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坛上出现过这样一群作家,他们就像一个谜团一样,他们的作品也在挑战着读者的智商和耐心。这些作家一般都名声大噪,但是他们也各有各的难懂,读者也掉入了一个解谜的深渊:确定我读的仅仅是一本小说吗,为什么我看不懂? 下面小K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这些谜一样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01 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将真事隐去”,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十分出名,但是你真的读懂这本书了吗?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很多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快就被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搞乱了,手拿一幅人物关系图会是一个便于阅读这部小说的好方法。 02 博尔赫斯和《环形废墟》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男,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无限循环、平行宇宙、莫比乌斯环等这些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元素,其实早已在他的小说中出现过。他擅长短篇小说的写作,长篇小说很少,但是他却能在短篇幅内插入巨大的信息量。博尔赫斯的文体也很特别,他的小说写的很像诗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说,“博尔赫斯的文体几乎是三位一体,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是独一无二的”。 《环形废墟》是博尔赫斯的第二部小说集《虚构集》里的一篇。是体现博尔赫斯“时间虚无”与“死亡意识”的一篇重要小说。博尔赫斯受到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轮回观的影响,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种”“分有”和“倒退追寻”的模式,表达时间的虚无以及在虚无中的荒诞性;在荒诞和虚无中,死亡给生命注入意义和尊严。 03 尼采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尼采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篇至关重要的序言和2篇演讲,演讲地点主要集中在一个叫做“斑牛镇”的城镇里。第二部分同样由22篇演讲构成,演讲地点主要在幸福岛及其周围。第三部分的16篇演讲是在查拉图斯特拉渡海返回他的山洞的途中所作。第四部分包含20篇演讲,在查拉图斯特拉的洞府及其周围完成。尼采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向十分奇怪,逻辑不清的对话,主角的行动,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04 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为身体原因,普鲁斯特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中。身体不好又出不了门,普鲁斯特难免会脆弱敏感,心随着意识流到了外面的世界和过去的回忆里。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力图抓住情感的无限丰富性,将各种感觉、回忆、意念所产生的无比丰富的实感捕捉住。 普鲁斯特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逝水年华》中。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结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要想读懂这些谜一样作家的作品,确实是要费些脑力,感兴趣的人可以来挑战一下!
' I- Q: m0 z) e$ {6 v! C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