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81|回复: 1

[育儿心经] 娃话多又爱插嘴怎么办?别用“闭嘴”耽误了未来“撒贝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5-1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上次回答完“我的孩子慢热内向怎么办”,现在又有好多妈妈问:孩子话痨怎么办?
    我第一反应就是,多好呀,说不定我们就培养了下一个高晓松,下一个李诞,下一个撒贝宁呢!
    当然,我特别理解大家头疼的原因:在家一直说话,父母脑壳疼;在外和幼儿园总忍不住插嘴,老师找父母,父母继续脑壳疼。
    那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原因,同时给大家支支招。
    1
    话痨的度在哪里?
    说孩子“话痨”,其实是个主观判断,基本上话多的孩子都费妈,我们就忍不住“嫌弃”。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语言发展从4、5岁开始有个“爆发期”,会有个跳跃式的递增,会出现几倍的词汇量增加。
    因此,我们觉得无法让孩子“闭嘴”,其实要知道的是,很可能那是因为他今年的词汇量比去年多了几千个。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会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在做的事情也要配音,总爱问各种问题。
    这就是正常合理的,看似“话多”,其实是在实践刚刚掌握的新技能。
    但“话痨”也有很小一部分概率存在孩子有自闭、多动症、情绪焦虑的倾向。如果你发现孩子持续出现下面的情况,就需要预警了:
    虽然话很多,但都是自言自语,很少能和别人表达;
    对别人的评价对话都像听不到一样;
    持续地上课插嘴说不停,而且还伴有注意力不专心;
    总是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即使给了答案还会继续问(频率非常高,一两次不是反复哦)。
    这里尤其要提醒大家,在自闭症的标准里面就新加入第一点,我们经常认为“自闭症”就是不讲话,但其实更加精准的是不能与人进行正常“语言交流”。
    如果一个孩子不具备正常的社交能力,哪怕能说很多话也是“无用”的。
    大家不需要过度恐慌,上面提到的都是小概率,但也希望不要忽略。如果真的有所怀疑,那么建议大家带孩子去医院排查一下。
    2
    正常“话多”怎么办?
    总结一下,就是这四点,调整心态、适当忽略、共同关注、看到需求。
    1、调整心态
    话多的孩子也通常会被认为是聪明的,性格更好的,具有领导力的。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哈佛教授说,5岁能讲故事的孩子,今后学习成绩不会差》。
    “容忍”孩子这半年或者一年的话痨,效果可能就抵得上花巨资上早教班进行语言启蒙,这么一想,是不是心态立马就不一样了?(嗯,我当年经常做的心理对话~)。
    2、适当忽略
    孩子时不时的“自言自语”的行为,比如描述自己的动作,和娃娃对话等,我们可以不用那么积极回应。育儿有时也需要一定的“留白”。
    很多时候父母的烦,来自于我们经常被育儿书告知,孩子表达时父母要回应,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但过犹不及,尤其是父母状态不好下的“被迫营业”,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还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妈妈帮助的时候,再和妈妈说;有些话是心里想的,不需要都说出来。
    3、共同关注
    在自己状态好的情况下,多去关注孩子语言表达的东西。比如孩子对你说,“妈妈,你看那边红色的太阳”。很多父母的回应是,头低着做自己的事情,然后下意识地点头说“嗯”。
    我们以为回应了,其实并没有。我们需要做的是,哪怕不说话,而是抬头望向孩子指着的地方。这样孩子就会很好的被“看到”、被激励。
    更好的做法是,完成了“共同关注”后,引导孩子进行更加高质量的表达。
    比如,“妈妈看到了你说的太阳,不知道太阳今天怎么了?”,把一句描述,转变成一段话,一个故事,都能进一步丰富孩子的表达。
    孩子表达更成熟了,反而“话痨”就会慢慢减少,这个就有一点点我们常说的“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那意思。
    4、看到需求
    另外“话痨”模式背后,有时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要了解答案,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关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提问时,我们才给予了孩子回复。
    这时,反而不是不厌其烦地回应孩子,而是去看看本质问题,那就是,是不是太忙了而忽视了孩子?
    小D 3岁时,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小D就隔着厨房门和我对话:
    今晚吃什么?
    菠菜
    为什么啊?
    菠菜有营养啊,我们每天需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让身体健康
    为什么啊?
    因为我们身体需要这些营养啊
    为什么啊?
    。。。。。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类提问就像死循环自动播放,不管我们怎么回答孩子,他们也不管这个回答是否合理,就是一遍一遍问,没完没了。
    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忍着不耐烦继续回答,而是需要有个暂停键问问自己,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我当时就暂时把火关小一点,然后走出厨房抱抱小D,说,“今晚我们吃菠菜,小D还想吃什么呢?哦,想吃面条啊,你怎么知道今晚还有面条吃啊。那你自己在这玩一下,妈妈给你煮面条,马上就有的吃了哦”。
    不着急回应,多思考,少说多做,蹲下来,看看他的眼神,抱抱他,亲一下。
    下意识地想让孩子安静,不如做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了,他们就不会通过穷追猛打的说话来引起我们关注了。
    3
    日常小游戏
    最后呢,和大家分享几个日常小游戏。上面的大招要坚持做,那是治本,下面的游戏,可以快速治标。
    1、轮流说
    这是交流最基本的原则,但学龄前孩子经常会记不住。我们可以在家多和孩子玩“话筒接力”的游戏。
    家庭交流时,拿个话筒或者木棒,谁的手里拿着木棒,就是谁说话。
    这个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对这个规则理解更清晰,而且多玩游戏也能形成“习惯记忆”。
    2、安静信号
    需要孩子安静了,一个劲地说“不要说了”,肯定是下下策,弄不好会起反效果。
    这里再推荐一个小游戏,叫“奥特曼打败声音怪兽”。平时有人声音比较炒了,其他人可以摆出奥特曼的姿势,发出三下“biu biu biu”,对方就要闭嘴了。
    这个游戏默契有了,出门孩子出现“话痨”很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默默摆出一个奥特曼的姿势(当然,换其他任何你家孩子感兴趣的姿势都可以)。
    不要光顾了玩游戏,在家玩游戏开心后,一定要记得和孩子复盘,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则。
    有趣(游戏)+ 规则(教育),就能让孩子主动内化规则。
    3、专属“话痨“时间
    最后呢,也要积极正面地提供孩子一个释放爱说话的途径。可以找个一天内,你和孩子状态都好的时间,给予孩子专属的“话痨”特权。
    规定一个时间(比如5分钟或者10分钟),让孩子和我们说任何想说的话,我们都要放下手机,积极聆听回应。
    “话痨”的孩子也许会有一些“不得体”的表现,烦躁的时候也记得提醒自己——“得体”是成年人的规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保护好他们的特点,然后温柔地引导到“慢慢趋于得体”。
    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今天分享很应景,爱一个人,就是和TA吃很多很多的饭,说很多很多的话。
    掌握好“度”的小话痨,会告诉你ta有多可爱
    & T& y! `* q; g7 O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2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1-22 21:03 , Processed in 0.30262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