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娃有自己的花期,父母能做的就是静待花开,但是我想说,小树在砍,孩子在管。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别只看到“静待花开”,忽略背后的“默默耕耘”。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所说:“孩子3-6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而所谓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妈妈都十分发愁给孩子立规矩的这件事。管得重了,怕孩子有啥心理阴影,管得轻了,又怕孩子变成真的熊孩子。 所以,新书里有整整一章的内容,都是关于为什么要立规矩、该怎么立规矩、失败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套路。 看完你会发现,如果你觉得管孩子难,一定是因为没用对方法。孩子熊、规矩无法执行的原因,其实大多是因为规则设置的不合理。 给孩子制定一套好的规矩,你真的会吗? 01你制定的规则,真的合理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给孩子立规矩最重要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做一些事情的后果。帮助孩子用好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常见的后果,分为两种: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有其自然结果:晚饭不好好吃,夜里就会饿;天气很冷,出门不穿外套,就会冻着;自行车玩“漂移”,就会摔倒等等… 孩子只要真正经历过了,就会明白这件事的后果,也就有了经验。不想晚上挨饿,晚上就会吃饱;不想受冻,出门就会穿上外套;不想挨摔,就要降低运动风险。对于这类行为,你不需要苦口婆心讲大道理、立规矩。只需要提前跟孩子说清楚可能的后果。 如果他坚决不听,就让他试试吧。看着孩子明知故犯对父母而言很煎熬,但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路径。虽然你吃过的盐比娃吃过的米多,但孩子不齁过几次,怎么明白什么是咸?有些事情只需要多经历几次,孩子就能记住。 逻辑后果:不过,有些事情,后果没有那么明显,或者承担后果的代价是巨大的:玩完玩具不收拾,没什么直接后果,但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孩子不刷牙,直接后果是龋齿,我们不可能等着它发生。 这些就需要大人的参与,制定一些“逻辑后果”来限制孩子,给他们更合适的选择来代替糟糕的行为。这才是立规矩的重点,也是管教孩子的盲区。但是,大部分时候被娃气到原地爆炸时,你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脱口而出的规则,大多也是报复性的。 所以立规则要牢记这两点: 1、因果要相关如果设立的规矩,和相应的后果不相关,那娃就会感觉莫名其妙,所以悔改性就差。比如CC不好好写作业,那么延长她的写作业时间,减少她完成作业后的玩耍时间就是相关的。但如果不好好写,今天就不允许看电视就是不相关的。 比如孩子不收玩具,那么就没收他一个比较喜欢的玩具几天,反抗就告诉他,因为你没帮它们回家,所以走丢了一个,这就是相关的。但如果不收玩具,一会儿就不带你出去玩,这就是不相关的典型操作。 事实上我们经常一时冲动放这类狠话,好在,娃天天捣乱不止,咱们也有得是机会修正。下次,不妨先想好,再开口管教。 2、惩罚要合理 有的妈妈为了让规矩看起来“够吓人”,往往会设计不成比例的后果。今天要不吃晚饭,一周都不许看电视了;玩完玩具不收拾,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首先,这么严厉的剥夺和惩罚很容易让娃出现严重的抵抗心理。其次,同志们,夸这么大海口,最后打脸的是咱自己啊。试问,你真的能做到吗?打脸太快的后果就是,娃一边觉得你不近人情,一边不把你立下的规矩当回事。 我们给娃立规矩,一定要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也要在自己可执行的范围内。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养成好习惯,而不是惩罚孩子。哪怕是孩子自己说出“这是最后一个了,我以后再也不买了……”“我保证以后每天都刷”这类承诺,你也不能真的就纳入规则条款。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能力预估都不准确,他脑门子一热就答应,只是他“以为”自己能做到。做为成年人,一定要更理性的思考,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02当孩子触碰规则后该怎么办? 要执行后果,也要温柔以待! 《全脑养育法》中提到,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大脑?经验!孩子任何经历都需要重复学习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孩子总是不听话、明知故犯、不长记性,都是因为那个理性思考能力还不成熟的大脑,他还不具备对某件事的执行能力,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 所以生气和批评毫无意义。 我们只需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他触碰了规矩里的哪一条,所以要接受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多少遍?答案是:一遍又一遍。 如果孩子反抗,你只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坚持,通过共情帮助他一起度过。“我知道把你抱下桌子你很生气,但勺子是用来吃饭的,不可以乱扔,如果你可以做到,我们就回去吃饭,如果不能,妈妈就陪你直到冷静下来。” 03管教结束后,最重要的复盘你做了吗? 很多妈妈都怕给娃立规矩,怕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就跟孩子生了嫌隙,怕娃开始讨厌自己。 这个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成功制止不良行为后,就算孩子明白规则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也难以消除对执行者(也就是老母亲我们)的仇恨和对立。 所以,C妈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做好一个“甩锅侠”,也是心机老母亲必备技能之一。所以,复盘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复盘整个事件进一步让孩子明确规则,并商议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在这一点上,就可以顺利植入“我是盟友”环节,让娃相信,咱不是恶人。是的,黑锅都让规矩来背,这事儿跟我没关系。 “睡前刷完牙就不能再吃东西了,要么吃完就再刷一次。你看你又不想刷两次,那今天就不能再吃苹果了,但有时候确实刷牙又想吃,不如我们想想下次怎么避免呢?不如下次刷牙之前,你先想一下还有什么想吃的没有? 妈妈刷之前也可以再提醒,香蕉、苹果、猕猴桃统统问一遍怎么样?”通过一起找办法解决问题,无形之中,你就从孩子的对立面,站到了他的同一阵营。你不是针对他在立规矩,而是,规矩就在那里,你是帮他一起有效的遵守,我们是一国的,同仇敌忾! C妈说 既想要温和,又想要立规矩,并非不能兼得。 一开始可能会很难,因为比起揍两巴掌让娃屈服,或者撂下一句“老娘说不行就是不行”让娃哭到妥协,你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是,这种付出绝对是值得的。 太过强硬换来的只是一时的屈服,但需要你没完没了的监督,而且,敌对关系也不会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如果每次给娃立规矩,都能按这几步操作,慢慢的就会把它内化成一种习惯,帮助你保持冷静,实现温柔!试一试吧! 7 B' B6 v& a# o& Q. X' l$ p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