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呢? 要秉承良善的品格,要言传身教,要学会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要无私地给到孩子关爱、帮助孩子成长,要培养家庭中爱的环境、爱的土壤。 可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溯源到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也从来没有给过我们正确的爱。于是,爱在家庭中一代一代地缺失。现在的家庭普遍缺少爱,已经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去重温爱、去要求获得爱,那是不现实的。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我们不可能一直活在过去的创伤中,我们也不可以抱怨当时的父母亲没有给到自己爱。 那怎么解决这个缺爱的问题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 首先,我们要原谅和释怀。我们要原谅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生长在那样的环境——可能缺衣少食,可能饥寒交迫,可能挣扎在生存问题上,当时他们能够把孩子养活已经不错了。我们要体谅他们的生长环境,尽最大可能去给予理解、原谅他们的观念。 图片 我们的父母当时为了求生存,可能给你加载了诸多的诉求:比如说要去为了生存而谋取职业;比如说他们可能完全不会倾听你内心的愿望;比如说他们认为哪种行业最能挣钱,就帮你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的是,他们过早地将你赶出门,断了你的学业,将你推到社会上去谋求生存,等等。 当回顾童年和学生时期的这些往事时,如果我们能够体谅当时我们的父母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怀揣着扭曲的观念而做出不得已的举措,我们是能够释怀的。我们决定不再将这些条条框框加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于是,改变从当下做起,从当前做起,从更正自己的观念开始。 我们搜索自己的育儿观中,是否还在重复当年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可以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为何会叛逆,这些种种都是自己当时对家庭的反抗。当我们看到并梳理清楚,就不会再将这些陈旧的观念加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前提条件是:我们要看到过往的模式,它是不是在重复性地发生,会不会代代相传——就让这些概念在我们这一代终止和改变吧! 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要从给予爱开始。 新生的孩子望着我们,是给我们重生的一次机会。望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我们也可以重新活一遍。 爱,从来就不会通过索求来得到;爱,只会从付出中感受到幸福。 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知道这是一份上天的礼物,他会教导你如何重新活一遍。从孩子的视角,从一切新奇的事物中开始,去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观念,接受这份赐予的礼物,向孩子学习。 咦?怎么是向孩子学习?难道不是孩子向父母学习吗? 当然,在我们自己从孩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知识、生活经验和职业技能,这方面我们是能够帮助孩子去获得,但允许孩子去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向孩子学习——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的是那份天然和纯净,仿佛将所有的一切过往的烦恼、一切扭曲的认知都重新洗白。跟随着孩子纯净的眼睛去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在重新认知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爱,也会弥补到我们曾经缺失的爱。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阻止孩子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敞开,他能够张开双手去拥抱每一位人类。在你没有灌输给他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距离,什么是分寸;什么是地位,什么是高低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是接纳一切、拥抱一切的——孩子是那样地敞开。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变得小心翼翼,不再局限孩子的认知。你开始变得愿意保护孩子这种无私的爱的表达,你开始变得要保护孩子、避免他受到外界的伤害,你开始鼓励孩子去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既成了孩子的保护者,也成为了孩子的跟随者。然后,这个家庭就成为了一个共同体,一个和谐、友爱、很正向的发展共同体。这就是正确的父母该有的行为模式,你不再以自己的观点去加注于孩子,你总提供给孩子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从孩子的成长中,你会发现孩子的智慧、无畏以及勇气。他也鼓励着你向前跨出自己的局限。所以,在这过程中,彼此都是在互相促进和成长的。 如何做正确的父母?是你拥有友爱和鼓励的家庭观,以家庭为出发点去帮助孩子融入到各个社会的圈子(包括从小的幼儿园),鼓励他多交往,鼓励他怀有正义感,鼓励他以各种性格去尝试、接触,鼓励他勇于探索,鼓励他无所畏惧。 等他幼儿园毕业走入学校,你要鼓励他多和老师交流,鼓励他遇到外界的评判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遇到挫折时,让他有家庭可以倾诉。而在这倾诉的过程中,你总是静静地聆听,就像他的一位小伙伴似的,你允许他做出自己的判断。 有的人会提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不听老师话,和同学打架,或者是沉迷于游戏等等。在这些行为发生时,你可以作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一起经历这些事情的过程,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去帮助孩子剖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观。 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发生这些我们认为的偏差,都会在一个允许的范围里,不会走偏得很远,因为孩子的基底是良善与自律。有可能他只是在做一种尝试,在这种尝试中你可以去陪伴他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不是去指责和批评他。 有时,严厉的批评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家长要掌握这个度,适度地、善意地提醒,总是从塑造孩子的自信心为基础去看待问题,总是以人类的美好愿景的大局观去塑造孩子的生活意义。 当然,这对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父母首先要自己具备这些品质,才有资格对孩子讲述;否则如果父母自己都言行不一,自己都不能自律,自己都无法自控的情况下,又如何去做孩子的表率呢?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一个学习体系。孩子作为更年轻的一代,拥有热情活力和更广阔的世界观;而父母作为孩子的后备力量要对孩子给到支持——给予经验、物质和财力。 这里物质和财力并不是目前社会所追寻的金钱观,而是古人说的“贵”。何为“贵”?——如衣贵洁,如人贵品,如财贵用。不以奢侈,不以攀比去塑造行为规范,而以自律、自强、有爱心、愿意付出、愿意给予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品质。 当家庭中有了这些核心品质,当父母能够依照核心品质去检视自己的时候,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在家庭教育的关怀下,永远都会顺利地生长,永远都会健康地成长。 . L7 B1 c- L- I+ }6 V, @) Q: O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