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10|回复: 1

[其他] 赵琨评庞惊涛《看历史》:观古今于须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7-2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观古今于须臾——庞惊涛《看历史》
    文/赵琨
    历史随笔、文化散文作为当下散文领域的一方重镇,深耕于此的散文家可谓济济多士,无自身独到特点鲜明“水印”者自然易于泯然众人,自署“云棲阁主”的四川作家庞惊涛能卓然自树一帜,别开文坛一生面,其“庞氏风味”独家配方果安在哉?读庞君惊涛新著《看历史: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不佞不才,窃以为或有如下几点:
    一曰
    古今交融
    作者为资深出版人,曾任职报社,新闻嗅觉敏锐,故此书虽注目史事,而能兼及时事,赋予历史随笔散文以新鲜活泼的“时效性”、可读性,如以庚子年新冠疫情为线索,牵出两千年来的“庚子记事”,辨正“庚子年必有大乱”这一“印象流”历史经验;以热播剧《清平乐》为由头,牵出四朝重臣文彦博在成都为官的经历,从“灯笼锦”一斑窥豹,折射出文彦博治蜀的真实政绩;以央视正剧《一代名相陈廷敬》为切口,牵出对陈廷敬何以被称为“完人”的叩问,直言批评该剧对陈廷敬的文学造诣一点都未涉及实为“大败笔”;从票房大热的电影《哪吒》中形象演进史畅谈神话改编影视的边界。
    二曰
    蜀人蜀事
    作为巴蜀本土作家,庞惊涛对生养他的这片蜀地钟情甚殷。所以他“颐情志于典坟”,尤重蜀人蜀事。如追寻南宋大儒张栻(今四川绵竹人)的人生履迹,走进他丰富的精神世界;跟随汉代辞赋大家王褒(今四川资阳人)的足迹,考察“金马碧鸡”的历史迷局;发掘“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唐代)、陈尧叟陈尧咨(宋代)带给古城阆中的精神遗产,顺势发出科举制“赚得英雄尽白头”的历史唏嘘;抉发杨慎夫人黄峨(今四川遂宁人)在文学才情以外超迈常人的政治智慧,由衷赞叹一代女杰为保存升庵文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宁唯是,庞惊涛的目光立足于蜀地而又不局于蜀地,他的“放宽历史的视界”(借用黄仁宇书名),还扩展及于历代文化名人与蜀地的交集,此真乃作者书名副标题所谓“大区域视野”是也。譬如,作者细心勾勒了晚清诗坛重镇、“龙阳才子”易顺鼎的“蜀中壮游”履迹,通过易顺鼎的入蜀题咏,作者串起了蜀地的先贤与时贤,蜀地的历史文化气脉生动而鲜活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指出,易顺鼎的蜀中壮游诗,在文学上不但是“自古诗人例到蜀”传统“最后的风雅”,在史学上亦有社会史学的价值——“透过易顺鼎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了晚清时节生动细腻的蜀中风景和一众人物,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易顺鼎的蜀中壮游诗歌,无意之中弥补了文献方志记录之不足”。
    三曰
    意怜幽草
    庞惊涛兄作此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不薄大家爱小家,对文化史上一些不甚见经传的人物,也能别有慧眼,怀抱深情。如清代绍兴师爷许思湄、唐代遁世诗人闫防、隋代长安城的建造者宇文恺等。通读这些篇目,我发现惊涛兄一以贯之的钟爱——他特别珍爱、怜惜那些虽命似草芥、而魂如劲松的气节之士。张南轩是大儒,惊涛兄景仰传道授业一代儒宗的他,也惋惜未能沙场点将为国雪耻的他;许思湄不过穷困潦倒终其一生的绍兴师爷,惊涛兄却表彰他公忠用事、清廉如水的良好操守;闫防不过是唐诗人小众中的小众,《全唐诗》存其诗仅五首,惊涛兄却激赏其宗奉二陶的隐士高致——李义山诗云:“天意怜幽草。”惊涛兄此之谓乎?我们更多的人,只不过是大多数的平凡人,做不成大人物张南轩,甚至都做不成小人物许思湄、闫防,却不妨在纷纭浮沉的名利河中,坚守好自己的一方心田。庞惊涛写的是许思湄,写的是闫防,也未尝不是写他,写你我大家。
    四曰
    钱学底蕴
    熟悉庞惊涛兄的人都知道,他是写“钱学”(钱锺书学术研究之学)“起家”的。他的第一本书是《啃钱齿余录——关于“钱学”的五十八篇读书笔记》,上一本书是《钱锺书与天府学人》,讲述钱锺书虽然没有到过四川,但在他数十年的写作和学术研究生涯里,却不间断地和四川学人(白敦仁、陈子谦、杨武能、何开四等)有着书信往来或诗文酬唱等。该书既有史料之打捞,兼有人物之访谈。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做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存工作。钩沉索隐,得未曾有。功在学林,善莫大焉。“钱学界”自有爬梳剔抉钱公的学林交游史的;文史学界特别是巴蜀本土作家中自有发微表彰蜀地贤豪俊彦者——然则能作二者之“跨界”研究交互观照者,漫道天下之大,舍一庞君惊涛而外,更复何人哉?庞君对钱公之研究,从钱公生平之交游,到钱公著作之研习,可谓由人及学,立体贯通;而他对钱学的研微,复由《管锥编》《谈艺录》等出版“成品”而溯及于《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等手稿“半成品”,显示出散文作家庞惊涛“朴实学者”的B面,譬如本书《看历史》中收入的《范寥:历史烟云中的成都豪侠》,便是作者通过悉心研读钱公《容安馆札记》,从钱著及相关文史著林中打捞出满满“干货”的一篇力作。如果说《钱锺书与天府学人》是庞惊涛对钱锺书生平与蜀地交集的关注,那么,《范寥:历史烟云中的成都豪侠》则是庞君对钱公学术与蜀地交集的抉发。这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庞君阔大的视野、敏锐的眼力,和做“交互研究”的深厚功夫。略武断言之,《范寥:历史烟云中的成都豪侠》这样的文章,是最“标准”的“庞惊涛出品”,就是蒙上文章的署名,会心的读者也能立马判断:该文作者不可能是庞惊涛之外的任何一人。史学宗师陈寅恪先生曾对学生说,我讲课有“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窃以为,我们搞研究、写文章,对于此一至高标准,也当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以我愚见,《范寥:历史烟云中的成都豪侠》就可以算是接近此标准的大文章。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庞惊涛是文史学者,当然也是或者说首先是散文作家。我们自然不能舍文笔而单论研究。庞君文笔给我最明显的感觉有两点:一是古韵雅致,深得文言之美,而又清通明白,流畅自然,无故弄玄虚、枯涩干瘪之弊;二是他的行文虽然广征博引,却不令读者陷于书名号的汪洋大海里满头发胀,因为会心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笔下那深蕴的感情,对中国文化和这片热土深蕴的感情。
    陆士衡《文赋》有云:“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是我读庞惊涛兄历史文化散文总的感觉。愿庞君继续惊涛,卷起千堆雪!
    $ f* D& f: x2 x3 [5 q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7-2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8:28 , Processed in 0.27504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