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56023|回复: 1

[历史] 汉高祖刘邦成功的两条重要经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2-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 S+ ]( }, e  e# h7 t1 l% d
4 ]& B- ]- n5 L3 n7 j( x
                         汉高祖刘邦成功的两条经验

8 u, R+ ~0 _1 w+ V0 E6 K0 |
   楚汉争霸,是刘邦与项羽的对手戏,亦或是老乡之间的权利争斗。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天生的战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英雄;刘邦则出身市井,身无所长,被后来人﹙李宗吾﹚称作脸皮最厚,心肠最黑”的历史流氓。
7 |4 q, n3 S8 Q" Z4 P: X$ q
按理说,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甚至不配做项羽的对手。但垓下一战,项羽自刎乌江别了虞姬,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为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者。

( Z% x( c5 U4 D; R. A3 K3 W3 m
流氓战胜了英雄”,是历史的玩笑还是历史的必然?

1 J6 H( ^8 j1 ]1 p' a0 f5 K/ r
答案是肯定的,历史必然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是统一战胜了分裂,这是中华帝国的必然选择,与流氓与英雄无关。

# N, f& e6 ]: e9 S% z$ f9 i( A/ e
                           见《汉高祖刘邦全传》卷首   作者:吴佐夫

) c0 z! S8 V* H/ p! @5 E+ i  v) x9 s6 U) R/ ^( Z0 R6 P
                                                          风云时代风云帝王

2 U& z! @* q( ?7 Q$ _
在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j- h2 f1 O) J- X+ r5 R- d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中国就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屹立在的世界的东方。在以后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元朝和早清时期。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 U4 F0 C' m' t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华帝国长期的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优越感。根据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国是“天朝上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皇帝就是“天下共主”。翻开世界历史,这个观点在16世纪以前,的的确确是一个事实。
……
纵观世界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文明能够这样伟大,中国的力量能够这样让人不敢轻视,一直以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形式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3 i8 _0 ?/ ^* z: o# Z0 ?0 o
作为一个多民族帝制集权国家,所有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雄才伟略的皇帝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曾有400多位帝王,其中十三位杰出的帝王以其丰功伟绩而彪炳史册,在中华帝国史上,甚至世界史上打下来深刻的烙印。

" _. n$ ^! o$ N( x- M" s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一直都以一个大帝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各民族用各自的历史共同谱写出一部中华风云史。秦汉时期,中华帝国吧匈奴赶到西方,引发了欧洲的一系列大动荡;唐朝时期,中华帝国把突厥赶到西北,又引发了中亚和东欧的动荡。至于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一系列的朝代更替,以及各个朝代中的叛乱、分裂或者起义,都只不过是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内乱而已。

& r- L. d# ^$ q, `
回顾这个伟大的中华帝国史,秦始皇,无疑是这个大帝国的最初缔造者,正是由于他的君临,才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封、设郡县,同文、同律、同衡、同轨,修驰道、筑长城,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有了一颗“统一的心”。从此,中国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把“大一统思想”作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至高理想,永恒地留在了中国人的血液中。秦始皇也当之无愧是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 K4 q- p* m5 b( e
史家有个说法叫“汉承秦制”,意思就是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大一统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第一个继承者。秦末天下大乱,楚汉争霸的结果是“流氓战胜了英雄”。项羽首先在争夺天下的霸业中胜出,但遗憾的是项羽根本没有建立一个中央政权的意识,而是把诸侯全部分封到各自的领地。他的做法实际上是要让中国再次回到战国时代的大分裂中去,这无疑相当于一种历史的倒退,所以最后他败给刘邦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刘邦战胜了项羽,不如说是统一战胜了分裂。
" l" w& e& d$ }( q! V/ t: S
楚汉争霸,也开创了帝国的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就是皇帝轮流做,英雄不问出处。这个规则的结果就是“成王败寇”,完美地解决了帝国内部改朝换代的“正统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有能力的人成为开国皇帝,带领帝国一次又一次走向辉煌。……

