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代奇人洪应明,将谭以菜根为名,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终成一部《菜根谭》。 假如你读懂了《菜根谭》,便能体会出人生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急雨斜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这也说明了《菜根谭》的大智慧,即使处于风雨乱局之中,依然能站住脚;在一片桃红柳绿里,能把眼光放长远,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利益;误入歧途时,也能刹住车,反省自己,立刻改正…… 再读《菜根谭》,真应了那句“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年龄一岁心”,年少不懂菜根谭,读懂已是中年人。 这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文将解读《菜根谭》中3句经典语句,值得我们反复去回味。 1、多匿采韬光,常逊美公善出自《菜根谭》处世篇,主要是说做人要谦虚内敛的道理。 杨修被曹操杀死,是因为他显露自己的才华;韦诞的墓穴被钟繇掘开,是因为韦诞的墓穴中藏有钟繇想要的宝物。 所以聪明的人大多隐藏自己的才华,锋芒不露。品德高尚的人常常谦让美名,把善行归于大家。 当然,这里提到的杨修之死,在《三国演义》和史书中有不同的解说。 《三国演义》七十二回合记载,杨修因一语点破曹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加上以往的事情,终于使得曹操下了狠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才华横溢却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之徒”,然后被一个肚量小、阴狠奸诈的上司迫害的故事。 但如果对照史书就能看到,杨修最初是曹操的丞相主簿,却与已经失去继承人身份的曹植交往密切。 聪明的杨修如果站到对立面,对曹操老师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杨修不得不杀。 这也就是说,杨修确实因才华而死,不过原因不仅在于曹操的嫉妒心和他自己的“锋芒毕露”,还有曹操对杨修以及他身后势力的忌惮。 2、过俭为鄙吝,过让为曲礼。出自《菜根谭》治家篇,讲的是“过度节俭”。 五代时期有一位大词人——韦庄,他的吝啬和他的词一样出名。 他的儿子在八岁时夭折了,下葬的时候,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直接用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 而且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 韦庄的做法实在不应该,说得好听一点是节俭,说难听一点就是吝啬,过分的斤斤计较也多少让他失去了一些原属于词人的风采。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太过分节俭了就是小气,就会沦为为富不仁、斤斤计较的守财奴,这样反而会伤害到做人的忠厚之道。 处事谦让本来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是谦让过分了,就会显得卑躬屈膝、谨小慎微不够大方得体,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3、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出自《菜根谭》养生篇,说的是“饮食适量、人生适度”的道理。 据说苏轼曾经因为吃肉太多得了红眼病,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能再沾肉腥。 苏轼:不吃肉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苏轼“晒过”的美食有:荔枝、龙眼、桃、梨、枣、石榴、黄柑、河豚、鲫鱼、鲈鱼、猪肉、羊蝎子……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吃货,喜欢吃美食,也喜欢研究美食,还喜欢为美食写诗,合计有50多首。但美食虽好,可不要贪嘴哦~ 美味佳肴吃多了,就会损伤肠胃,只要控制自己,吃半饱就不会损伤身体;愉悦身心的事情,大多是损害人德行的媒介。 所以愉悦身心的事情不可以做过多,适量即可,这样就不会使人将来后悔。 《菜根谭》共包括七个篇章:修身、劝学、处世、经世、治家、出仕、养生,每个篇章以句为源,探寻全文,并附上细致的解读,然后慢慢领会其中的奥妙。 细细品味《菜根谭》,不管你现在处于何种遭遇,都希望你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 |7 f1 P' _$ x& H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