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我家的孩子太调皮了,当他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时,给他好好讲道理,一溜烟儿的功夫,孩子就把我刚才讲的那些大道理抛到脑后了。动手打孩子吧,害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不动手打孩子吧,就怕以后管不住了!这可如何是好?” 相信不少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能坐视不理,任由其发展,孩子的这些行为就会形成不良习惯,等到家长意识到的时候,想要改变,就变得非常困难了。著名的育儿教育专家曾说,“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教会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若发现孩子有这四种行为,父母该打就得打,绝不能手软!” 不懂得尊重他人 现如今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将所有的爱和包容都给了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全部都满足,渐渐养成了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中就包括不懂得尊重。一些孩子对他人说话时指名道姓,对长辈也是直呼其名、不懂得尊敬老人,在一些公共场合未经他人的允许随便拿人东西,这些行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孩子没有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到家长意识到的时候,再来纠正,那就晚了。 文明礼貌是一种优良传统。尊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礼仪。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你还指望将来孩子能尊重你们吗?所以家长们别忽视这样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不懂得尊重的行为,家长别心软,好好教训孩子! 喜欢偷东西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相信家长们都听说过。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上学的路上在文具店看到一只漂亮的笔,男孩非常地心动,但是他的口袋里没有钱,于是他趁着店员收钱的功夫,悄悄地把笔塞进自己口袋中,回到家男孩忑忑不安,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并没有训斥他,于是他认为他的妈妈默许了他这样的行为,于是他便时不时在商店偷拿东西。一次班级活动中,他亲眼看到同学把买书本和文具的100块钱放进书包,他趁着他同学上厕所的功夫,悄悄地把钱塞进自己的书包里,等到同学上厕所回来,怎么都找不到钱,急得大哭,最后在男孩的书包里找到丢失的100块,男孩的家长被叫到学校,对男孩也进行了教育,但是他依旧没有改掉喜欢偷东西的习惯。 所以当孩子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从孩子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就进行教育,否则当孩子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后,再去制止和纠正就不容易了。家长们千万别误认为小孩小时候小偷小摸,等到长大会自己改正!等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引起家长们重视的时候,孩子的手上偷的可不是简单的东西了!所以家长们遇到孩子偷东西时,一定要打,千万不要手软!让孩子长点教训,孩子就会改掉偷东西的习惯。 忍不住乱发脾气 每个孩子都有脾气,但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着谁都发脾气,那就不是什么好习惯了。爱发脾气的女孩子被人形容成“没有公主命却有公主病”;爱发脾气的男孩子被形容成“没有少爷命却有少爷病”,所以管理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家长在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时,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也很重要。家长切忌以暴制暴,虽然家长会短暂压制孩子的暴躁,但是长期以往效果并不好,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去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缓和孩子的脾气,然后再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相信在家长耐心地教育下,孩子一定可以改变乱发脾气的习惯。 没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的时候规则能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安定、更和谐。但是规则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首先家长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什么是规则,如何建立规则,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孩子红灯止步,绿灯通行;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叫喊;在学校上学的时候遵守学校的纪律,不扰乱课堂纪律等等。 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家长一味地纵容,等到家长们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时,为时已晚,所以当孩子出现以上四种行为的时候,该打就打,不要心软! , f4 x) X6 n6 {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