. z2 d; _% F7 z4 ?' t- A
          刘邦称帝的主要经验

4 l3 ^7 R' _/ y/ L* @9 O
1、 善于用人

, n0 a3 \, Z% n! n6 C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在洛阳南宫置酒大宴群臣武将。
, c* k9 _1 K1 ~5 Y. ~% C$ f& z8 E
看着满朝的文武大臣,刘邦一时得意非凡,他突然心血来潮,遍告群臣说:“列侯众将,你们有什么事情都不要隐瞒,尽管畅所欲言。你们都来说说,我为什么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去了天下?”
/ K% @( H6 M! a1 B5 p
高起、王陵两人说:“皇上傲慢无礼,并且经常出口伤人,但是皇上派人攻城略地,得到的土地都用来封赏功臣,与天下人共同享受好处;而项羽虽仁慈爱人,但妒贤嫉能,有功不赏,有贤能的人会受到怀疑,战胜了也不给人记功,得到的土地一个人独吞,所以他失去了天下。”
' a( B, f: ?0 [2 F
两人是否是抛砖引玉,引诱刘邦加封他们,不得而知。但是刘邦用重赏去拉拢部下,这倒是事实。垓下决战之前,刘邦为了调韩信、彭越两人出兵破楚,诱以重赏,两人带兵前来,最终才打败了项羽。

0 n7 R8 F: w! B7 r) n$ t% Z
刘邦并不满足这样的赞誉,他得意之下,忍不住也想夸耀自己几句,但又要显示出些谦虚,于是说:“你们两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馈饷,粮道不绝,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加以重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手下有一个范增也不能使用,所以他被我打得大败。
- m# k) A6 G* c' ?$ E/ [
刘邦大宴群臣时说的话,很明显是套用了韩信的意思。当然,也是在总结历史经验。他的这种说法,的确是亲身体会。
" {- A! m3 t( z5 m
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才,除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提及的人。这些人﹙樊哙、夏侯婴、周勃、英布、郦食其、曹参、周昌、叔孙通、陆贾等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刘邦打天下流了汗、洒了血、出了力。乱世重才轻德,刘邦本人虽然没有多么杰出的才能,但他的确很会用人,善于用人。三教九流,他兼容并蓄,尽收囊中。
2 O. Q* ^1 \' Q
樊哙:以杀狗为职业,与刘邦是连襟,起事后,为刘邦重要武将,屡建战功,救驾鸿门,官封舞阳侯。

. R8 |( U! w2 [2 P, F
夏侯婴:沛县县尉马车夫,从刘邦起义,能征善战,举荐韩信,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曾救下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刘邦称帝后,封侯,重操旧业,官至太仆,管理皇帝车驾。

* |. h0 i4 I7 `1 b2 s& m
周勃:以编席为职业,兼做吹鼓手,跟着刘邦打仗多年,被刘邦封为太尉,后来平定诸吕,安定汉朝。

8 t) s. f4 d( J2 S# o
英布:原是骊山刑徒,逃走后当了山大王,跟着项羽灭秦,作战勇敢,被封为九江王,后来叛楚归汉,为刘邦三大主将之一,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 ^: y) l( i: E4 }) u1 x, Y
郦食其:高阳酒徒“家贫落魄,好读书”(汉书语)。投靠刘邦以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建奇功,后被韩信争功所卖,被齐王田广烹杀。

