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32|回复: 1

[育儿心经] 9月开学季倒计时!家长不能不知道的孩子五大社交难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8-30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下周,孩子就要开学了,很多家长心里忐忑不安。除了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更多的是忧虑孩子的社交,担心他被欺负,没人和他玩,交不到朋友,无法顺利融入集体……放轻松,收好这份社交秘籍,开学后,孩子一定能顺利开启幼儿园社交生活。
    正文
    此前,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爆火。剧中主角朱朝阳是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小男孩,他的成绩总是年级第一。
    虽然成绩好,但敏感内向、不爱交际也是他的标签。因此,在学校没少被同学们排挤。
    因为性格问题,老师还专门找他的妈妈交谈。
    老师说:“朝阳有点不合群,其他同学不爱和他玩,学校嘛,毕竟是个集体”。
    而他的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怼老师,认为“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
    这其实存在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业、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尺,人格发展健全,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有能够适应社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上进心、责任心等核心能力,才能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会交往更是必考题,很多孩子或多或少会面临着社交困境,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并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
    比如在孩子三岁时,只是让孩子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占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负你帮他打回去。慢慢地,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在美国幼教协会出版的《发展合宜的幼儿教育课程》(《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这本书中提到:社交技能不是一个孩子能自动获得的技能,需要后天的学习,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是有必要的。最佳时间是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
    因此,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孩子在幼儿园相处中,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社交难题,分别是:
    孩子被欺负
    孩子喜欢独自一人玩
    好朋友不和孩子玩了
    同伴间发生冲突
    约玩被拒绝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PART01孩子被欺负
    当孩子走进幼儿园,就走进了一个小社会。而在这个小社会里,“欺负”这件事,无法避免地经常上演。
    在纪录片《幼儿园》里,就记录下了这样的画面。
    一群孩子坐在一起,一个小男孩毫无缘由的,突然用手指着同桌的小女孩,恶狠狠地说:你不要挨着我坐,听到没有?
    说完之后,他似乎很享受从中获得的那种力量的感觉,又接着用嫌弃的口吻说:看到都心里烦。
    旁边的孩子,有两个看着不说话,有一个则依葫芦画瓢,加入了欺负这个小女孩的阵营。而这个小女孩呢,自始至终趴在桌上不敢说话,似乎对这种被欺负的状态麻木了,不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看着很让人心疼。
    要说娃上幼儿园,父母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会不会被欺负,因为孩子的社交是父母没办法看到、了解到的状态,也担心孩子有一天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遇到更严重的欺负时,没办法保护自己。
    那么,当孩子被欺负时,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呢?今天给大家支几招儿。
    父母理性对待,不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当孩子放学回来跟我们说:“妈妈,某某打我了”,或者在接孩子时看见孩子受伤了。相信父母们肯定会非常心疼,也非常气愤,最想做的就是马上找老师、找对方家长理论、讨回公道。
    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就错了,因为这样的反应并不能把孩子引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此时,我们需要理性对待,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如果孩子主动说了,就要积极回应,表示重视。
    比如先回应孩子的感受,安抚孩子的情绪:“打哪儿了,疼不疼,妈妈给你揉揉。”然后再帮孩子梳理事情经过,“谁打的你?是因为什么?老师如何解决的”……
    父母不可恨铁不成钢,假装大度
    除了过度紧张之外,有些家长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恨铁不成钢,假装大度。
    比如孩子被欺负后向家长哭诉,家长的反应却是:你肯定做错什么了,是不是抢别人玩具了?没事儿,他肯定不是故意的,你们都是一个班的,大家都是好朋友……
    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别人可以轻易地伤害,并且要大度地原谅伤害你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暗示呀,只会让孩子不再重视自己的感受,更不会保护自己,成为更多人欺负的目标。
    教孩子进行语言反击
    平时生活中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坚定地说不,用语言保护自己,比如“你不可以打我,我会生气的!”“打人是不对的,你放开我。”用强大的气场震慑对方,一个敢于用语言进行反击、警告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不会被人欺负的。
    鼓励孩子寻求老师、成人的帮助
    告诉孩子,语言捍卫无效之时,要主动寻求老师、成人的帮助,避免受到更多潜在伤害,更好地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等方法,开展故事讲述、情景表演、谈话活动等,组织儿童积极参与学习、观察、讨论,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
    自卫反击
    当语言反击和寻求帮助都无法使攻击行为停止,并且场面失控、孩子无法躲避逃离现场,再采用自卫反击,培养孩子正确的自卫意识。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告诉孩子一定不要攻击脆弱的部位,可提前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是不能攻击的,这样孩子在反击的时候,可避免出现“孩子被逼急了,没掌握好力度而重伤他人”的情况。
    PART02孩子喜欢独自一人玩
    “家长信箱”后台总收到家长提问,孩子总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怎么办?
