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号里有个妈妈私信说: 自己6岁的孩子特别不懂事,感觉全世界都应该围着他转,在家啥事不帮忙,还净提要求。 昨天就因为我没有马上帮他找出(很久没玩)积木,跟我发火。我跟他说“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找一下好吗”,他大喊着“就要你找,就要你找,你是坏妈妈,不要你了”。 当时真的是委屈极了,为了照顾他,我辞掉了工作,衣食住行哪一样都没放过手,平常也跟着育儿文章学习,照顾他情绪,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我这样全心全意的爱孩子,甚至是胜过爱自己,结果养出一个把我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完全不知道感恩的孩子 。 难道是我错了吗? 看完我的心情也变得微妙且复杂。 毕竟谁不是无数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帮娃做某件事,人家不仅不领情,还嫌你事儿多?谁没有过因分身乏术顾不上他,而被发火的苦涩瞬间? 虽然为人父母养育孩子,不求回报,只求孩子将来长大自立自强,能整明白生活就好。 但,没所图并不影响当你看到孩子不耐烦或嫌弃的眼神时,失望、难受、复杂;并不影响当孩子将你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视为你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时,震惊、难过甚至是自我怀疑。 自己将最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养育孩子中,不奢求收获一枚优秀懂事的娃,但也接受不了精心养出自私冷漠的“白眼狼”呀。 为什么你做了那么多,孩子丝毫不感激? 01 感恩也需要动机,孩子觉得理所应当,他不会感激 如果你让这一切成为了理所当然,孩子认为你的所做所为本就是你应该做的——“你就是应该给我做饭、叫我起床、监督我写作业、帮我收拾玩具,料理烂摊子”,他凭什么要感激? 从孩子出生起,只要他一哭,在场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围过来或温柔或焦急地询问“怎么了?饿了么?哪里不舒服?…”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 母爱的天性也让我们心甘情愿不断压缩自己的生存时间,饭要吃得快,觉要零碎着睡,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随着孩子长大,依然以满足孩子需求为主,陪玩、陪学习、上辅导班等,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三个人。 当我们以孩子为中心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地认为,在家里自己就是最重要的,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 我的要求你们必须满足,而你们的要求,关我什么事? 当你掏心掏肺、无微不至地为孩子着想时,孩子可能早就习惯了你的付出,视你的辛劳为自己享受的义务和责任。 很多妈妈孩子养到这一步觉得心寒。其实,这还真不是孩子白眼狼,不懂得感恩,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一个人感恩需要动机: 为什么陌生人举手之劳我们都感恩戴德,反倒是对家人的付出熟视无睹,因为前者不欠你的,多给你一分,都值得感激。 而家人的付出,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天天叫他起床,某天忘了还会埋怨你;天天给他做饭,某顿不合胃口了,还要数落你。 虽然很扎心,但这确实是人性的客观规律。 当然,我们无法跳出这种命定角色,但是就算不图感恩,也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激: 01 少越俎代庖,不要为孩子做太多 不必面面俱到,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如独立完成会做的作业,洗自己的小袜子等。多让体验一下,如果某些事父母不代劳,交由他自己做的辛劳与艰难。 02 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等,家庭值日表也要偶尔轮到孩子。 孩子总是跳过承担责任直接坐享其成,他就只能看到“得到”的容易:沙发乱了又怎么了?你一下不就收拾好了!地脏了又怎么了,你分分钟不就擦干净了!真那么简单?你试试呗! 3 经常请孩子帮忙 孩子需要父母去主动提供一些换位体验的机会,从父母做的日常中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和不易,孩子也会通过这种被需要感,确定自己的价值,进而更愿意付出。 02 孩子觉得你的所作所为对自己没好处,他不会感激 就拿看动画片这件事,我们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眼睛好,每周限制他只能看几集,为此弄得亲子关系鸡飞狗跳,你也气到肝颤。 