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读《傅雷家书》起,我就觉得傅雷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他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傅聪、傅敏管教甚严,有时到了苛责的程度,例如吃饭时不得讲话,咀嚼时不准出声,饭菜不能掉在餐桌上,用餐后椅子要归位,等等。但同时在给傅聪的书信中,又透漏着浓浓的父爱,满是慈爱和宽容。 在傅聪叛逃英国后,傅雷如遭雷击,尤其是在傅聪选择了入籍英国后,傅雷更是气愤地断绝了同儿子的通信,然而几个月后,又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知道一切官方的文件只是一种形式,任何法律手续约束不了一个人的心——在这一点上我们始终相信你。可是在自尽后,人们在傅雷的遗书中,却又发现了这样的话: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我总是尝试着去揣摩傅雷的心境,可是最终只能无奈的放弃, 也许连傅雷本人,都闹不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的自尽对自己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告别这纠结的人生,痛苦的现实。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译者,留给了我们一声叹息。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知道傅雷先生为何人了。毕竟他所翻译的那些名著,例如《约翰克里斯多夫 》等,早就已经没有人有耐心去读。可是这两天傅雷又“火”了,因为他的长子,英国籍著名钢琴家傅聪感染新冠去世。 傅聪的去世,让中国网友们沸腾了。有真心悼念的,也有恶毒攻击讽刺的,其实仔细想想,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去世,根本不应该在国内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更妄论冲上热搜,毕竟全世界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为感染新冠而不幸离世,傅聪只不过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而已。之所以会闹得这么凶,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他是一位放弃了中国国籍的感染新冠英国老人; 第二:他是傅雷的儿子,是那本著名的《傅雷家书》的主角。 针对第一点,网友们的嘲讽我认为是有点过激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感染新冠去世很正常。年初我国疫情正严重之时,每天全国都要去世好多位知名人物,其中有科学家、学者等等,这是人类的一场劫难,面对这场劫难我们应当抱有更多的善良才对。非要把傅聪的去世归结为英国的防疫不力,从而映衬我们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出色,我认为过于牵强。 另外,我认为也大可不必去吐槽傅聪加入英国国籍一事。确实,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尤其是一场新冠疫情,彻底撕下了那些发达国家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每一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制度从来没有这样被全体国民所认同和拥护。 一时间,网上开始了对那些“外籍中国人”的嘲讽。其实这像极了一对谈恋爱的小情侣,女方嫌弃男方没出息,另攀高枝,而男方经过一番卧薪尝胆之后出人头地,于是抱着复仇的快感,对曾经的最爱冷嘲热讽,笑话其有眼无珠,趋炎附势,正所谓今天你对我不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这件事有没有必要去做呢?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件事只是逆袭后的自嗨而已,幻想着女方会后悔万分,捶足顿胸的请求自己回心转意,然而真实情况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感情早已经烟消云散,曾经的那个他,好或是不好,都已经是陌生人,也许会不经意间撩拨一下心弦,仅此而已罢了。 这样的自我意淫,只是D丝的行径,证明你的心中还是对其念念不忘,割舍不下。如果你真想报复当初的“背叛”,正确的姿势应当是把自己的目标放得更长远,完全无视当初的那个她,因为你们早已经不是一路人,你的追求她拍马难及,她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见证你一生的辉煌才对。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星辰大海,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学会了宽容,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大国。 至于第二点,我觉得根本就是一个误会。有些朋友说,久负盛名的《傅雷家书》,作为中国家教的典范,却教出来一个放弃国籍的“老外”,简直就是一种嘲讽。那么我只能说,你没有读懂这本书。 在中国,提及家书,最常说的就是《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家书》。湖南湘阴的曾氏家族,枝繁叶茂,名人无数,因此曾国藩的育儿之道也被后世极力推崇。无数人一遍又一遍的翻阅《曾国藩家书》,希望从中能够找出教育子女的密码,从而光宗耀祖。 然而,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曾国藩本人的身份地位,作为晚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的名望和地位为他的后代带来了无尽的人脉和机会,曾氏一族之所以能够如此显赫,除了自身努力外,跟家族的声望,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左宗棠,就在曾国藩去世后对其后人多有提携,而这样的机遇,普通人家的子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享受到的。 所以说,那些认为自己按照曾国藩的方法教育子女,就能成才的家长们可以歇歇了。把全部希望寄托给子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先想办法让自身强大,给子女更好的平台和环境才是正途。 所有的家书,都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而不是方法论,想要照葫芦画瓢,那就是自己把书读歪了。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一样,我们读这本书不应当去看怎样教育子女,而应当去看傅雷先生在书中传达出的浓浓父爱和家国情怀。 傅聪加入英国国籍后,上海音乐学院的人找上了傅雷。他们冲入傅雷家中,翻箱倒柜拼命寻找傅雷的“罪证”。他们找到了傅雷与傅聪之间信,却发现字里行间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 在一封封信中,傅雷这样告诫儿子“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首先要做人,才能做音乐家”。 这种对国家深深的爱,这种极正的三观,才是我们应当从《傅雷家书》中学习的东西。 所以这本《傅雷家书》我还是很推荐大家读一读的。 : [0 s! v/ Z6 v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