的缝合怪,我倒宁愿大公司们多打点像《青春变形记》这样能戳中痛点、引发情感共鸣的保守牌。
    03.
    最后,我想来聊一下石之予这位导演。
    她生于重庆,后来跟随父母移民去了加拿大,是典型的二代移民,后来辗转进入皮克斯,主要从事分镜动画工作,《青春变形记》还是她首次执导长片。
    很巧,和《别告诉她》的导演王子逸、《真心半解》的导演伍思薇一样,三位都是华裔女导演,在创作上也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
    《别告诉她》聚焦于中西文化中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中国人习惯于用善意的谎言隐瞒真相,而美国人习惯坦诚相告,主张当事人拥有知情权。
    伍思薇的处女作《面子》,讲述了中国家庭的究极难题:要里子,还是要面子?
    顾忌到家人的颜面,女主迟迟不敢出柜,被迫到处相亲;守寡多年的妈妈未婚先孕,因为不愿说出父亲的身份,被古板的外公扫地出门。
    在不脱离西方语境和视角的前提下,她们都展现了对于个体与传统礼教、家庭关系之间张力的洞察、中西文化的碰撞、二代移民面临的价值观困境,以及女性的细腻情感。
    最终,这份“中西结合式”表达获得了认可。
    《别告诉她》斩获不少有含金量的奖项提名,主演奥卡菲娜凭借本片获得了金球奖影后,伍思薇也受到网飞青睐,拍了《真心半解》。
    石之予也凭借《包宝宝》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女性。
    正如石田雄一永远撕不掉“移民作家”的身份标签,身为二代移民的华裔女导演们也不可避免地会被视作“外来者”。
    正因如此,她们才获得了观察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而在创作维度上,更是兼具了外在的审视与内部的自省。
    从她们的创作中,既能看到边缘群体寻求主流认可的渴望,也有他者保留身份认同的一丝挣扎。
    但就像电影中主角渴望他人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华人创作者们同样可以保留这份异质的文化烙印。
    融合,绝不代表同化。
    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这不仅会使电影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将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0 a2 i6 Y1 G4 t( h, \. m) T
      g1 u% m0 i- O7 E5 h5 Q5 c( ?. `2 d. n: \

    - i0 F1 `0 `  |% _$ ?7 W/ r- b( Q
    论坛GIF-动图大.gif

    $ g6 S6 r' U' U1 o' O/ c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2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15 01:25 , Processed in 0.378397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