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954|回复: 1

双减3个月, 是什么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11-2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双减后培训班没了,是什么拉开孩子和孩子之间差距?极有可能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聊天方式。
    本文作者:橡树君。 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父母会聊天,孩子更聪明
    双减以来,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前所未有漫长,不得不相处,那总得说些什么吧?
    他说:妈妈,这个火箭真好玩。
    我说:嗯。
    他说: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多吃糖。
    我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夜深人静,我惊恐得发现,过去习惯把孩子交给校外培训班、电子保姆,即便遛娃也手机不离手,我慢慢得竟然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能力。
    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我会耐心给他读绘本,回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但这两年随着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我反而倒退——懒得说,交流也很敷衍。
    可能你会觉得,缺乏家庭中沟通也没什么大不了,上学后孩子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跟小伙伴聊天。其实不然, 父母会聊天是项非常重要的教育能力。
    1995年,美国人类学家、认知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也就是著名的 “30 million word gap”(3000万词汇鸿沟)。
    研究结束时,对所有孩子进行了IQ测试。发现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IQ是79,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117。在孩子们10岁时,贝蒂和托德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回访,结论是,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更优异。
    2018年,麻省理工对这个差距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只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他们发现,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而且这种差距不受父母的收入和学历影响。
    换句话说,即便你的学历不高、收入也不高,但只要你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秘诀,他们照样有机会脱颖而出。
    双减后培训班没了,是什么拉开孩子和孩子之间差距?极有可能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聊天方式。
    “海沃塔”交流法,实践起来很简单
    那怎么跟孩子聊天,让他们越来越聪明?
    肯定不是我前文反省的——敷衍的、毫无营养的,甚至也不是那些更为用心的闲话家常。而是要向犹太人学习,有意识得将聊天深入。这种方式还有个名字,叫“海沃塔”。很多牛人,比如扎克伯格、Google的创始人佩奇、布林;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等等,都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受益人。
    海沃塔的意思接近“伙伴关系”,两个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研究、学习某个问题。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父母和孩子的简单聊天,变成提问讨论,使对话的过程成为思维的训练场。
    了解到这点后,我开始训练自己有意识将聊天深入下去。比如前面他跟我我聊到“火箭真好玩”的话题,我会提几个问题:你觉得它好玩在哪里?你有什么独创的游戏方式?
    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多说一点。他的回答可能毫无逻辑、没有边际,但没关系,这个年纪的孩子愿意更多说出他的想法,就是一种进步。
    至于吃糖的问题,就是个更好的谈话素材了。孩子之所以一直问“为什么我不能吃糖”,他并非在有意挑衅权威,而是对你的敷衍的语气并不满意。
    不妨就这个机会把问题谈透了,问问他:你觉得吃糖的好处是什么呢?他可能会说很多好处,糖好吃、他喜欢等等。然后试着让他在说说大人控制他吃糖的理由。
    聊着聊着,他自己就梳理起自己思路来,他很有可能不再认为你禁止他吃糖是种专制,而是他经过思考后的理性选择。
    注意,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谈话非常容易跑题,一旦跑题你需要把孩子拉回来,回到主题中来, “海沃塔”聊天要求孩子和父母都注意力集中。
    不要以为“海沃塔”是犹太式的交流方式,中国的教育中也有它的影子。比如一家人吃饭就是典型的“海沃塔”场景。
    餐桌上,每个家庭成员谈谈自己一天的见闻和感想。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们也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商量家庭旅行。和父母的交谈中,孩子能了解职场和社会。孩子可以跟父母聊聊最近读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学校里发生的新闻等等,父母和了解孩子们之间在流行什么。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曾透露,她和两个女儿有一个专门的“促膝时间”,每天晚上临睡前,母女三人都会躺在床上聊聊天,说说笑笑。
    教导不是教育,
    敷衍更不是教育
    现在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都在很浅层。 ‍让他们赶紧做作业,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等等。这样的沟通其实更像是命令和教导,从来不给孩子反驳和质疑的机会。等孩子年纪大一点,难怪他们就懒得跟父母对话了。 当谈话变成教导,再短都嫌长。
    我有个同事买了划船机准备减肥,他妈妈不断督促他“你去划呀,你去划呀。”结果他突然叛逆起来:我买了划船机就是为了减肥,但你老这么说,我就再也不想用划船机了!
