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84|回复: 1

[其他] “拉松没有马,评论不是家” 李敬泽新书《跑步集》出版妙谈文学与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9-1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当我们在谈跑步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别的不知道,当作家李敬泽谈跑步,他谈的远不只是跑步,还有文学,还有人生,还有自我与他人这种哲学命题。
    李敬泽
    2021年9月,李敬泽的新书《跑步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李敬泽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新书中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比如《隔与不隔,如果杜甫有手机》《一次马拉松对话》等。文章中既有中国文学艺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中外当代重要作家的评述,也有对近年来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见解独特,文采斐然。
    “跑步是一个去掉‘我’的好办法”
    李敬泽是作家,也是长跑爱好者。他保持着每周差不多有四五次长跑的频率,“如果有几天不跑,就觉得想得慌儿,已经形成习惯了。”对李敬泽说,跑步是一个去掉“我”的好办法:“一个写作者或者一个阅读者,如果我们能像跑步那样,把自己彻底交出去,从有限的、顽固的肉身中的那个‘我’跑出去,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至大无外,会觉得这个世界如此清新饱满、进出无碍。”9月17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散文家李敬泽推出了新书《跑步集》,并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新书分享会。
    那么跑步与写作是什么关系呢?李敬泽认为,跑步是一种放松状态,而写文章却需要全神贯注,甚至需要高度的紧张。但其实,有的时候文章之病就在于过于紧张。“你太紧张了,你太全神贯注了,你太顺着你的思路一根筋往下走了,常常结果就是外人也觉得你写得挺呆的。所以文章这事我觉得既要全神贯注,一以贯之,但同时最好有飞翔的感觉,自由自在的感觉。”
    “拉松没有马,评论不是家,《跑步集》更多是一种言谈”
    谈及《跑步集》的诞生,李敬泽说他并没有以一个评论家的姿态来写作。“某种程度上讲,当‘拉松没有马’的时候,你就有了自由。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说我必须跑半马,我必须跑全马,你就没有自由了。你跑步的时候不能乱想,你一定得想着我要达到我的目标,这是很累的一件事。同样的,‘评论不是家’,当你被要求写一篇评论,要当一个评论家的时候,你也没有自由。你会不由自主要按照既定的话语规范,既定的系统去运行。我们会不由自主顺着跑道走。对我来说,我现在很珍惜这样的自由。所有这些文章,对我来说,我觉得不是作为一个评论家写的。评论不是家,而是一种言谈的自由境界。不管是中国传统,还是西方传统,传统的根底都是言谈。我们的经典——《论语》就是言谈。它是谈话录,而且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谈话录,并不是孔老夫子计划好的“有跑道”的谈话录。我们的文学也好,甚至是所有的人文的起源也好,精髓就在于它的言谈性。我现在特别喜欢言谈的调子。所以《跑步集》对我来说,我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言谈。”
    把声音作为第一位的言谈,让李敬泽觉得非常有趣味。“甚至有时候我很喜欢那种在言谈中会猝不及防冒出来的东西、不驯服的东西、不按常理出牌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多的废话、口水等等。话讲出来,其实有的时候甚至废话、口水也是必要的,也是好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现在特别喜欢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先谈、先聊、先即兴讲。包括《跑步集》,我后来看了看,大概有小三分之一都是这么来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文章的写法。我想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方法,或者是一种表达习惯。所以评论不是家,不是那种像评论那样,或者是像学术论文那样,甚至不是像我们理解的一般的文章和作文那样,一定要有严密的结构,一定要表达一个起承转合的意思。我觉得也蛮好的。”由此,李敬泽认为,汉语写作中存在两种路数:“一个嗓子管着的,一个眼睛管着的。也就是说,一个是主声的,一个是不主声的、纯书面的。”对他来说,尤其这两三年,他对这种主声的、耳朵管着的写作“特别有兴趣,甚至有一种解放的自由感。”
    写作者需要在别人的回应中不断发现自己
    写文章,要不要听别人的评论与意见?李敬泽对此有精彩的分析:“一意孤行地写,固然是有。但人为什么要写文章?人写文章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你在这个世界上发出声音,你走在茫茫荒野了,你走在半夜里的野地里唱小曲,你以为是为了自己好听吗?其实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应。所以我想,对任何一个写作者来说,别人的回应,别人的肯定,当然也有别人的批评,都是特别重要的,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别人的回应、肯定或者是批评中,使得你认识自己,进而塑造自己。我当然确信我能写非常好的文章,但是有的时候,我依然是需要在别人的回应中寻找自己的方向或者是自己的某些东西,甚至在回应中不断发现自己。这样的写法或者是这样的语调、做法,你有时候是无意的,所以什么叫风格。有的时候我觉得风格不像我们常常说的风格即人,好像风格是自然流露的东西一样,好像身上自然会有的。其实风格是高度有选择的自我塑造。”
    不要老是拿今人跟古人相比,这不公平
    有读者现在提了一个问题:现在这个时代的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还有各种自媒体发声也更多了,但是好的观点、好的思想,打动人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古代那些没多少书,却能成经典流传下来千年,非常打动我们。为什么是这样?李敬泽是这样回答的:“其实,一般意义上的古今之比较,是对今人极不公平的。古代很伟大,古代留下那么多好作品。其实想一想,从古代到现在,我们已经把很多古代人都忘了。当我们现在记住十个古代人的时候,一定已经忘了几千个、上万个古代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古代是经过了充分的选择和遗忘之后,剩下的这些伟大的经典。而我们现在还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必为后面的读者操心现在东西这么多,怎么办呢?东西太多了,对不起,到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后,这么多的东西,绝大部分都不会留下来,会有这个选择过程的。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不必要老是拿今天和古人相比。古人也要活,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活,其实古人也曾经像我们这样,一样的活过。他们也一样的众声嘈杂,他们也一样有人说很多废话,只不过那些废话都被忘了,留下的是伟大的话,金子般的话。我们只需要自己这一代同样努力地说出和留下那个金子般的话就好了。”

    0 X6 J, V7 u' U5 P, |7 E& N+ c( U+ K- {) }

    4 R; t8 l: n2 }& y% i* e" J( r/ o" X" {( g! G5 X6 B$ C

    # q( {; I: c* a8 x

    ( Q0 o+ K& [1 D1 |; @( Y
    ! r% K# ]  t+ y% ]  t

    1 W0 z" @5 t% c# ?. D9 }
    5 j% \- S* j7 Y; U. |' I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4-27 12:33 , Processed in 0.261873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