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6280|回复: 0

[育儿心经] 哈佛教授:不要有“当完美父母”的执念,当“够好的家长”其实没有那么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4-2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做家长很容易就会产生一个执念“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最好的父母。
    学校、物质条件,都算是有标准。但“最好的父母”标准似乎并不太好把握。
    全身心陪伴孩子?田雨岚这种父母,差点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彻底佛系、散养?南俪这种父母,让女儿因为成绩差自卑到不行。
    关于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早期教育讲席教授李钧雷先生,在今年4月召开的“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上专门就《什么是“够好”(good enough)的家长?》的话题做了报告,其中提到的观点既在理,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又足够疗愈,能真正宽慰到很多父母。
    李钧雷教授是常爸在哈佛教育学院读书时的advisor,和常爸算得上亦师亦友。去年年初,常爸曾采访了钧雷教授,请他和大家分享“亲子关系”的话题。
    李钧雷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人类发展和早教方向的教授。研究孩子从早期到青少年之间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是教育者、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而在他最近的《什么是“够好”的家长?》演讲中,除了讲述不必做完美父母,做“够好”的父母就已足够好之外,钧雷教授还回忆了母亲陪伴自己成长的往事,并分享了收养的大女儿在福利院的经历。我特意整理了教授的报告内容,分享给大家。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奔主题吧!
    研究透了育儿理论,还是不知道怎么养娃
    不管是在中国、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家长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觉得自己做得够好?什么是‘够好’的家长?”
    每次想到家庭和家长这个话题,我都会想到我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十多年前去世了。
    前几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谈论到他们。很巧的是,我在父母的房子里翻出一张很旧的照片,照片里是我和我的母亲。
    那个时候是wg后期,我和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的父母都因为wg而下乡,离我非常远。拍照片的时候我才5岁,而我母亲是一名教师,她每年大概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回到城里和我在一起,这张就是那期间偶尔拍到的照片。
    每当我想到“父母”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忍不住思考,怎样让普普通通的父母能够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放心,而不是不断地焦虑。
    通过媒体、报纸、微信等各种平台,我们会看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还有很多怎么做家长的文章。
    你可能会深深以为:
    “如果这些文章里提到的研究和概念我都懂的话,那么我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家长。”
    但事实上,和文章里虚构的完美家长相比,绝大多数家长是非常不完美的。
    当然关于“完美”这个话题,所涉及的不仅是家长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会觉得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是衡量我们自己的一个标准。
    所以我们考虑的问题就变成了两个:
    1我们是不是完美的家长?
    2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我们眼里)完美的孩子?
    在社会舆论中各种观念的冲击之下,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放在某一个框框里,比如:
    ●我们期待自己是完美的家长,也期待我们的孩子在完美家长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A);
    ●或者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作为家长很不完美,但还是期待孩子是完美的(B);
    ●还有一些家长会觉得我自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不完美(C)?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有时候可能有点沮丧,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完美,而且自己的孩子各个方面表现也都不完美(D)。
    除了A、B、C、D,还有第5种选择
    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往往就源自,把“做家长”和“家庭生活”框在A、B、C、D某一个框里面,不知道如何去打破。
    但是当我们离开这些被社会舆论和社会压力造成的框架,是不是有可能找到一个新的区域?——那就是成为“够好”的家长和“够好”(Good Enough)的孩子。
    我回想起我自己的妈妈,从我出生到5岁,因为各种原因,她不能陪伴在我身边。而且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或者电脑,也没有钱打电话。她只能在寒暑假那么一点点时间里和我在一起。在她自己看来,作为妈妈她做得不够。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我的妈妈、爸爸都是足够好的父母。
    我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大女儿,是领养的,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已经两岁了。两岁以前她在儿童福利院里长大,负责照顾她的是一个姓水的保育员阿姨。
    你可以想象,一个保育员阿姨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她同时要做那么多孩子的替代妈妈。但是水阿姨一直很照顾我女儿,虽然我女儿在两岁的时候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自己家里长大的孩子不一样,但水阿姨的照顾“够了”,就使得我的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非常健康。
    后来我们回去以后,女儿再次见到水阿姨,虽然她的记忆很模糊,但是一见到对方她自然而然就有亲近的感觉。
    因此我去年就在论坛上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家长,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成为研究方面或者理论上完美的家长,我们在儿童发展上付出的,能“够”就好。
    做“够好”的父母,没有那么难
    不管是我自己的父母,在比较困难的时期想办法做好父母,还是我女儿的第一个“妈妈”——儿童福利院的保育员阿姨,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去琢磨和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才是“够好”的家长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我自己很简单的想法:
    首先,无论在科研上还是舆论上,我们都有一种错觉,就是好像一个完美的家长必须时时刻刻都愿意并能够花时间陪伴着孩子。但这是不现实的。我觉得“够好”的家长就是在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真正地投入进去。
    比如我妈妈,她能够陪着我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寒暑假而已。但是在陪伴我的时候,她会完完全全地投入在我身上。在外打工的家长,每年可能只有一两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只要他能完全投入自己,就是够好的父母。
    第二个错觉就是,完美的家长就是对微信或者报刊上各种各样的新理论、新教育、新策略好像都很了解,随时能用到育儿实践中去。
    但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儿童教育的教授,即便知道这些方法和策略,也往往不知道怎么应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觉得一个“够好”的家长并不一定是一个熟悉理论和策略的家长,而是比其他人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做什么,知道孩子的为人。
    最后一个错觉就是,我们觉得一个完美的家长就是在一个社会竞争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并抢到那些最难搞到的资源和机会,提供给孩子。
    但是我觉得一个够好的家长应该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发现,TA自己才是孩子最珍惜的那个资源。
    当我们把“够好的家长”标准放宽后会发现,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什么环境,以什么方式照顾和陪伴孩子,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更适合于我们孩子的家长。
    最后我有一个祝愿,无论你是在孩子身边,还是因为要工作谋生而远离孩子千里百里,都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有信心、有爱心、能胜任的人,同时我们自己也能渐渐地成长为一个够好的家长。
    常爸小结
    做“够好”的父母,首先要从思维上把自己从“完美”、“不完美”的框框中解放出来。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都各有各的特性,哪有什么适用于所有家庭的育儿法则和绝对的“完美”可言。
    我非常同意钧雷教授以上的观点,最后再总结一下:
    ● 做“够好的父母”,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愿意并能够陪伴着孩子,只需在陪伴时,自己能够全情投入;
    ● 做“够好的父母”,不用对最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了如指掌,但能比其他人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 做“够好的父母”,不必能找到和提供最抢手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会渐渐发现自己才是孩子最珍贵的资源。
    在做“够好”的父母这个问题上,你们有什么经验和感想呢?
    % H+ k; Y' }/ d5 N) c7 g8 v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4-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22:19 , Processed in 0.32729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