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80|回复: 0

[其他] 夏季高发 ! 3岁男孩户外玩耍头皮竟然取出6毫米长的蜱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扬州市
“医生,快帮我儿子看看”,几天前,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急匆匆来到南通六院(上大附院)皮肤科门诊。在孩子的头发缝里,医生检查发现有个凸起的异物钻在孩子头皮里,凑近一看,有两条细细的足须,似乎有蠕动的迹象,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是蜱虫咬伤。
  
  男孩户外玩耍被蜱虫叮咬,家长后怕:已经咬到皮肤里了
  3岁的小朗(化名)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平时喜爱在户外草坪、灌木丛中玩耍。上周日下午,家人在摸孩子头时,意外发现头皮处有个“小疙瘩”,好像还在爬动,家里人马上警觉起来,“感觉是个小虫子,已经咬到皮肤里了,我们没敢把它拔出,就怕处理不好反而变严重了。”孩子妈妈当机立断,抱起孩子来到南通六院皮肤科就诊。
  秦晓庆主任接诊后仔细查体,诊断是蜱虫咬伤,立即安排治疗护士对症处理。护士葛玉婷先用凡士林厚涂,使蜱虫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虫拉出,肉眼可见一只6毫米左右的小蜱虫。“想想都觉得后怕,幸好没大碍,前一天晚上洗头的时候还没发现,估摸着是上午在外面玩被咬到的,还好发现得早,以后一定注意做好防护。”小朗妈妈心有余悸地说道。蜱虫拔出后,孩子头皮处可见牙签孔大小的咬伤口,经消毒处理后,家长带着孩子安心离开了。
  随着气温攀升,眼下已进入蜱虫叮咬的高发季,秦晓庆主任提醒,儿童在户外玩耍时候,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最好穿轻薄透气的长衫长裤,不要在草地、树林下长时间坐或者躺。游玩后回到家,要及时进行清洁并检查一下全身,蜱虫常会附在人的头皮、腰部、脚踝等部位,平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成分安全的驱蚊虫产品。
  蜱虫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医生提醒:千万不要自己硬拽
  蜱又称“壁虱”,有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或体内,直接造成危害或作为中间宿主,传播各种病原体,常栖居于草地、树林及动物的巢穴处。蜱侵入人体后用喙器刺入皮肤吸取血液,有的蜱可在体表停留1日至数日,开始叮咬时不觉疼痛,叮咬后24-48小时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淤点或淤斑,重者淤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等。
  某些蜱叮咬人的同时可将唾液(或虫卵)中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宿主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为上行性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特别多见于儿童。此外,还有不少蜱可引起“蜱咬热”,蜱吸血1-2天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秦晓庆主任提醒市民朋友,蜱虫的危害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大家更需要防范,如果不慎被咬到,记得第一时间就医治疗,切勿自己硬拽。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自己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民间还有些诸如用火烧蜱虫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正确的方法是赶紧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让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其取出并对症治疗。

4 }7 n0 r& y( ~4 w3 P6 k'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6-1 21:30 , Processed in 0.11000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