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法郎士说过:“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这句话说的就是《追寻逝去的时光》(也译为《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翻译家周克希翻译的插图版《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五卷,以及选本。 普鲁斯特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为保健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犹太血统。普鲁斯特自幼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富有幻想,十岁时得哮喘病,拖累终生。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不久,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 写《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普鲁斯特,是个半辈子躺在床上、与药罐子为伍的人。靠着被宠坏的童年和放纵反叛的青年那短暂的正常生活记忆,他完成了他的大量作品。普鲁斯特临终前还在工作,在他的书里,记忆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这套书现在仍然被看作二十世纪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之一。 为什么七卷本只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五卷?此前,曾有15位翻译家合译的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问世,周克希即是译者之一。他在这套七卷本问世之后,有个愿望,希望能凭一己之力翻译完全部七本。 然而,翻译完整七卷本《追寻逝去的时光》,对一个翻译家是相当大的挑战。这套名著在文学史上有几处“特别”:特别有名、篇幅特别大、法文句子特别长。可想而知,这对翻译来说难度有多么大。从2002年开始,周克希最终耗费了十多年时间翻译出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三卷。 而剩下的四卷,他决定放弃。他曾说:“不是词汇,不是句子长,但每天都会碰到难题,主要是他的思想性,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因此,出版社现在得以出版这三卷。 从七卷本里选择三卷来读会不会情节人物接不上?事实上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这三卷是有内在联系的。 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小说一开头,“我”醒来后躺在床上。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姨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时光倒退十多年,看到了“我”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她是“我”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我”经常到斯万家去,可是吉尔贝特对“我”时冷时热,渐渐“我”也对她冷了下来。 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中主人公开始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少年与青年,体验爱情的滋味、艺术的启示、友谊与社交的乐趣。对少男少女的爱情的描写,同样不时有焦虑、猜疑、嫉妒等负面情感掠过,但同时充满浪漫幻想、青春活力,以及某种懵懂而痴迷、天真幼稚却又故作老成的情趣。 第五卷《女囚》,主人公将女友阿尔贝蒂娜囚于家中,直至某一日醒来,发现她已逃之夭夭。尽管阿尔贝蒂娜在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业已出现,但到了此卷,才栩栩如生,卓然特立,成为贯穿第五卷《女囚》与第六卷《失踪的阿尔贝蒂娜》的中心人物,甚而延续到末卷《寻回的时光》。所以说,这三卷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情感的发展脉络,并不会影响阅读体验。 为什么改动了《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名?1991年的中译本为《追忆似水年华》。企鹅出版社在1992年出修订本时易名为In Search of Lost Time(寻找失去的时间),并在2003年推出重译的新译本时保留了这个书名。译者周克希看来,他们也是“割爱”,舍弃了华美的译名,换用一个比较贴近普鲁斯特原意的书名。 普鲁斯特写作的主导动机:寻找似乎已经逝去,而其实仍在那儿、随时准备再生的时间。普鲁斯特用了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追寻逝去的时光”)这么个哲学味道很浓、相当柏格森化的书名,就再清楚不过地点明了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的主题。
+ m1 d+ A: Z& Z- d. T/ F, i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