1 {$ p" q- B9 Y
曹参:秦时为狱官,跟着刘邦起事后,战功显赫,评功时为第二位,官封平阳侯。
2 w4 D6 ?- ]# s9 o8 X/ d. ^" A
周昌:秦时为泗阳卒吏,跟着刘邦入关破秦,为人口吃,性格直率,不怕事,刘邦当皇帝后受命掌管大印文书,后因刘邦宠爱儿子赵王如意,专
拜他为赵相,封为汾阳侯。
如此等等,不一一介绍。
8 }. i) r, J1 M1 ?
在刘邦手下做事的不乏奸人,但是刘邦就是有那么一种向心力,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他刘邦的旗帜下前进!…….
6 f1 m. ~; k8 {5 T" c
不信?请看:
刘邦夺下沛县,当上沛公,全仗萧何等人。
刘邦进入关中,拿到当关中王的王牌,全靠张良、郦食其、陆贾、樊哙等人。
刘邦鸿门逃席,全靠张良、项伯、樊哙等人。
刘邦得到韩信拜为大将,全靠张良、萧何、夏侯婴等
人。
刘邦能够稳住韩信等人,全靠张良、陈平等人妙计。
刘邦平定三秦,全靠韩信等人。
刘邦能够稳定后方,全凭萧何等人。
......
8 V8 D9 ]+ V4 h' v$ h/ q
陈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人,但他是一个超凡的谋略家,为刘邦夺取和稳定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的奇谋韬略足以与张良媲美。他的沉着、稳重不如张良,但他急中生智,张良似乎不及。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张良恪守“无为”,隐身自保,而陈平则一直在官场活动,最后辅助汉文帝治理乱世,充分表现出那个时代政治纵横家的精神风貌。
* N) g4 @, c4 q4 I" _1 N2 c% i
刘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张良言听计从,倍加信任,才使得张良的计谋有了施展的地方。特别是张良的“其不可七矣”(见«史记.留侯世家»)精彩阐释,使得刘邦大梦初醒,收回了原来郦食其的削弱项羽的计谋。

7 R" j5 C! M8 w: f+ o
刘邦听从了张良关于赏封各诸侯功勋的策略,从而稳定了军心,安定了人心。
4 ?& s8 O6 n, o+ V
张良的这条“择劣封赏”之计,妙不可言,千古流传。

  k0 d% @% J$ Q
从这点可以看出,刘邦具备了一个帝王的基本素质——会用人
( d$ L  Z4 p  }+ e2 i5 L% S
1、 笼络人心
! H8 W$ m" Z. y  W
怎样笼络好自己的下属,让下属为自己卖命,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关注的大问题。如果手下全都是各怀私心,随波逐流的人物,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要让手下人为自己卖命,自己就得有过硬的心机和权术。
1 B& s* L9 g- z$ M
范增死后,项羽失去了一个重要谋臣,刘邦少了一个对手。项羽悲愤交加,刘邦拍手称快。刘邦重赏陈平,依旧派兵严守荥阳,不再谈及议和之事。项羽此时似有醒悟,这一定是张良、陈平使用离间之计,忙招见钟离昧等人说:“将军忠心耿耿,切勿再生他意。”
钟离昧说:“下臣跟随大王数年,虽然才疏学浅,但是赤胆忠心,至死不易,亚父忠心报国,岂有反叛之意!前日虞子期所得之书,一定是刘邦等人之计。”
' [( G2 J  g% |  w6 X
项羽大怒,立项伯为军师,管理大小一切事务,下令立即攻城,务必打破荥阳,为范增报仇雪恨。项羽亲临城下冒着箭矢攻城,刘邦粮绝弹尽,实在不能支持。

& t+ E2 A" X+ f+ _+ h& S% K7 g
刘邦焦急不已,忙于张良、陈平定计。张良、陈平回到住所,邀请诸将商议军机大事。张良在中堂悬挂一张大图,图上车中端坐一人,车后数十甲兵追赶甚急,树丛中藏着一人。众人见此,均不解其意。

0 I0 m0 w" _! L& n* E! ^+ W$ }
张良解释说:“春秋时期,齐景公与晋国作战,齐景公大败而逃,众军尽皆跑散,只有田父御车。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眼看景公就要束手就擒。田父说,情况紧急大王藏在树丛之中,将王服与我更换,我坐在大王车上,大王方可脱逃此难。'齐景公说:'我虽然可逃此难,你必然被擒,我于心不忍。'田父说:食人之禄,死人之事。留我一人,不过森林增一叶;大王得脱,百姓有主,天下收益。'齐景公只得以计而行。晋兵追到,看见田父坐在王车之中,以为是齐景公,擒见晋将。晋将见不是齐景公,准备将田父斩首。田父说:我代替君王被杀,不足为惜!但是恐怕将军如今杀我一人,今后如有人为君王至死,害怕被杀,而不肯效力。'晋将深服田父之论,叹息说:下臣不怕死难,君王得以免死,实为忠臣。杀之不祥,赦其大罪,成其大节。'田父免死。”