但在孩子看来,这完全就是扼杀自己的兴趣爱好呀。让自己不开心,对自己没啥好处的事,他又怎么会感激你?不埋怨咱就谢天谢地了。 相反,如果孩子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将来)更好,他才会感恩。 逼迫和讲大道理都只会引起反感,你其实只需要让孩子明白这么做对他的好处。 我们就对CC讲:如果看的太多,眼睛太疲劳,很容易近视,爸爸妈妈都近视。 你知道戴眼镜有多不方便吗? 我们最羡慕的就是不需要戴眼镜的人。 别人一睁眼就能看清世界,我们一睁眼,先找眼镜在哪? 别人去泳池,戴上泳镜就开游了,我们没了眼镜,就跟半瞎一样,进男女浴室都得走进了才能看清不走错。(嗯,她暂时不需要知道泳镜可以有度数,哈哈) 你长大了还会化妆,想画好看的妆,也会被眼镜挡住,如果不想戴,就得戴隐形,天天得抠眼珠子(此处有夸张成分)。 总之,近视眼方方面面都会有不好的影响,能不近视,不是更好吗? 通常讲明白利弊,孩子就会从大人的限制,转变到行为对自己的好处。不仅更配合,也会更积极的看待他人的行为动机。 虽然这一点很势利,但事实就是如此。催着孩子刷牙、写作业、练琴、限制孩子吃糖、看电视。这些“好事”,如果孩子不能明白你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就是不会感恩,反而会反感。 另外,如果孩子觉得这件事对他没啥价值,也不会感激。 我拿我自己举例。 C爸特爱干净大家知道吧。我们家擦地的事儿全他干,按说在这一点上,我至少应该适当感激吧,事实上,我还经常因为他过分干净而反感。 我觉得擦一遍已经干净了、可以了,你非擦两遍干嘛?当我get不到这件事对我的价值,我就会觉得“你费这劲干嘛?” 脑补下,你撅着屁股帮孩子收拾玩具、整理书柜、给他变着花样做爱心早餐,他完全不感激。也许是因为,这些完全不在他的价值考量范围之内。 03 如果孩子觉得施恩者付出的代价太小,他不会感激 一项调查显示,家庭贫困的孩子,比家境富裕的孩子,更懂得感恩父母。 原因之一,就源自这个理论:受恩者是否会感恩,取决于他认为施恩者付出了多少代价。 看着母亲在冰水中、在烈日下,搓一大家子好几晾衣绳的衣服,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好累,我也帮点忙吧。 看着父亲汗流浃背背那么重的货物,腰直不起来,夜里喊腿疼,孩子就会觉得,爸爸赚钱好辛苦,我尽量不乱花钱。 可是这一届孩子呢,衣服是洗衣机洗的,地是机器人扫的,就连挣钱这件事,好像也是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坐在电脑前打打字就完成了。 如果孩子认为养育自己的代价对父母来说轻轻松松、不值一提,他就不太会感激。 所以,不必掩饰你的辛苦、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付出。 让他知道:我原本不必做这些、或者不必做这么多,是因为爱你,所以愿意。 当然这种让孩子看到,不是抱怨、絮叨、道德绑架。 我记得DD出生后,第一次我单独带着两个孩子去超市,结完账我一手抱着DD,一手拎着两大包东西。 太沉了,C爸也不在,我自然而然想让CC帮我分担。 结果,给她一袋小的,她都喊妈妈好重呀,我不想拎。 那一刻我想脱口而出的是,我还抱着弟弟,还拎着一大兜吃的,还大部分都是给你买的,我不比你累吗! 但我马上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我们之前太任劳任怨了,从不叫苦,所以,她根本不知道我们看似轻松背后的咬牙坚持。 于是,那天我什么也没说,但我一个劲儿的“哎呦,我的胳膊要被勒断了”,期间还拿不住差点把兜子弄洒(对,我故意的)。 CC一看,妈妈,你好难啊~我帮帮你吧。 是啊,如果孩子看到的永远是左右开弓双手拎10个兜子还一脸轻松的妈妈。你那么能干、又丝毫不累,她为什么要主动帮你分担呢? 再比如对父母赚钱辛苦这件事的认知上。 平时我跟C爸跟对方交谈时,也不会刻意掩饰自己工作的劳累。 比如昨日C爸值夜班回家,晚饭饭桌上我们交流各自的状态。 我会说:哎,昨天伺候两个小的睡下,我才开始改一篇文章,资料查到12点,写完都1点多了,早晨DD6点就又醒了,艾玛,我昨天才睡了4个多小时,我今天差点困死。你昨天夜班怎么样,睡了吗? C爸:哎,别提了,昨天半夜2点接了一台急诊手术。手术还没做完,病房护士就打电话说病房有个病人突然心衰,我折腾到4点才合了会儿眼。 我知道CC都在听着,这些东西原本也没刻意瞒她。 我们不冲孩子抱怨,不去道德绑架,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粉饰太平,让孩子活在真空。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明白父母付出的代价,知道很多事父母都是在尽全力而为,倾所有相授。他才会更珍惜当下拥有的,也更能对父母的付出心怀感激。 其实写完这篇,我也释怀很多,孩子不感恩,其实不是她的错,许多时候,是人性劣根性使然。 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还是能发挥出人性光辉的那一面啊。 所以,遇到问题,别抱怨,找方法,寻答案。希望我找到的答案,可以帮助你一二。
( M4 r( W: c8 z: T8 S. ?, N1 i. f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