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喜欢仰望星空,憧憬未来,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青春期的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调整、教育的机会。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压制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处理好亲子关系,把青春期变成孩子的修补期、助推期、黄金发展期! 
0 {- K& W4 j$ Y. w) x5 f8 o/ |8 S
1.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实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两个最敏感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4—6岁,在这两三年里,孩子从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并对性别及环境有了最初的认知。 这一切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第二个阶段就是青春期,它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换言之,它的质量基本取决于第一阶段。 比如一个女孩子在小学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关爱,那么步入青春期时,她就有可能早恋、厌学、与老师作对…… 一个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阶段与父母的不良关系,而在青春期发生一些反常现象,比如网瘾、打架、早恋或逃学等。 
* R6 b/ P% A4 C/ Z$ m p
童年是种子,青春期结出第一茬果实,虽然青黄不接,青涩脆弱,却也实在地挂满枝头,呼朋引伴。 但有经验的果农都知道,第一茬果实不能要,果树要养,因为它们的营养还不够丰富,还不足以承担成熟的责任。 这是对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们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或高大威猛,却远未达到成熟的要求。 广义地说,是心理年龄幼稚,狭义地讲,是除身体外其它一切条件均不具备。 所以他们无权,也无法承担生活。 2.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机会 但并不是说这个阶段就该无所作为,事实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 原因有二: 第一,它是成家立业的前奏; 第二,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机会。什么机会? 2 _# h0 z+ P. z5 s! E7 Z9 }/ Y- t
- 调整和教育的机会. \% }% {# R2 ]) W* p5 a- G# I
5 F& h6 P/ o3 o a7 M% R$ w# z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并因此而表现不良,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给予弥补和引导。 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补,那么他/她的一生将很难与幸福、健康、快乐结缘。 从多年治疗与咨询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无论是高考减压,还是亲子关系,或是早恋、逃学、网瘾、叛逆等。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爱,上述大部分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 可如果将之推延几年,对,只是短短的几年后,当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样贯穿于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为终生难愈的肿瘤。 再治起来,不仅成本极高,而且治愈的可能性相当低。原因是,它们已经定型了,“炎症”已经发展为“癌症”! 
7 r7 C; |4 G& D ! x6 Y4 H2 {2 [2 [+ N
- 青春期伤害的恶果, F- f1 ?6 H9 ~% B. |% q6 S) R6 l
- X1 [+ W* X* V X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也令家长十分头疼。 有些明智的家长会以耐心地陪伴、引导等方式感化孩子,他们或求助于专家,或者与老师沟通,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 无论这些举动是否高明,总之,他们在付出心血,而这些心血,孩子不会视而不见。 只不过,那些回报有可能滞后。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没有这种耐心,面对表现不良的子女,他们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的管教方式。 比如在孩子5岁时遭到父母责打,15岁时还在忍受这种皮肉之苦。 这就等于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 我是不被父母关爱的(5岁时),我是不被环境接纳的(15岁)。 那么再过十年,25岁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发展出反社会人格或自虐倾向。 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将永远伴随其左右,地狱由此形成。 9 { m) b" ?$ F, d6 P. M! d7 ^" T# x* [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压制和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要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这一切,均玷污了美丽圣洁的青春期。 但此时的孩子还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因此,他们还会被迫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与伤害,并带着这些伤疤走向他们的下一站:社会。 3.怎样把孩子的青春期变成“黄金期” 青春期不是"危险期"而是"修补黄金期": 8 {* v4 P Y/ M1 L _
妈妈:“今天给你蒸了一条大甲鱼。”1 @/ j! D/ u: a3 Y
孩子很欣喜:“哇,我好喜欢!”0 H. _6 v8 e4 o. _" e! [1 E( M! D. a
“你要对得起甲鱼,下次考试……”. L; r0 u3 @& |
孩子一下子没了胃口“我不吃了,我去做功课!”
, c5 P V7 h1 g: J! v W$ Y 妈妈:“今天咱俩谈谈心,好吗?”
