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72|回复: 1

[其他] 《岭南万户皆春色》:报告文学,“文学”重于“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7-1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当田园不再代表操劳与奔波,而是心中的诗与远方,容得下肉身,安得下灵魂,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理想,也是我们理想的生活。”
    近期,东莞作家丁燕最新力作——长篇报告文学《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出版发行,新书封面上的这段话,生动道出作品的精神底色,引人遐想。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品之一,以及2019年东莞文学艺术院重点文艺项目,《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甫一面世,即引起热烈反响,不仅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而且登上2020年11月的百道好书榜·主题出版类榜单,并将翻译成英文出版,对外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国。
    《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所体现的,是丁燕对报告文学这个文体一以贯之的美学追求——尝试打破各文体之间的界限,试图通过各种有益的探索,为报告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其创作更符合时代特点。
    在这本书里,她并没有再现扶贫工作的完整过程,而是将精准扶贫作为一个大背景;她所着力描述的,是这个背景下,那些相关人物的命运嬗变和内心波动。她希望她的作品因为“以人为本”这一创作理念,而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因为在我看来,报告文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文学’上,而非‘报告’上。
    三个采访地不同状态让作品更具立体感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国作家没有缺席,满怀激情,以笔为旗,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去年9月,中国作协组织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遴选25位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扶贫前沿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时代主题,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的丁燕,为入选作家之一。
    从2019年秋天开始,丁燕便在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开启了采访,接着采访了在韶关仁化县的东莞扶贫干部,后又走进汕尾市海丰县。历经一年的走访、创作、打磨,这部反映广东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与成就的长篇报告文学——《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于2020年10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连樟村词典”“斜周村的日日夜夜”“海丰红色村庄的扶贫行动”三大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以质朴真实的文字记录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贫困村民摘掉“穷帽子”、过上新生活的巨大变化。
    为何选择清远连樟村、韶关仁化县以及汕尾海丰县为重点采访地?丁燕有意做了地理上的区别。其中,清远连樟村属于粤北地区,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而造成了贫困现象;韶关仁化县是东莞对口帮扶的地方;汕尾海丰县属粤东地区,虽有着悠久的革命文化传统,但却一直被贫穷所困扰。三个地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三种状态,让她的作品更具综合性和立体感。
    丁燕在彭湃和“五条人”的家乡海丰县采访
    以“四力”让笔下故事走进读者心中
    《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看到这个书名,很多人可能会主观地认为这是一本比较严肃、主旋律的主题出版物。
    但翻开浏览一下后,定会眼前一亮——非常好读,图文并茂,语言清新,叙述真实,人物鲜活,细节感人,所讲故事有温度、接地气,引人入胜。正如有人评价的那般,作为一部纪实文学,却实实在在读出了长篇小说的感觉。
    为何一本讲广东脱贫攻坚的书会如此可读?很大程度得归因于深入扶贫一线的丁燕,有着走得远的脚力、看得准的眼力、想得深的脑力、写得活的笔力,对采访的那些扶贫对象给予了最深的关切,因此,那些生动感人的鲜活故事,能够走进读者的内心。
    “仅仅眺望,便像是隔着毛玻璃看世界,一切都显得朦胧而模糊。你要从楼上走下来,你要穿过镇子,你要进入村子,你要站在田间地头,才能看得更清,看得更多。”在序幕《潮起珠江口》的最后,丁燕如是写道。她说,她并不比别人更聪明、更智慧,但她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田野调查,“只要我的脚步能走到田野的更深处,那么,我笔下的文字便会更绚丽。”
    丁燕新作中的扶贫对象,各有各的不幸,但都积极面对困难,充满乐观精神。“这些最普通的平凡人,就像那些田野里的泥土,毫不起眼,但却是撑起整个世界的基石。”
    丁燕在贫困户家中进行采访
    以小人物际遇折射大时代风云变迁
    《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可读性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丁燕对报告文学的追求——以小人物的命运际遇折射大时代的风云变迁。
    在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时,丁燕要求自己“一定要更具文学性”:认真地聆听,真正走进采访对象的心灵世界;深入地观察,不遗漏目光所及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个节点深入下去,力求将与之相关的时间和空间全都打通。
    “连樟村词典”这一篇章,丁燕没有采用惯常的那种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用词典的方式来创作。丁燕说她在连樟村采访的过程中,被一个又一个村民的讲述所打动,感觉用词典的形式来创作更为贴切,“每一个词都像一个磁铁,吸附着和它有关的那些信息。无论是村民,还是村里的各种物件,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将这些‘小宇宙’组合在一起,最终会呈现出一个网状结构。用事物自身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在貌似无意中袒露那些变化,这样既可避免强行图解,也可避免简单讴歌。”
    《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的每个篇章,创作手法皆不同。“海丰红色村庄的扶贫行动”用新旧对比的方法,描述了生活在坡平村、白山村、大化村的村民是如何摆脱贫困的故事。“斜周村的日日夜夜”将笔触集中在一位东莞扶贫书记身上,以他为核心展开叙述,深挖他扎根村庄后的种种遭际。
    书中记录的那些涟漪式的变动,既具有小说的惊心动魄,又因为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而具有了小说所无法企及的震撼感。(文/赵水平)
    作家丁燕
    【作者简介】
    丁燕,诗人、作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哈密。1993年至2010年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随后定居广东东莞。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西北偏北,岭南以南》《沙孜湖》《王洛宾音乐地图》《双重生活》等作品。曾获全国鲁迅文学奖提名奖、文津图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九江龙”散文奖、东莞文学艺术奖等国内多个奖项,系中国“七零后”代表作家.
    + x3 J" D) \: _8 H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7-1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7:53 , Processed in 0.27621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