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 “ 一个人,他必须知道应该说什么、什么时候去说、对谁说、怎样说。 ” 简单来讲,每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必须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沟通,它是一座桥梁,使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得以传递和反馈。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的交谈当中,语言也存在许多隐蔽的精神暴力。 与身体和生理上的创伤相比,这种精神暴力带来的伤害看起来并不明显,但事实上,由它们滋生出来的危害远超人们的想象。 精神的暴力能够让人愤怒,进而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当矛盾与冲突不断地发酵、升级,就会形成攻击、战争等有形的暴力。 正是出于对语言暴力的担忧和困扰,非暴力沟通逐渐被人们重视和不断运用。它倡导一种柔和、疏解的沟通方式,其魅力就在于能够让人们通过这样的沟通方法获得爱和幸福的满足。 下面分享解决冲突的四大关键技巧: 01.观察:学会区分观察与评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观察与评论的对比。 组一: 我发现你总是不愿意配合我的工作。 最近我组织过四场活动,每一场你都对我说你不参加。 组二: 他会经常来我这里。 一周当中,他至少要过来五次。 从以上两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组的第一种表达都属于评论,而第二种表达则是观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评论与观察的区别: 评论实际上就是我们自身把对他人的思想或者行为、愿望的推测当成一种唯一可能的结论,将一种预测或者评论当作事实,也就是说,评论往往言过其实。 而观察则是对客观发生的事情,用语言描述出来,它的重心是“描述”。 我们去评论的时候,会不断地使用“总是”“经常”“从不”“每次”“很少”一类的词语,以致于通过这些词语去混淆观察和评论。 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而且在沟通当中,这样的评论也容易让他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不友善的回应,引发沟通的冲突。 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意义就是解决这些沟通当中的冲突,观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去做主观的评论,不去关注应该如何,而仅仅是观察事实。 02.感受:学会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想一下,如果在同他人交流的时候,对方说了一句“你很自私”,这个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一般而言,我们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是将目光转向自身,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自责,因为他人说自己很自私,那么自己一定是自私透顶了,才让对方忍无可忍地当着自己的面说出来,我们会为自己感到羞耻和懊恼,甚至委曲求全;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愤怒,进而去指责对方:“你说我很自私,你难道就不自私吗?”在这样的沟通模式之下,如果继续争论下去,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冲突和争吵。 而如果使用非暴力沟通,这种冲突就可以很自然地避免。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会知道,自私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的根源是对方的期望和需要,而我们听到自私这样的评价,无论是自责还是愤怒,也都是一种感受,这些感受的背后同样也是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期望和需要。 所以,冲突就很容易解决——他说我自私,可能是需要我的支持,我可以选择用全身心去倾听他,来表达出他没有说出来的感受。 或者,听到他的话,我感到伤心和愤怒,这时候我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它们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期望,然后将这些期望表达出来。 实际上,这就是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模式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人们在沟通当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也让大家更好地关心他人。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鸣,更体现了人性之间的相通之处。 03.需要:勇敢地说出我们的需要 我们内心会出现种种情绪感受,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内心深处有某种需要没有被满足。 比如,我们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我们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感到悲伤,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关怀和安慰…… 而在沟通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是健康的交流关系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需要,并将它们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只有明白确认了对方的需要,我们才能够去满足他们,才能使沟通顺利地进行。 只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表达他人的需要或许相对容易,但是说出自己的要求却相对困难。 例如,一位母亲忙碌了一天,她感到非常疲惫而焦躁。 如果她能够有效地察觉到疲惫和焦躁这两种感受的背后是休息的需要,那么她会怎样表达呢?若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她应该说: 我感到非常疲惫,我需要休息一下。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听者也更容易理解和包容。 但是事实上,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 我整天忙得就像个陀螺。 刚刚拖完地又忙着洗衣服,洗完衣服还要把你所有的衣服重写整理熨烫一遍,还有鞋子也要整理一遍,连吃饭的时候都没有。 可以看出,这种表达更像一种抱怨,而抱怨背后的需求却没有表达出来。 两种表达方式,说话者内心的感受是一样的,感受背后的需求也相同,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已经预见到哪一种方法更有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看重自己的需要,但是倾听者却未必如此,如果只是委婉地表述,这种需求往往被拒绝的几率会更多,哪怕这是我们应当获得的权利;而如果明确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 在沟通当中,一旦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需求,我们就不会再指责自己和对方,冲突也不会产生,相反,大家会一起寻找可能的办法,去满足沟通双方的需求,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神奇之处。 04.请求:学会区分请求与命令 简单地来讲,请求和命令二者之间的差别,主要还是在说话者内心的心态上。 如果自己提出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多人就会对他人进行评判或者指责,实际上这就是命令。 再具体和深入一点,怎样实现也是请求与命令的重要区别标准,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让对方感到内疚来达到我们的目的,那么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命令。 对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我们再通过一个事例来做具体说明。 大卫和汤姆是一对邻居,有一天,大卫找到汤姆,对汤姆说:“我感到很烦躁,也很难过,我希望你能坐下来和我聊聊天。” 汤姆这样回应大卫:“非常抱歉,我一会儿要出去一趟,孩子还在上特长班,我需要把他接回来。要不,你找其他人聊聊好不好?或者等我回来我们再聊?” 面对汤姆的回答,大卫很难接受:“你真是太不近人情了!” 在这一场景中,大卫对汤姆提出的要求就是命令,而不是请求,因为他没有重视汤姆的需要,而是去控诉他。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让人们只看重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 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差别,最终目的也在于此。我们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请求如果遭到拒绝,那么我们也应该重视对方的需要,如果他人无法满足我们的请求,我们可以寻找另外的办法。 非暴力沟通就是在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一种健康而良好的沟通关系的基础上,让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实现更好的联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方的需要,而不能忽视对方。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也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实际上,它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基础上的一种沟通交流模式,沟通双方看重彼此的感情,兼顾双方内心的感受和需要,每一个人都提出自己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发布命令。 + q# V% R6 l6 j0 v# d v4 Q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