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44|回复: 1

[育儿心经] 用“吓唬”来教育孩子,只会自己把自己坑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8-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2岁的孩子有一些小的调皮,身边的奶奶一顿好言劝解没有任何作用。忽然一句:“你过来不?你再不过来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明显愣了一下,没有特别在意,继续自己的游戏,奶奶再次严厉的说到:“你再不过来,我就真的不要你了,我就走了。”并且迈开步子作出离开要走的样子。
    孩子赶忙跑过来,抓住奶奶的手,顺从的跟着走了,深怕被奶奶抛弃。奶奶拉着孩子边走还不忘说:“奶奶和你玩儿呢,这么可能不要你呢?你可是奶奶的心肝肝儿。”
    年终岁末,在单位的家庭团建宴会上,几个叔叔和一个4岁的男孩子逗趣,很严肃的告诉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一件事情呢,你不是你爸爸亲生的。”
    孩子明显的满脸不相信,这个叔叔不罢休,继续告诉孩子很多孩子之前的事情,并且问孩子:“如果你是你爸爸亲生的,我怎么知道你的这么多事情呢?”旁边的其他同事还跟着附和。
    男孩子明显焦虑起来,眼看这就要哭出来了,几个叔叔看着孩子招架不住了,忙说:“逗你玩呢,不敢哭啊,男子汉怎么能哭呢?我们和你开玩笑呢。”
    不知道你的孩子身处过这样的处境没有,可能你作为孩子的家长也没有特别在意这样的事情,毕竟说这样话的人真的是在开玩笑。可是,你知道这样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对孩子的这种语言是一种攻击行为。
    01 在“开玩笑”中,孩子承受了什么
    孩子在成年人的所谓玩笑中,承受着被抛弃的恐惧。而成年人之所以会以此为乐,不正是看到孩子的局促不安而感到“乐趣”。
    孩子的恐惧不是因为孩子本身的无知好骗,而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还无法理解成年人的这种“玩笑”。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孩子在12岁之前的认知能力发展都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就是只能对具体的事务进行思维处理,而在12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更明确的辨别不同情况下的真假。
    那么,孩子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奶奶告诉孩子的是,“你不过来,就不要你了。”对于孩子听到的重要信息是,“不要你了。”那么,孩子大脑停顿反应的时候,思维过程正是衡量着奶奶平时是非常爱他的,他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的行为是继续玩耍。
    但是当奶奶再次提起的时候,孩子因为相信奶奶而相信“不要你”这句话,内心产生不安和恐惧,导致行为改变,变得顺从。
    这样的事情发生仅有的一次、几次确实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奶奶却从这个过程中探寻出控制孩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吓唬”,当轻微的吓唬不起作用时,就用更严重的“吓唬”来,一定奏效。
    “不穿衣服坐在地上,会有虫子爬到身体里咬你!”
    “晚上不睡觉,会被山里的狼叼走!”
    “你再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家长越用越好用的办法,在孩子的心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匮乏,直到12岁的前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的老办法变得不再奏效,孩子开始反抗,开始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孩子回应家长的方式出乎家长的意料:
    “不要就不要吧。”说完就收拾行李离家出走。
    “你都学习不好,有什么资格让我学习?”
    反被激怒的家长,很多都会把管理孩子的说教升级为武力。声称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了,和父母对着干。
    而真实原因,孩子12岁以后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家长的吓唬能够非常清晰的辨识,自然就不会再相信,行为就不会转变。家长一而再的变本加厉,会激起青春期孩子的反叛执念,就会发生强烈的对抗。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真的不爱自己了,因为爱孩子的父母不会这么做。
    02 父母“拔苗助长”不再可取
    很多父母对于养育孩子有一个执念存在:这么不都是这么长大的吗?不也好好的吗,没怎么吗?
    实际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成年父母扪心自问一下,曾经的这种经历真的在你的内心深处没有留下烙印吗?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信息发达而开放,孩子的行为模仿能力与自身的思维控制能力发展不匹配,家长这种过激的教育方式有时候会激起孩子很多严重的行为后果,往往会令家长追悔莫及。
    所以,家长要彻底摒弃曾经的不良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养育知识和能力,让自己的育儿理念也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要求。
    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上,家长至少可以做到这几点:
    首先,不着急给孩子的行为下定论,许多行为就是孩子心理成长发展的必经阶段,有耐心的多去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再寻求正确有效的引导方法;
    其次,面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家长的不一致时,在没有影响和危险时,尽可能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有影响的事情上,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自己的困扰部分,征得孩子的理解而后行为改变;
    最后,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之下,都一定要把爱和要求分开来,不要以爱的名义胁迫孩子,家长自己难以完成,必要时可以求助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03 写在最后
    孩子的成长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不是一日积累爆发出来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用简单粗暴的“吓唬”、武力只能是饮鸩止渴的方式。损毁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和孩子的关系。

    6 o3 y+ q5 R' e/ Z5 U# t, M* c  d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8-2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2:02 , Processed in 1.09947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