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游走在Amazing与“翻车”之间微妙平衡确实是特斯拉的擅长,正如Model S上的Yoke方向盘和Model 3的无仪表方案。 但如果你认为特斯拉的成功根源就在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纯电动领域,垂直整合能力才是特斯拉达到今天成就最大的依仗,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更多的只是这种实力的表象,国产Model 3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 然而,Model 3显然并非特斯拉攻占传统OEM霸占市场份额的底牌,毕竟能花20万+去买一台纯电动的人仍然是少数,Model 2,或许才是全球各大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最忌惮的那个。 Model 2:激进的价格+激进的设计 让各大对手忌惮的根源,来自日前信息量空前大的一次特斯拉内部会议。 根据会议中信息,特斯拉预计在2023年推出的旗下平价版新车Model 2,或许会呈现更加激进的设计方案:不会配备方向盘、刹车以及加速踏板等已经存在近百年的操作装置,一切纯靠FSD系统实现汽车出行这一最基本的功能。 这种接近人类对未来汽车终极形态的想象在奔驰、大众、现代等概念车上并非罕见,但能在量产车型上有勇气作出“断舍离”,这在业界还实属首次。 其次,正如开篇所提,最终产品展现出的形态并非一家车企成功的根源,价格才是。 据悉,主打平价消费市场的Model 2最终价格区间在北美地区应该是2.5-3.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在16-20万。 考虑到Model 3国产后的降价速度,完成产能爬坡后的Model 2国内价格基本落在这个区间内,并不会有太大幅度的提升。 至于最后上市后的名称,Model 2并非确定之选。 毕竟马斯克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数字命名并非其意愿,Model 3之所以叫Model 3,纯粹是因为 Model E 被福特注册了。 如果成真,对手还有得玩吗? 如果特斯拉暂且成为Model 2的纯电动产品真的能实现特斯拉内部会议中的诸多功能,那恐怕不管是大众的ID,还是比亚迪的纯电王朝,市场占比和新车销量会遭到重创。 原因有三 其一,即便是到了2023年,16万的价格对一款纯电动轿车来说仍然只能算是寻常价格,毕竟当下动辄20万+的纯电动车型价格是常态。 另外,主打平价市场的Model 2本身属性并不差,或超450km的续航, 4.9s百公里加速,面对部分中端车型一样有不俗的竞争力。 其二,自动驾驶优势。 目前在行业内,自动驾驶做得最好的,事实上仍然是特斯拉的FSD,虽然坚持纯视觉路线走得有些激进。 没有过分颠覆之前,就已经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若是在Model 2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纯自动驾驶,那其竞争力就不用过多解释了。 第三,品牌。 不管是市值还是市场地位,特斯拉毫无疑问已经处在新能源阵营的高点,伴随而来的还有品牌价值的水涨船高。 而品牌的超强附加属性对中国市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1.5T的奔驰E、披着高尔夫外衣的奥迪A3L的热销都是明证。 而这些品牌做得来,一定意义上,就代表着特斯拉三字未来也能有同等属性。 自主阵营,能扛得住吗? 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与2019年特斯拉国产化落地没有本质不同。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Model 2,自主阵营这次还能跟上节奏吗? 答案显然不是否定的。 看过激进的Model 2策略,就不难理解小鹏P5这款“廉价”而黑科技并不缺少车型的推出,16-23万的价格区间显然对Model 2有一定针对性。 其次,来自大疆的量产版激光雷达也能为其自动驾驶系统性能有准确度和实时性的大幅度升级,面对特斯拉的FSD,显然也是有一定底气的。 另外,据悉比亚迪另有海洋系列的两款新车处在研发之中,将分别被命名为海豹和海狮。 考虑到已经有比亚迪汉EV阻击Model 3抢占中端市场,这两款车型之中或许会有针对Model 2的平价版车型推出,介于海豚和汉EV之间。 而作为纯电新势力的另一领军品牌蔚来,也会建立全新品牌抢占下沉市场的空间和占比。 但因为该品牌仍然谋划之中,所以产品暂未披露,不过面对Model 2,李斌应该不会没有准备。 写在最后 这两年,资本和产业都喜欢研究特斯拉的定价,而且研究得八九不离十,但Model 2属实是个例外。激进的座舱设定和低价策略决定了这款车要比Model 3还能有更强的市场颠覆能力,电气化进程仍有些滞后的传统车企或许将迎来至暗时刻。不过,凡事也都没有绝对,毕竟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规和政策OPEN到这种地步,如果真能造出来,能否上市还很难说。就像马斯克在会议中已经成为保留环节的“跑火车”——10年后他将去火星,未来的事,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 E$ @! b5 Y3 P) `, y5 t$ ?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