/ c" @6 s6 t& K7 x( }, l 孩子:“好哇!好久没有和你谈心了。”
9 | n; H) u1 @9 S4 P; D5 M$ v( z. O' z “听说王阿姨的女儿这次数学考了年级第一……”
$ A8 N3 ]6 c3 t" I- _' \ 孩子转身离开,“那你认她做女儿吧!”……( X3 e/ j5 ^; w; V9 I
2 ?9 k1 I8 l- T& Z7 n* k
生活中,不经意间,亲子的小船常常说翻就翻。 有家长担心,青春期是危险期吗? 如果说生命也有四季,那么,青春期就是这生命四季中的春天。 青春期是连接童年期和成人期的黄金修补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b* X7 q7 a6 a! p
青春期既是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变化迅猛的黄金时光。亲子关系处理得好,青春期可以成为修补期、助推期。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喜欢仰望星空、憧憬未来,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但青春期往往被过度妖魔化,犹如洪水猛兽,夸大了青春期的“负面形象”,使家长焦虑担忧,设卡防范。 如何让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小船变成和谐的巨轮? 专家建议: 家长和老师要转变观念,回归教育的原本。 青春期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学会正确处理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认识青春期,就像享受生命的春天一样,拥抱春天般地拥抱青春期,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4.对接青春期孩子的话语体系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使用他们的特殊语言体系,家长可能读不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做到“亦师亦友”,成为人生的导师,让孩子信赖,受益终生。 不可否认,青春期会给孩子带来新的不同以往的特点,但家长绝不能把特点当成缺点去纠偏。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异性有感觉,如果家长真的把这个特点当缺点去纠偏,结果一定是剥夺并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 L0 R5 T' k3 B% e- 对家长们的提醒+ B( \9 b8 P/ o- n$ V- P
0 ?# ]7 ]) Y$ o# u' J
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摆正位置,塑造家长的理想形象,学会多微笑、多倾听,多沟通。 家长应学习对接孩子的话语系统,避免语势太强、语调太硬,提高自己的话语体系与孩子话语体系的适切度和投缘度,让孩子在家长的话语中充满获得感。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更加注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性、亲和力和宽容度。 以体验取代灌输,以说服代替压制,以对话替代说教,成为对话型、开放型的家长。 在与孩子的亲近过程中,家长应更多些发自内心真情的微笑。 不仅要学会表达,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多说孩子喜欢听的话,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 多尝试拿着“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亮点。 面对分歧,尽量弹性处理,不要刻意区分“对”与“错”,显示家长的权威和理性,而多从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心声,从认知、思维、情感上与孩子多沟通。 $ h- c8 s/ b/ U( [$ u- A* r" Y. [0 Q2 t$ U
3.别把晚饭时间变成批评孩子的固定时段 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理应是最好的亲情交流,但晚饭时的“语幅”不应仅局限于分数,一位孩子就读民办初中的妈妈很焦虑: “孩子刚初六年级,每晚功课都要做到10点,家长不时进房间问孩子要不要喝水,遭到孩子反感。” 进预 很明显,这位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不少家长还是习惯性地站在固有的位置上,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总是以恩赐者的身份打“悲情牌”,或以道德评判者和责罚者的身份打“强势牌”。 当下,很多家长单方面扩大和凸显了“监”的作用,并曲解为监视、偷窥等,更有甚者,还据此强化自己的所谓“亲道尊严”和强势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本应有的亲子和谐。
7 w& I' t+ f, ]; z- 给家长们的建议
- |' C1 H ?2 e: I! ]4 _4 {; L
, Z) \. a9 u7 ]正确理解“监护人”的角色定位,弘扬人文情怀。 如:变“监护”为“呵护”“陪伴”和“守望”,扩大“护“的一面,把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青春期孩子。 改变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权威型或惩罚型教育,转变为重平等、重呵护、重引导的教育。 学着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去营造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关系,让亲子小船将变成和谐的巨轮。 # @3 E0 O: v7 F7 r; H
5.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对孩子有至深的影响 孩子最喜欢听到的话: 0 i% m! E* k" n
1. 赞美性话语(这件事做得不错)
8 i$ p5 }) H; t! d$ p 2. 激励性话语(你最近状态很好,继续保持)
* l+ y" l1 c$ ~$ M, @" s3 u3 { 3. 理解性话语(别和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 E8 s5 v) {3 W# a3 `" W R
4. 关怀性话语(天气忽冷忽热,注意身体)- E# K$ l8 q' |- p- ?2 F
5. 感性话语(我知道你很难过)
6 k/ n# K% J1 ?% g 6. 名言式话语(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 F+ @+ m) e3 [$ ^3 r i1 \
7. 欣赏性话语(做得好!值得我学习)
$ `; T1 [, l) J n7 n( N 8. 建设性话语(如果选择A的话,是否更好)
/ u% r5 y$ ?! C5 n0 ^1 L 9. 信任性话语(你一定努力过)
; b" P6 T3 B, h2 @. P2 J+ G 10. 尊重性话语(既然已经决定,我保留意见)# o7 g1 u+ [/ E9 ^
11. 支持性话语(再试试,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
. G" w8 S8 Y& s' `+ ? Q7 | 12. 接受性话语(没关系,失败了就重新开始)
4 p7 ]! | y# C" _- [2 W
" |' j }7 ~, L3 `$ j6 q0 f孩子最不喜欢听到的话:
1 D9 C, ]8 F5 G" N+ u4 F6 D1. 比较性话语(他能做到,你怎么就不行)! q- ]+ |' S& ~6 X+ u5 h9 h
2. 威胁性话语(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
2 X. x) C( V% e+ S& D* _. A 3. 伤人性话语(你是不是脑子进水啦)+ _9 [0 m% X1 O1 f
4. 否定性话语(说真的,你能考到第x名就不错了)8 P1 a C0 d' R
5. 独断性话语(我说这样做,就这样做)
' U- ]0 i$ z$ K # Q+ Q; n' a8 t0 W6 q5 G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 h! v6 j4 Q M) o) `4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