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是在改变体位时出现血压下降的一种表现,例如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或者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或者两者兼有。 体位性低血压可伴有明显的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恶心、心悸、颈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见,据统计, 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15%,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高达30%~50%。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血管硬化、交感神经调节功能降低、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等因素有关。当然不仅是老年人, 体质较弱、没有运动习惯、生活不规律的中青年人群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也非常高。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人群发生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减少跌倒、晕厥和休克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研究发现,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一般都缺乏锻炼,脉弱体虚,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所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可以从强壮体质入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体位变换训练 人体由卧位变为站立位时,大约有500~1000毫升的血液会受重力作用转移到下肢和腹部内脏器官,导致静脉回流下降和心脏的泵血量下降,而后出现血压下降。正常情况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并通过增加心脏排血和收缩血管等来进行调节。 长时间处在一个体位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诱因,建议减少久卧和久坐,每20~30分钟要变换一下体位。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应减少卧床,尽量抬高床头或坐起。经常坐办公室工作的中青年人群应尽量减少久坐,工作过程中经常起身做一些全身拉伸运动,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减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机会。 全身有氧锻炼 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肌力量、增强心脏功能,使下肢肌肉力量增强、肌纤维粗壮,肌肉收缩时可对静脉进行有力的挤压,对静脉回流起“泵”的作用,使回心血流加快,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有利于防止体位突然改变时出现低血压的现象。 再者,运动可以改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节能力,促使体位变换时人体更快适应血液的重新分布,并进行神经调节。但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尤其刚开始运动锻炼时,不要做体位变动过大、频繁低头的运动,一般来说,以中、低强度,动作舒缓、简单的体育项目为佳,如太极拳、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局部收缩训练 结合有氧运动,可做一些局部肌肉收缩训练,动力性收缩或静力性收缩都可以,主要目的是促进静脉回流,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作为床边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0 1、头部活动训练 向前、后、左、右方向缓慢活动头部,练习的次数和动作幅度量力而行。坐位,头部后仰,停顿片刻后,还原正位,头部再向上伸,肩部下沉,放松,再重复做。此练习可加强颈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也有利于促进神经调节为体位的变化做好准备。 0 2、收缩腿部肌肉练习 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均可进行。卧位或坐位时用力向上勾脚背,保持10秒,放松10秒,10次为1组,每次训练做10组。站立位时手扶桌沿,挺直腰背站立,腿部进行有节奏的肌肉收缩运动,这有利于通过下肢肌肉的有力收缩,加强血液回心速度,从而改善低血压现象。 0 3、扩张胸廓训练 站立或坐位,腰背挺直,两臂前伸合拢,配合呼吸,吸气时两臂分别向两侧尽量展开,停顿片刻,呼气时两臂缓慢合拢,重复6~10次。也可以双手抱头,吸气时双肩尽量向后打开,呼气时抱头向前弯曲身体。这个训练可以扩张胸廓、增加呼吸容积、改善全身供氧、调节体质。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合理调整饮食。 饮食宜少食多餐,不要过饱。且餐后不要马上剧烈活动,坐一会儿,适当休息5~10分钟后再站立或行走。 ●洗浴水温不宜过高。 浴后周围血管扩张,血压更易下降,洗热水浴时可事先准备好小椅子,坐在椅子上洗,洗完后适当休息一会儿再站起活动。 ●不宜久站。 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身体,弯腰或蹲位大便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慢慢站起。 ●注意用药反应。 使用降压药物等后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有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药物等,可通过降低循环血量或影响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引起药物性低血压,因此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发生,应立即测血压并取坐位或卧位,以改善脑供血。 ; p- Y* N: ]; g6 {9 p% V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