    孩子喜欢独自一人玩,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是孩子在某阶段正常的心理特征。孩子在不断成长,而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减弱这种自我中心化,同时增强社会化的过程。
    而且,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是分阶段的。2—3岁的孩子,虽然乐意和同龄人待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仍没有交流互动,他们做的事情是玩“平行游戏”,即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孩子知道自个玩自个的,不会主动找别人。如果硬把孩子推进人群,反而会社恐。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社交的意愿会逐渐增强,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社交支持,用“轻推”的方式让他体会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
    比如:创造“玩伴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让孩子和同年龄段、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小朋友一组,这样可能会更容易结交新朋友。
    如果孩子怕生,可以先邀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熟悉以后在一起去外面玩。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融入群体,老师或家长可以做个榜样,比如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老师或家长先带头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孩子自然而然就加入了。
    此外,还可以和孩子读一些和友谊相关的绘本。比如《好朋友》(小猪威比系列)、《朋友桥》、《Can I Play Too?》、《没了毛的“长毛怪”》、《最好的朋友》等,让孩子感受到和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一起玩耍所带来的快乐。
    PART03好朋友不和孩子玩了
    曾在下班路上,听到一位小男孩跟爸爸抱怨,说幼儿园里的两个小伙伴最近都不跟他玩。
    爸爸觉得做人一定要硬气,就大声对儿子说:“怕什么,他们不跟你玩,你也别跟他们玩就行了!”男孩怯懦地哭了,小声说道:“可是……可是我想……跟他们玩。”
    爸爸更生气了,对着儿子训斥道:“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就你这样,谁会喜欢跟你玩。”男孩哭得更凶了……
    看到小男孩委屈巴巴的模样,很是心疼。当好朋友不跟他玩了,孩子肯定会伤心、难过、委屈、失落,会以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好朋友才不跟他玩。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3岁以后社交意识会开始觉醒,等到4岁左右,会真正进入到人际交往的关键期,他们渴望得到群体的接纳,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人类最深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认可。”
    作为父母,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时,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并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且对其他小朋友的言行做一个客观的解释,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们之所以那么做,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了那么做,这能帮孩子更好地适应真实的世界。
    其次给予孩子温暖鼓励和正确引导。在这点上,蔡少芬的做法就值得称赞。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的小女儿包子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却没有人回应她。包子难过地去找妈妈哭诉:“他们都不跟我坐,他们都想跟我姐姐玩,他们一整天都这样不理我。”
    面对女儿的哭诉,蔡少芬既没有贬低女儿,也没有指责其他小伙伴,而是在理解女儿情绪的基础上,给予女儿精神鼓励和安慰:“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你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
    PART04同伴间发生冲突
    幼儿园中引起孩子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争抢(玩具,角色,凳子)、不小心影响别人、受到妨碍、规则之争、打着玩等。
    冲突,作为幼儿阶段交往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幼儿的成长相伴相随。而培养孩子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认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幼儿可以通过冲突逐渐明白,世界不是由一个人组成,而是由很多人组成。我们如果要和别人交朋友,就要有控制自己言行的需要,有采纳别人观点的需要。孩子在冲突中能够学会谦让、协商、互助、合作,既增长了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也为道德规则内化打下基础。
    那么,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应如何介入呢?就孩子们的冲突把握好四个原则:
    尽量不干涉孩子们的冲突世界
    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上一秒在争吵,下一秒可能就和好如初了,让孩子在冲突处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成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需要及时介入
    不干涉孩子间的冲突并不意味着完全袖手旁观,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大人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还是需要及时介入。
    介入目的是缓解僵局
    介入的目的并不是判决是非对错,而是帮助孩子缓解僵局。换句话说,不是当警察和法官,而是做“润滑剂”。
    介入方法不是讲道理
    介入的方法不是讲道理,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条件,让孩子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应对冲突的策略和方式,在冲突中学会成长收获社交经验。
    PART05约玩被拒绝
    万事开头难,小孩子都是有排他性的,要想快速融入一个坚固的小团体并非易事。
    比如孩子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跳房子”游戏,开心地哒哒哒跑过去,想要加入游戏,但小朋友拒绝了,朝孩子喊:你走开,我们不跟你玩,快走开。
    相信很多妈妈带娃中都会遇到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场面。当妈的,自然希望孩子被温柔以待,但当孩子遭受“无情拒绝”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调整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被拒绝加入时,家长千万不能采取“同仇敌忾”的心态,为解一时之气对孩子说:不玩就不玩,咱还不和他玩呢!这并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
    孩子最为难过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时候接纳孩子的感受,做好情感联结,可以帮助他们平复内心的风暴,让他们愿意倾听、学习,并且做出更好的决定。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抱抱孩子,理解他的感受,安抚孩子因被拒绝而难过的心情。
    2)帮孩子分析问题,可以跟孩子说:他们不是不喜欢你,是还不了解你,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技巧。或者跟孩子说清楚,别人可能只是觉得被打扰到了,问题不一定在自己这里。如果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曾被拒绝的事情,让他知道,这不是针对他的恶意举动,而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会发生的事情。
    3)引导孩子观察小朋友都在做什么、说什么、玩什么,想一想“我可以通过什么角色参与他们的游戏?”比如参与话题、参与角色、提供帮助、接受小朋友们既有的游戏规则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与同伴共同活动和交往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逐渐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并从中体会到与同伴交往的愉悦感,从而更加自信地与人交往,避免孩子陷入社交困境。

    : Z4 _8 y* e; C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8-3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2:10 , Processed in 0.348835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