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侯佩岑、黄柏俊夫妇“严父+慈母”的育儿方式,登上了热搜。 夫妻俩带儿子学击剑,因为剑太重,儿子没练多久就试图放弃。 爸爸黄柏俊见状,立刻上前劝阻:“既然来了就好好学,多练习,不能因为累就停下。” 经过一番僵持,儿子还是没能坚持,忍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看到儿子闹情绪,妈妈侯佩岑温柔地说:“没事,你刚才做得很好,妈妈都有看到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儿子又重新打起精神继续练剑。 这种“严父+慈母”的育儿方式,也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适度保护和严厉都需要。” “对孩子还是要恩威并施,互相搭配。” “教育孩子太宠爱孩子会成玻璃心,太严了又会失去自信心,把握好度最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应该各司其职。母亲要做到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父亲要给孩子树立高大的形象,承托起爱的高度。” 亲子教育,拼的就是爸爸和妈妈的通力合作。 爸爸坚毅刚硬,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坚强、有担当。 妈妈温和宽厚,孩子才能学会包容、善良、有爱心。 爸爸“刚”,妈妈“柔”,双方“软硬”兼施,恩威并施,孩子才会变得温柔又有力量。 “软”妈妈,是孩子拥有幸福力的基石 年幼时的钟南山,是个贪玩的“熊”孩子,他学习不好,经常逃学,还被留级两次。 妈妈非但没有因为他逃学和留级训斥和否定他,反而在他偶然取得不错的成绩时,满脸笑意地对他说:“南山,你看你还是行的啊!”妈妈的鼓舞和肯定,瞬间将小南山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出来。 “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找出了我的亮点,让我有了自尊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相信孩子,激励孩子,比批评他、去伤害他的自尊更能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小南山在妈妈关爱和包容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顺利当上医生,成了国民敬仰的抗疫英雄。 什么样的妈妈最让孩子感到幸福?就像钟妈妈这样,凡事温言软语,懂得尊重孩子,用爱包容孩子、鼓励孩子的“软”妈妈。 相反,如果妈妈疾言厉色,对孩子动辄大呼小叫甚至殴打,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卑、胆怯等性格特征。 曾经在候车室看到过一对母子。 她们在高铁候车站候车,孩子说饿了,妈妈就给孩子钱让他买饭吃,回来的时候,孩子带着两份饭高高兴兴回来,和妈妈说:“我们一起吃!”结果妈妈突然大怒:“谁让你买两份饭的,这里的东西那么贵,没问我就自己买了这么多,你那么有钱啊?” 被一顿怒斥后,原本一脸喜气的孩子,瞬间吓得低下头,小声嘟囔了句:“我想妈妈也饿了,买两份妈妈也有得吃。”说完后,他再也没有吭声,眼里噙着泪花默默地把饭吃完了。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书中提到:“妈妈性情暴躁,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的导火线;妈妈性情温和,孩子才能感到愉快、自信,成为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自卑懦弱的孩子背后,通常有一个严苛的“强势”妈妈。 阳光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温柔和善的“软”妈妈。 最好的母爱,是让孩子感到温柔、和善,体会到爱和安全感。 如此,孩子才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拥有幸福。 “硬”爸爸,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力量源泉 可是,孩子拥有爱和安全感,懂得温柔、宽厚、善良就够了吗?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倾向明显,48.5%的人认为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 可见,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爸爸的作用不可或缺。 演员于荣光就曾说,爸爸是他人生中影响最深的人,他教会自己做事要有担当。 小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柜子顶上藏着很多好吃的,就撺掇哥哥一起偷吃,两人里应外合,哥哥负责叠凳子爬上去拿,他负责在门口放哨。 正当他们快得手时,被爸爸撞见了,爸爸二话没说,就让他们罚站,于荣光顽皮捣蛋,发现势头不对撒腿跑了。 本以为逃过一劫,没想到刚回到家,就被爸爸拿着鸡毛掸,恶狠狠地打了一顿。 之后,爸爸严肃地对他说:“你给我记住,男子汉要敢于承担,别做错事就想跑。” 从那以后,只要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于荣光就告诫自己不要跑,要勇于承担,直面挫折。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爸爸是孩子对男性的第一印象。 他的阳刚和理性,能让孩子与母亲有序地分离,他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地的影响。 爸爸坚强勇敢,孩子也会独立自信、有毅力。 爸爸拼搏进取,孩子也会积极向上、有担当。 “硬”爸爸,是孩子勇敢走向广阔世界的精神桥梁。 父母合力教育,才能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近日,陈铭在《上班啦妈妈》中,提到当下社会的一种现象: 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育儿模式,已经变成严母慈父结构。 他认为:无论是慈母严父,还是慈父严母,都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父母双方在育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是双方是否共同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爸爸和妈妈的通力合作。 在《新生日记》中,妈妈刘璇主张“严格教育”,她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为儿子雄赳赳制定规律的作息表,安排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睡觉、运动和各种学习。 爸爸王弢则是“温和派”,对儿子总是温声细语,除了负责赳赳的知识传输和储备,他还主动分担妈妈的育儿压力。 刘璇外出时,他会按照妈妈的要求,陪儿子完成布置的作业。 在赳赳不想练习写字,刘璇失去耐心时,他把孩子抱到自己身上安抚,还宽慰妈妈说:“我陪一会儿孩子,你休息一下。” 儿子摔破杯子了,刘璇在地上捡碎片,他就把吓坏的赳赳搂进怀里,温柔地告诉他:“没事,摔碎了才知道是易碎品。” 两人的配合虽不是传统上的“严父慈母”,但他们共同培育的默契,一样能让孩子长成一个温柔有爱、坚强独立的小暖男。 所以,无论是严母慈父还是严父慈母,能否同担同责,才是每个家庭养育孩子的关键。 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不同,父母双方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合作者,携手同行。” 孩子的成长需要是全方位的呵护,既要有柔情的体贴,也要有强力的支持。 好的教育,善良、温柔、善于鼓励的 “软”妈妈是根基。 勇敢、担当、带孩子体验困难的“硬”爸爸是力量支柱。 只有父母刚柔并济,优势互补,做到责任同担,教育同抓,才能为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成就广阔的未来。 但愿在育娃的路上,我们都能做个合格的父母,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使命,陪他们共同成长。
5 o0 {2 g/ Y# A R+ j. _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