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3142|回复: 1

[其它信息] 龙岩地质公园:岁月多流彩,十里不同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10-2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说起福建,你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坐落于山林之中的圆形土楼,还有居住于土楼中的客家人。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有着“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生物物种基因库”之称的龙岩地质公园。龙岩地质公园拥有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砂岩地貌、岩溶地貌等多种地貌景观,以及世界级超大型铜金矿床,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那么,为什么在这不足三千平方千米的地方能见到如此丰富多样的景观呢?所谓“苦难造就伟大”,龙岩地质公园雄奇的景观与它所经历的悠久的、坎坷的地质岁月有着密切的关系。
    8亿年前,剧烈的地壳活动使得龙岩地质公园所在的区域发生岩浆侵入。地底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向上涌升,许是地壳太厚,抑或是地底压力不够,岩浆未能冲出地表,在地底下某一深处逐渐放缓、冷却,形成了公园最古老的一批花岗岩。
    4亿年过去了,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大地又开始不平静了。断断续续的地质运动伴随着大量岩浆的侵入,形成了多个期次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出露面积多达1000平方千米,时间跨度长达3亿年。同时,局部地区形成了盆地,沉积了厚层的砂岩,这些岩石后来成为丹霞地貌和砂岩地貌的物质基础。
    这期地壳活动之后,这片土地逐渐平静下来,大规模的海水入侵将龙岩地区变为一片海洋。相对安静的浅海环境孕育出了巨厚层的石灰岩,成为赖源盆地附近奇特岩溶地貌的载体。
    在最后的1亿年里,这些岩石受到地壳运动露出地表,经历千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被大自然雕琢成了如今的秀丽风光。
    龙岩地质公园的花岗岩景观集中分布于梅花山,是整个华南地区多时代花岗岩的缩影和典型代表。梅花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最高山峰狗子脑海拔1811米,为闽西第一高峰。
    尽管花岗岩硬度很大,但是岩石上会产生很多裂隙。在湿热的条件下,流水、生物等顺着裂隙不断侵蚀着岩体。花岗岩体逐渐破碎、崩塌,形成石堡、石柱、陡崖、峡谷等花岗岩地貌。
    一些花岗岩碎石,被岁月逐渐抹去了棱角,变得越来越圆润,变成花岗岩石蛋,成为梅花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远眺梅花山,是壮丽的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近看梅花山,是奇特的花岗岩石蛋地貌景观。
    3.8亿年前,黄连盂地区逐渐沉积粉砂岩,在内外力地质营力作用下,历经亿年岁月,发育出陡峻崖壁、单面山。其中陡峻的崖壁许多地方呈直立状态,且绵延达10千米以上,高低差可达数百米,构成了极为雄伟壮观的屏障式山峰。山下仰视,壁立千仞;登顶下望,如临深渊;侧观群山,拔地而起。
    黄连盂单面山主峰北侧悬垂绝壁,绵延不尽,有“十里绝壁”之称。绝壁之上覆盖着茂密的中山草甸,一望无际,是当地热衷徒步的背包客挑战极限的“户外天堂”。
    距今2.5亿年前,公园内的赖源盆地地区被海水所覆盖,处于浅海环境。稳定的环境下沉积了厚层的石灰岩,灰岩可溶于水,在经年持久的流水冲刷下,形成岩溶地貌。
    地表之上,石灰岩山峰或相连成片,或兀立于岩溶平原;地表之下,地下河侵蚀形成溶洞——幽琴洞。幽琴洞全长近千米,由垂向上分布的三层溶洞组成,洞中套洞,洞洞相通,形成层次复杂的溶洞系统,宛如神秘的地下世界。溶洞内,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盾、石幔、石旗等典型的岩溶景观相映成趣。
    2亿年前,龙岩地质公园的地貌与现在迥然不同,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部分区域处于拉张环境,形成盆地,盆地中慢慢沉积了砂砾岩。后来,随着气候变得炎热干旱,砂砾岩中的含铁物质被氧化,岩石越来越红,形成红色的地层。
    随着地质运动和流水切割,红色的地层形成城堡状、宝塔状、柱状、方山状或峰林状地貌景观。一眼望去,绵延高耸的单斜式峰丛、壁立千仞的丹霞赤壁、峰峦叠嶂的丹霞石墙群和纵横交错的峡谷群构成多姿多彩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冠豸山至九龙湖连绵十余里分布着几十座单面山,上部发育直立山体,堪称“十里画屏”。
    丹霞地貌景观中,最为壮观的当属天墙。岩石被大自然切割成长条形块体,经流水侵蚀,旁侧的岩块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崩塌,形成单斜式墙状山体,长约1000米,高约150米,而宽仅20~35米。侧看成峰,横看成墙!
