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要点: 发霉水果虽可产生霉菌,如青霉、毛霉等,但产生的主要菌群并不是黄曲霉菌,且摄入黄曲霉毒素也不一定得肝癌。 查证者: 陈京龙丨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刘晓民丨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医师 最近,网上有文章称,我国肝癌患者日渐增多,其中老年人得肝癌和他们“节约”的习惯有关。文章还列举了一位翟姓老人的例子:这位老人独自居住,儿女来看他时,总会买很多水果,常常吃不完。老翟就把发霉的地方削掉继续吃。后来他右腹开始疼痛,人也逐渐消瘦。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老人得了癌症。医生告诉他,发霉的水果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得癌症是吃发霉水果惹的祸。 吃发霉水果会得癌症,这是真的吗? 一、发霉水果不等于黄曲霉毒素,摄入黄曲霉毒素也不一定得肝癌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黄曲霉素也的确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但发霉水果≠黄曲霉毒素,摄入黄曲霉毒素也不一定得肝癌。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有强烈生物毒性。不过,它主要存在于谷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和油、奶及其制品中。发霉水果虽可产生霉菌,如青霉、毛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黄曲霉菌并不是其产生的主要菌群。 此外,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相比于黄曲霉素低摄入量者,黄曲霉素高摄入量者患肝癌的风险增加了约2倍(来源:《重庆地区黄曲霉毒素暴露与原发性肝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可见摄入黄曲霉毒素可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但不是摄入黄曲霉毒素一定会得肝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我们不必做惊弓之鸟。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017),不同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安全剂量在0.5μg/Kg-20μg/Kg之间,如果消费者在正规商家购买食品,不吃霉变食物,就能减少甚至杜绝黄曲霉毒素的摄入。 二、肝癌的高危人群是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血吸虫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为肝癌高危人群。 此外,有多项研究表明,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为当前我国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众多肝癌高危因素面前,专家的建议是,高危人群定期监测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并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至少每隔6个月一次。 同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等感染人群,也要积极治疗。长期酗酒人群,则必须戒断酒精。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人群,应寻求病因并予以治疗(如减重、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必要时寻求药物治疗)。 三、早期肝癌多无症状,需借助医学检查发现 健康的肝脏大约只需要1/4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因此在肝癌早期,大部分患者没有不适感,多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如果患者出现消瘦(食欲欠佳、肿瘤消耗等多方面原因)、腹痛(肿瘤侵犯肝包膜、侵犯或者压迫神经等)等症状多为中晚期肝癌。 不过,消瘦及腹痛不是肝癌的特异症状,糖尿病晚期,甲亢,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也可以出现消瘦的症状,消化系统疾病及胆结石等也可引起腹痛。因此,人们不可因肝脏没有不适而忽略对肝脏的保护,也不可因消瘦及腹痛误以为自己得了肝癌。 患有乙肝、丙肝及长期饮酒的人群,不要等到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应定期检查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若出现不适感,不要讳疾忌医,须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此外,虽然甲胎蛋白是肝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但是甲胎蛋白阴性也不是肝癌的“免死金牌”。据统计,有3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因此,是否患肝癌要结合甲胎蛋白和B超、肝脏CT、肝脏核磁等结果,综合判断。 防“肝癌”于未然,是降低患者痛苦的根本办法。作为医生,我们建议公众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拒绝成为肝癌高危人群,绝不酗酒、减少甚至杜绝黄曲霉毒素摄入;第二,一旦成为高危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等),定期就诊体检;第三,一旦出现不适感,及时就医。 5 |# M4 p2 W! S& K2 Z% ~" i' S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