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7252|回复: 1

[其它信息] 2022春节旅游,正被层层“加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1-1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即将到来的春节旅游,不是那么乐观。
    冬奥防疫压力,叠加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病毒的影响,致使今年春节面临的防疫举措相较于2021年更加严格。除了跨省游熔断被强调严格执行,以及就地过年的倡议,还有更标配化的通关要求——“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至少13个省市已有此要求。
    而诸如北京,还提出“坚持一触即发,对出现病例的所在市落实停航、停售、暂停进返京”等防疫政策。
    参考多个省市公布的春运预测数据,2022年春运客流同比下降明显。
    被层层“加锁”的春节旅游,意味着跨省游/长线游持续冷冻,基本已成既定事实,旅企、目的地这个春节怎么过?2022年怎么过?
    政策层层加码,长线游持续冷冻
    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的声明,去年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当然各地可能执行不一)。而今年多省市的标配是:来返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截至今年1月13日,执惠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3个省(市)在最新防疫政策中提出,来返(建议)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吉林长春、黑龙江、河南郑州、湖北、湖南、西藏拉萨、青海、宁夏、陕西、贵州等。
    其中京津冀的政策,相对最严,考虑到冬奥会,也属正常。
    比如北京要求:
    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报绿码;
    14日内有1例以上(含1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
    14日内有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非必须不进(返)京;
    严防风险人员通过第三地进返京。坚持一触即发,对出现病例的所在市落实停航、停售、暂停进返京等防疫政策。
    进(返)京受到更严格控制,“有去无回”的可能性,会让不少在京人员春节期间慎重出京。
    天津要求全部外地来返津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同时提出“非必要不离津”,确需离津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
    相比下,上海、江苏南京、浙江主要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有具体限制政策,以及安徽、福建厦门、山东整体政策也差不多,没有本质区别,对非陆地口岸、非疫情区等人员,没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硬性要求。
    但今年春节整个疫情防控的大面政策,已发生大变化。
    今年春节长途游已受到较明显限制。
    同样明显的就是跨省游“熔断”的此起彼伏:
    2021年12月16日晚,陕西省文旅厅宣布启动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
    2022年1月5日,河南省文旅厅发布关于暂停经营跨省团队旅游的通知。通知指出,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各地要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等;
    1月9日,广东再次暂停跨省游;
    1月10日,天津市文旅局发布紧急通知,即日起立即暂停全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组团旅游业务,立即暂停跨省游;
    14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知,即日起,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立即暂停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至2022年3月15日,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国家层面对跨省流动也有更多收紧政策: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提出减少长距离旅游出行,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熔断”机制,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景区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外,做到应约尽约。春运期间鼓励周边游、近郊游,引导公众谨慎选择长途旅游。
    冬奥防疫压力,叠加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冠变异病毒的影响,致使今年春节面临的防疫举措相较于2021年更加严格。除硬性的跨省游熔断外,已有多地发出“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出省(市)”等倡议。
    虽然国铁数据显示,2022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同比增长28.5%,为2019年同期的69%。但出行成本的上升,疫情的不确定性,将在整个出行大面上消减居民出游热情和信心。
    前述14部门发布的《意见》提到,综合研判,2022年春运客流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节前客流相对集中,节后返程较为分散,区域间客流差异较大。预计营业性客运压力较常年偏小,高铁、民航出行占比进一步提高,私家车出行量可能逆势增长。
    而根据多个省市公布的春运预测数据,2022年春运客流同比下降明显,比如浙江省预测,2022年春运该省将运送旅客6980万人次,比2021年下降20.1%。
    长线游持续冷冻基本已成既定事实。
    旅企/目的地怎么过这个春节、2022年?
    今年是疫情后的第三个春节,相比疫情初来时2020年春节的慌乱,又算是有所准备的第二个春节,从开局来看,不算乐观。
    2021年春节,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00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
    今年春节旅游数据能否好于去年,要打个问号。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近期撰文提到,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34.31亿人次,旅游收入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和35%,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7%、53%。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2成,恢复至2019年的25%左右。
    如果这些数据成立,2022年的文旅业恢复境况相对会更好,但离真正恢复仍有不小距离。
    无可避免,今年春节乃至整个2022年,目的地面对的旅游消费结构市场将更深层次变化。
    一方面,外地长途游客量减少、消费频次降低;另一方面,城市常住居民出省长途旅游的体量和频次也降低。游客少进来、也少出去,两相冲抵下,多数目的地面临:整体游客体量及消费减少、周边游及本地游需更为倚重。
    今年的春节,将再次检验周边游/本地游,尤其周边游的“C位”体量,以及不同目的地周边游的实力。
    说千道万,提高周边游的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将是目的地需要日思夜想的问题,不仅是供给满足需求,新供给也能创造新需求,新的供给体系调整升级,是不容易,但再难也得做。纵然疫情会过去、跨省游会恢复,但2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疫情“洗礼”,消费者、目的地消费市场等会有不小变化,当别的目的地在不断努一把力时,不进则退效应更明显。
    2022年,有几个方面,旅企、目的地或许要重点考虑:
    1、跨省游常态化熔断下,旅企的应急能力、目的地的应急机制将更受考验,产品服务模式、产品结构、服务客群、运营策略及目的地管理等多方面求变,必要、紧要、迫切;
    2、跨省游的整体或完整恢复,将是个漫长过程,除非疫情大消退或大控制,这个走向难以逆转。只要不再出现大的疫情变化,跨省游终究会更好恢复,长线游+周边游的占比组合,“旅游人次x客单价”的最大化,得琢磨,其中周边游可以理解为不少目的地文旅业恢复与发展,消费格局做新的核心牵引线。
    3、节假日、黄金周,自然还是一个个旅游消费高点,跨省游的较大体量和高客单价带来的集中高收益,都是不少旅企、目的地一年里的重要仰赖所在,但疫情2年的现实,已基本足以让这些仰赖的基底被削弱,加上带薪休假等制度尚难实质突破,下一年、下几年,怎么办?
    4、疫情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本地游、周边游撑起了疫情下的旅游业,文旅消费市场格局已变,且并非疫情下的短期松动,而更是短期加推下的长期走向,疫情持续影响与突发疫情的加码、中断,周边游、本地游消费盘子的做大,都变得更为紧迫与必需,这也是目的地维护旅游消费盘以及寻求扩盘要思谋所在,目的地文旅产品的供给体系调整升级,以及转化逻辑与路径的变化,都不是口头宣号之言。
    5、围绕周边游的竞争与合作,与周边省市“结盟”、推动旅游市场一体化,是必要之举。远争近合,既争夺远程目的地的长线游客群,又与周边目的地合作互通做长资源、产品与客流,可能会是个更明显趋势。但目的地自身实力是个关键,比如文旅资源厚度、文旅产品供给能力等,毕竟大家都喜欢与强者抱团合作。
    在疫情未完全消退时,如果某个目的地的旅游市场旺丁又旺财,但又不是依靠跨省游或长线游的大面积或全面恢复才实现时,这个目的地的旅游消费格局将进入更稳定的上升周期,更扛打,也更具竞争力,文旅业重塑也就真的更多上演了。

    , b7 w$ G  g& _9 B5 q! b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2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1 20:10 , Processed in 0.29275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