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失约之后,11月房地产市场继续低温运行。 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1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近1.62万元/平方米,环比微跌0.04%;11月百城二手房均价1.6万元/平方米,环比微跌0.08%,跌幅较10月扩大0.04个百分点。 从成交来看,中指数据显示,11月楼市整体成交上行,但各线城市表现不一,一二线城市成交环比上升16.7%,大量三线城市成交下降。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房价格浮动往往具有结构性特征,月度成交数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1月整体成交上升也与房企促销后集中网签有关。 11月多地公布第三批次集中供地规则或进行土地出让,调整土拍规则,降低拿地门槛,但从实际来看调动房企拿地积极性效果有限,摘地房企多为国企,其中不乏城投公司身影。 某品牌房企投资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房企资金相对充裕,民营企业年底资金紧张。受集中供地政策和房地产信贷调整等因素影响,其所在企业今年完成年度拿地计划难度大,该企业在其工作城市年初至今一无所获。 国盛证券分析认为,“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集中供地”等长效机制将长期落实,但目前市场基本面下行超预期,短期内政策底部已经出现,预计信贷端及需求端将会适度放松。 全国楼市涨少跌多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11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8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4%;同比上涨2.72%,涨幅较10月收窄0.36个百分点。 临近年底,房企为完成今年业绩冲刺,采取多种优惠促销手段。中指研究院分析发现,购房者入市动力仍然不足。新建住宅方面,长三角城市群新房价格连续2月下跌,11月环比下跌0.08%,跌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温州、昆山、宁波等9城均由涨转跌,南京环比跌幅扩大,上海延续下跌态势。 京津冀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8%转为下跌0.02%,廊坊、张家口等部分城市自年初以来持续处于下跌状态。 新房价格变化受房企推盘节奏、市场在售项目价格、房企促销力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潘浩提醒,新房价格浮动往往具有结构性特点,以整体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价格变动需要谨慎。 由于新房价格往往受政策限价影响,二手房价格变动成为观察真实市场交易情绪的风向标。 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601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8%,跌幅较10月扩大0.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66%,涨幅较10月收窄0.38个百分点。 具体到城市,在中国房价行情网监测的315城中,150城11月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2城二手房价格与10月持平,163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从全国二手房价格变化来看,跌多涨少的格局仍未扭转。 中国房价行情网数据显示,一线城市11月二手房价格均有所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环比涨幅分别为0.6%、2.14%、8.04%、3.58%。 除价格之外,成交也是反映楼市变化的重要参考。中指数据显示,11月楼市整体成交转降为升,各线城市表现不一。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环比上升同比下降。11月一线城市整体成交环比上升16.7%,北京升幅显著,为24.6%。同比来看,一线城市整体成交下降,降幅为11.1%,其中广州降幅显著,为28.4%。 二线城市成交环比上升,三线城市成交环比下降。二线代表城市环比上升11.2%,同比下降27.6%。环比上升的城市中,温州升幅显著,为35.8%;重点监测的城市中,大连环比降幅较大,为39.2%。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18.7%,韶关降幅较大,为42.5%。 针对11月不同线级城市呈现出的差异化特征,潘浩指出,经济活力高、产业发展好的高线级城市,往往有常住人口持续增长预期,购房确定性较强;低线级城市往往供需缺口不大,市场平稳预期占主导,因此在市场出现趋冷的情况下购房者往往并不急于出手。 为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9月底以来中央持续释放维稳信号,房地产信贷也有所放松,部分城市推出“限跌令”。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毛大鹏认为,12月部分城市存在政策微调预期,整体市场有望改善。但政策传导至市场端尚需时间,到年末房地产销售规模或继续回落,房价保持小幅波动。 土拍规则调整效果有限 申港证券研究发现,2008 年至今,土地溢价率与房价变化全面联动。今年年初至今,全国土地溢价率受到严格压制,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从8%继续下降至3%以下,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从17%下降至13.5%,三线城市土地溢价率下滑最快,从年初26%下降至7%,对于抑制房价上涨亦有一定作用。 集中供地被认为是控制土地溢价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批次集中供地项目可在今年入市销售,房企又担心后续无地可拿,因而拿地热情高涨,抢地现象明显。其后多地调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规则,提门槛控溢价,叠加行业资金监管逐步收紧,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流拍情况增加,土拍温度骤降。 11月第三批次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密集发布土地出让信息,仅11月15-21日当周,就有厦门、武汉、重庆、北京、青岛等城市发布集中供地公告,到11月末,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信息已全部发布。 第三批次集中供地继续调整和优化土拍规则,拿地门槛和出让条件在底线之上有所放松,如降低土拍起始价,降低参拍门槛,降低保证金比例,降低配建要求,提高项目限价等。多家分析机构认为土拍规则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房企拿地积极性,减少土地流拍情况发生。 如亿翰智库分析指出,放宽土地出让金支付期限对吸引房企参与是更加有效的手段,但是考虑到地方财政需要,地方政府放宽的范围或者程度都会有限。降低配建或产业引进要求也会提升地块本身的盈利预期,不失为避免流拍的有效举措之一。 但从第三批次集中供地进行情况来看,房企拿地热情仍然较低,土地溢价率整体继续走低,土地流拍仍有发生,拿地主力多为国企,获地名单中不乏城投公司身影。 前述某品牌房企投资经理指出,城投公司一定程度上扮演“兜底”角色,对于防止土地流拍,稳定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拿地之后,城投公司可能会向其他房企寻求项目开发合作。 另一位龙头房企市场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其所在城市也将迎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但由于其所属企业今年销售欠佳,资金紧张,参与拿地的可能性很低。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2021年1-11月,32家代表性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83%,前两年该值均超90%,估计大部分房企完成全年目标难度很大。 受企业销售业绩重压、工程款待支付、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房企拿地意愿持续下降。刘水指出,2021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3461亿元,同比下降17.7%,降幅较1-10月明显扩大。 11月房企拿地总额创今年新低。刘水表示,2021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91.4%,环比下降72.3%,为2021年各月降幅最大,拿地总额亦创单月新低。申港证券分析认为,年初至今一二三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持续下降,地产行业暂时难以出现反转。 有分析认为,经过今年三次集中供地的改革与试错,2022年政府再度对集中供地规则进行纠偏的可能性较大。
! c. N% ], l( V# Z1 E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