    父母苦口婆心的劝道反而变成巫婆的语言,让好事往坏的地方发展。一味制止孩子吃糖却不说令他们信服的理由,反而会令孩子对糖果产生过分向往,成年后的过度补偿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每句话中都藏着什么教育的目的,家庭就变成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但如果采用“海沃塔”沟通方式,没有语言上的教导,只有思维上的碰撞,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海沃塔”沟通方式则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情绪。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的答案进行批判,不按照自己的知识指出他们想法中的幼稚一面。而是让孩子保持好奇心,给他们独自思考的权利。
    “海沃塔”聊天方式对父母是个挑战,它跟普通谈话的逻辑不一样,而是需要刻意把话题深入下去。如果你着急刷手机,或者心思在工作上,尽快结束和孩子的谈话可能是你本能想去做的。我有一阵子对孩子非常敷衍,他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我只是嗯嗯啊啊回应,这样的陪伴只能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还不如不陪伴。
    对孩子教育来说,他们受到家庭影响最大的时期,可能也就是3-12岁这段时间,他们迫切得想通过和父母的对话来成长,能把父母的话听到心里。等他们到青春期,即便你要拉着他们聊几句,都会嫌父母烦。
    在父母的有效期内,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教育
    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这种高需求的教育很快就会过去。 孩子依赖你的时间,在家里餐桌上吃饭的次数,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暂,但那些爱与信任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父母是有效期的,可能在孩子12岁时你的话就那么管用了。如何在父母的有效期内,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教育?我们推出 《蓝橡树·教育日历》或许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2020年,我们首次推出了《教育日历2020》,后台、朋友圈满满的好评让我们很感动,也确信明年还是要把“每天一句的教育”继续做下去。
    秉承过去2年风格,推出了全新、精致的内容外,2022年的日历——
    • 布艺封面,工艺升级,手感相当高级!! 编辑部小伙伴拿到打样啧啧称赞:质感绝对秒杀前两年,终于让我们找到一个靠谱的印厂了!
    • 纸张加厚,正反都可书写。 其实我每天撕下来的日历背面也会做草稿,但因为过去的纸张比较薄,所以手感一般般,今年直接加厚印刷,更环保性价比更高。
    2022年,我们更新12个月份的全新主题,以及365天的内容。新增了每周一部教育电影推荐,让这本日历更具有实用性,陪伴你们度过每周的亲子电影时光。
    • 新年新启程: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大梳理
    传言太多,而常识太少。是我们在遇到孩子生长过程中各种挑战时,手足无措的根源。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识呢?
    “2022年1月19日,教育不单单是讲授,更在于你如何过自己的生活。我的人生就是我的教育,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讯息。”越南的一行大师在《活在此时此刻》里的一句话,就像一枚定心神针,不要惶恐,不要着急,好好生活一切都会有答案。
    “2022年1月24日,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的修辞,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不满,因为当时任何教育形式与职业的相关性都令人怀疑。“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写在《文凭社会》中的一句话,送给那些劝我们孩子去读职校的人!
    2022年1月13日,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做到的。科普作家郝景芳的这句话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声处惊雷。
    在《教育日历2022》中,我们每天分享一句教育常识,这些教育上的底层逻辑,将会成为你内心安定的力量,陪伴你走过充满挑战的每一天。
    • 紧扣教育热点话题: 多胎家庭、性别教育、自驱力、未来世界
    2022年,12个月全新的主题,紧扣教育热点,说的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尤其是2022年首次提到了“自驱力”的话题,紧扣双减主题。
    双减之后,那些自律、自驱的孩子,更容易脱颖而出。
    “2022年6月6日感觉到‘真有意思‘‘真棒‘,是‘感动‘。变为‘擅长‘是熟练。这两点相互关联,感动是熟练的准备,熟练让感动深化。这是产生干劲的根源。”日本漫画家斋藤孝用非常形象的表达,告诉你一个道理,只有仿佛练习到熟练,兴趣才有价值,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自驱力。
    “2022年6月6日,外在动机很可能会侵蚀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趋于强烈时,内在动机就会随之减弱;人做某事时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对事件本身失去兴趣,为得到奖励他会无所谓做任何事。”心理学家艾尔菲·科恩揭示了一个真相,父母的奖励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自驱力。
    “2022年5月10日,性别问题并不是一个女性问题,男性同样也在社会中被规训和制约,解放女性同样意味着解放男性。”沈奕斐告诉我们,教育男孩和女孩,同样重要,并且有难度。具体该怎么做?教育日历给你更多思考。
    在《蓝橡树教育日历2022》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通俗,但又非常好用的小方法,它们将会成为你的武器,让养儿育女更轻松。
    • 每一部有启发的教育电影: 和孩子一起观影,收获美好的亲子时间
    在《教育日历2022》中,每周推荐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有时候苦口婆心劝说无用,不如一起看一部好电影,都在电影里了。
    “2022年3月19日,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垫底辣妹》讲述了一个差生逆袭,最后考上名校的故事。中二的剧情,深得孩子们的心;
    “2022年4月24日,教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而沦为了一桩生意。”印度电影《起跑线》揭露了一场荒谬的择校,而我们也依然身处其间。
    “2022年5月28日人会变老,生活也会逼着我们去成为大人,抛弃稚嫩,变得稳重。而你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拥有一颗童心是值得庆幸的事。”20年后重看《菊次郎的夏天》,依然会被北野武大叔的温情脉脉打动。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5-4 06:44 , Processed in 0.23406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