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患者已经突破190万,占所有癌症的10.6%。全球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升至第三位,而直肠癌的死亡率更是升至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2020年因直肠癌死亡人数达93万例。预计到2040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但近期,一个关于肠癌治疗的好消息传来。 一、100%治愈!华裔科学家发现肠癌新疗法 “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了100%治愈结直肠癌。”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捷博士告知媒体这一好消息。 由张捷领导的研发团队在《NATURE》发表了一项直肠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该团队采用人体血小板膜 包裹PNP-R848(载有免疫治疗药物的仿生纳米颗粒配方),植入实验小鼠中。并分别在治疗 第56天 、 第140天给小鼠植入3倍和5倍的癌细胞,结果发现,新发肿瘤长到50立方毫米后自然消失。 通过此次小鼠实验首次实现了100%成功治疗实体肿瘤。目前研究团队获得了美国药监局专家支持,正在推进新药的新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相信不久,我们就能在抗癌第一线见到它。 二、肠癌——夺走健康的“富贵杀手” 据癌症研究机构官方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结直肠癌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已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常见癌症死亡原因中,新增死亡人数为28万,占所有肿瘤的第5。近年来,发病趋势更是趋于年轻化发展,结直肠癌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在坊间,结直肠癌又被戏称为“富贵病”,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何结直肠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城市人患结肠癌就较农村多,这是因为城市人的饮食过于精细,主要吃精米,精面,很少吃粗粮。且年轻人饮食以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物居多,饮食结构的偏差让年轻人的体内缺乏可以帮助体内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纤维。 另一方面,现代白领在办公室,基本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出去办事都选择私家车或是顺风车,很少有机会走动。久坐不动是引起肠道蠕动缓慢的因素之一,肠道能力下降,体内毒素在肠道内滞留过久,也会增加了肠道与致癌物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加肠癌的风险。 三、肠癌症状易混淆,如何分辨? 肠癌死亡率高,发现症状时,患者已是中晚期阶段,往往很难再通过治疗挽回治愈率。肠癌早期非常容易与痔疮混淆。 血便:痔疮患者大便后也会出血,但血量不多。以间歇性为主。肠癌患者的大便与血混合在一起,且出血量比较大。严重者,甚至粪便中混着黏液。 大便次数:痔疮患者排便习惯一般不会改变,可能在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导致痔疮加重的同时,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而直肠癌患者早期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随着病情发展,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 腹痛腹胀不适:随着肿瘤持续增长,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往往呈隐痛等不适,可无胃肠道症状。痔疮一般没有腹痛的症状,除非是局部感染引起的直肠炎症,才会造成腹痛情况。 痔疮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大多无需干预,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中的便血、脱出与直肠癌相似,往往导致患者无法在早期有效分辨。 四、发现肠癌,不同人群如何筛查? 结直肠癌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而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早”:根据人群分类,再进行针对性筛查,方可有效执行。据《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建议,将无症状健康人群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对直肠癌进行筛查。 一般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50~74岁人群,首次筛查因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检测,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者,每隔5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发现肠道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3年后行结肠镜复查。 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为高危人群,应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非进展期腺瘤患者应在诊断后2~3年内复查结肠镜,如未发现腺瘤复发,后续间隔可延长至3~5年。 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关键在于饮食和运动,可治的关键在于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因此大家不要因“害羞”就去逃避相关检查,一旦发展成大病,那就不是面子问题了。 ^1 V4 O% v$ ^' l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