    1亿年前,华南地区出现多期次、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山铜金矿床。紫金山铜金矿不仅黄金产量最大,单位矿石成本最低,达到世界级特大矿山生产规模,而且还是中国发现的首例环太平洋火山——岩浆带中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属矿床,科学意义重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公园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和,湿度适宜,地貌单元完整,这就决定了它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还养育了许多珍奇物种。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虎亚种,列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其外形独特、体型健美、花纹艳丽,体型在虎亚种中相对较小。
    金斑喙凤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居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拥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美称的它们,同样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收录的一级保护物种。金斑喙凤蝶翅上的鳞粉闪烁着幽幽绿光,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正是因此而得名。
    伯乐树又名钟萼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其树姿挺拔,花果艳丽,是极佳的园林观赏树种之一;其木材硬度适中,不翘裂,色纹美观,是优良的家具及工艺用材。也正因如此,钟萼木遭到了大量的人为砍伐,加上长期以来本身结实稀少的特点,钟萼木正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伞花木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类单种属残遗植物。它一般可以长到20米高,树皮呈浅灰色,小枝圆柱状,被短绒毛,相对容易辨认。伞花木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桫椤号称蕨类植物之王,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树叶呈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叶柄颜色灰暗,连同叶轴和羽轴都有刺状突起。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这些珍贵物种外,龙岩地质公园还是穿山甲、猕猴、小鲵等多种稀有野生动物的生态乐园。
    龙岩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客家人迁徙、客居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写照。以培田山水围屋、四堡书坊、冠豸山书院群、竹贯古村落和云龙桥等为代表的古建筑,和以闽西元宵节庆习俗、雕版印刷技艺、龙岩采茶灯等为代表的数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客家人认识自然、融入自然的智慧,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村镇——培田村。保存完好、具有浓厚客家特色的古建筑建于明清时期,宅楼、祠堂、书院、古街、牌坊、庵庙道观,一砖一瓦,无不彰显着客家人希冀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景。
    除了建筑,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特色习俗的莫过于元宵节的一系列活动——游大龙、走古事、赏花灯。游大龙是指每户出一截自家制作好的龙,连接成上千米的龙后擎龙奔走。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魄,还增进了友邻团结,更凸显了客家人尊龙奉龙的传统。
    走古事是指将男童化妆成古人心中的天官大将后,使其坐在精美的手工轿台上由族里的青壮年们或扛或抬,然后奔走竞跑的一项传统活动。
    不要小看了走古事,它既需要手艺精妙的老人制作的“古事棚”(手工轿台),更需要坚强勇敢的小男孩(他要在摇摇晃晃的轿台上站立一整天)和身强体壮的轿夫们,最主要的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团结,才能走好古事。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人们追思古代先贤,增进家人与邻里感情,表达了客家人以家为大的美好愿望。
    赏花灯,是中国传统的一项民俗文化,通常是指在正月十五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闽西的花灯极具地方特色,这里不仅一直保留了古苏州的花灯艺术和锣鼓音乐,还有抬花灯组长队的习俗。每个花灯要12人抬护,在元霄节当天按姓氏轮流出灯,芷溪就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将全民参与、娱乐竞技、表演性、艺术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它反映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和客家民族坚韧、执着的信念,以及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
    数亿年的漫长历史里,龙岩地质公园经历了多次的地质运动,它曾淹没成海,也曾隆升为陆;经历过岩浆侵入,也发生过火山喷发。坎坷的地质岁月成就了这里史与石的地质奇观,丹霞、花岗岩、砂岩、岩溶、矿山地貌景观在此百花齐放;亚热带季风气候为这里带来了充足的降水和温暖的环境,孕育了诗与画的山水龙岩,珍稀生物在此繁育,客家文化由此兴盛。
    如今,龙岩地质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冲击2020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格,我们相信,这个充满故事的公园,必将在世界地质公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8 R& E: w& a2 D: t- H0 S: S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0-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1 20:17 , Processed in 0.32162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