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831|回复: 1

[其他] 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讲解中国式家庭心理的金科玉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1-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年销量有百万册,这是在首发2014年时的盛况。其实,我读到的有些晚了,直到今年才把书完整的读下。可读后就被震惊了,书中的思考与言论,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1
    家为何会伤人,是一个深刻哲思的话题,也许我们置身其中,从来没有那么深入思考过。它涉及人的一生,以及人的根本渊源,我们从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性格怎样决定命运,如果你懂得了,就会明白怎样更好地去把控自己。
    理解和接受,是家庭的最大主题。家是一个讲爱和情的地方,你若把工作中那种功利心带到家庭中,势必会引起大麻烦。我们都知道同理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同理心有两种类型,一是我们对别人的同情可怜,就是觉着自己很强大,他人弱小不行;另一个就是放下自己的立场,站到对方的角度,感对方所感,想对方所想,能够真正的从对方出发,这才是真正的同理心。以前的我,就是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这是何等的愚蠢行为,因此,你要想做一个有情商、处理问题的高手,那就要学着去感受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所想,这样才会在交际中游刃有余。
    《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0到6岁是孩子一生的关键,要是此时母亲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护,以后孩子的一生都是不多顺利的。这让我想起最近网上的流行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在这里,做人父母的就要多注意的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那关系孩子的一生,不要仅仅说孩子生下来就完事了,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原生家庭的影响,紧随我们的整个人生。正所谓这也不是说不能改善,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我们去提升和完善自己,是完全可以的。
    关于对过往的做法,应哀悼过去而非倾倒愤怒。所以,最应该做的,是应该进行一次“哀悼”。即承认自己从前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就像是哀悼自己一个逝去的亲人那样。那样一来,愤怒情绪就会得以宣泄。这样的方法,是何等的明智,生活中要切实地应用起来。
    非常佩服武志红老师关于考上北大方法论的总结,那简直是人生逆袭的至理。也许平时我们都在学习,可武老师思考到:会学习,同时还要会考试。也就是说,学习和考试,是两种事情。武老师在经过大大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后,中午悟到考试轨道论,就是你学的再多,没有在考试这条轨道上,那也是枉然。之后,从考试命题人的角度出发,然后去针对考试有策略进行学习,不负所望,武老师取得了考取北大心理学系的优异成绩。如果现在当时的我,能有这样的思考和感悟,我想我的人生也许会走上另一条精彩的道路,不至于就考取了大专这样的落魄成绩。如果现在的学生能看到,那将会是对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好书。
    2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对此,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格言。
    学心理学越久,我就越相信这句话。 那么,性格如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性格,是通俗的说法,换成心理学专业说法,即人格。所谓人格,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即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述出来,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也就是说,性格是一种关系。这可能会让人发晕。性格,譬如自信、自卑等等,怎么会是一种关系呢?
    自信,通俗理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然而,从逻辑上讲,不存在A相信A这回事,存在的,只能是A相信B或B相信A。
    那么,什么叫自信?简单来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套用客体关系理论的话,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
    3
    本书正如武老师在序中所说:这是本温柔的书,也是本有用的书。这是中国式的心理书籍,许多的根源,都被被我们看见,并有所思考;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书籍,其中的许多会对我们有所触动,从中有所领悟
    3 U, e: p7 ^9 C8 B$ j7 }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6:46 , Processed in 0.26684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