  e( a# U0 k! ^4 o- G7 p
诸将听完张良的故事,纷纷奋然起身说:“父有灾难,儿子代之;君有灾难,臣子代之。我等愿代替汉王而死!”
2 e5 H% ]$ d& I. ]: B
张良说:“各位虽有忠心,但是仪容与汉王不像,必得一位将军与汉王仪容相似,方可诳住项羽。”

8 Z* ]: B% `' K& U2 r" n
大将纪信声称:“我愿代汉王一行。”
张良、陈平大喜,忙代纪信去见刘邦。
纪信说:“荥阳城内兵少粮缺,很难坚守。臣请扮着大王出城诈降,大王趁机冲出重围。”
刘邦说:“不行,不行。我未定大业,下臣未得滴水之恩,而今纪将军代我赴难,我却趁机逃跑,损人利己,仁者不为!”
纪信说:“情况危急,我若避难,倘若城破之日,势必玉石俱焚,那时臣徒死无益;今日代王一行,大王出此重围,我得长留芳名于世。大王切切不要以我为念。”
纪信拔剑在手,近前而言:“大王如果不听我言,我即自刎而死,表示我绝无留意。”
刘邦趋步下阶,抱住纪信而泣,说:“将军忠诚,惊天动地,千载留名!将军双亲健在否?”
纪信说:“慈母健在。”
“将军之母亲就是我刘邦的母亲。将军有妻子吗?”
“有。”
“将军之妻就是我的亲妹。”
“将军有子女吗?”
“只有一子尚幼。”
“将军之子就是我刘邦之子。将军的母亲、妻子、孩子,刘邦都会终生成全,将军不用担心。”
纪信伏地叩头:“我死得其所!”
张良、陈平、纪信与刘邦细细商议方案,然后写出降书,差人出城送给项羽。
刘邦使者拜见项羽,递上降书,称:“汉王被困危急,不敢割地占有关中,情愿投降与大王相见,只求免死。”
项羽接了降书,问:“你主几时出城投降?”
“今天晚上即出城投降。”
项羽许诺,放回刘邦使者,秘传军令:“如果刘邦出城投降,等到见面之时,将刘邦碎尸万段,消我心中之恨!”令季布、钟离昧埋伏精兵伺候。
; _. G, ~; M2 V( w, L
日落西山,黄昏降临,几只昏鸦残鸣,掠空而过。
6 U/ Z( S8 \! C3 D; l0 x
荥阳东门打开,两行而出。全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妇女。女人走路缓慢,足足走了三个时辰,不下数千人。

4 p: l' l6 U6 w2 w
走在后面的妇女,都穿着军装,老、少、美、丑,应有尽有
......
出城的队伍一队接着一队,没完没了。楚兵都拥过来看热闹,评头品足。

0 {6 D$ b/ ~+ g0 x7 l$ x6 Q: @
刘邦见时机已到,令御史大夫周苛等人马留守荥阳,自带张良、陈平等一班干将能臣,偷开西门投奔成皋而去。
荥阳东门。三鼓已尽。

6 L) M  C+ [. A/ s% G5 Y
女人队伍看看将完,赤帜排队而出,汉王车队缓缓而来,黄屋大纛(dao去声)(古代军队中的大旗),前呼后拥,隐隐约约,蠕动而行,车辆快到项羽面前,但却不见行君臣之礼,亦没有归降之意。
' t/ @' ^' O/ h4 i& o
楚军将士看到汉王车仗,欢声雀跃,高呼万岁,喧声沸腾,欢庆胜利。
项羽见刘邦不肯下车,高声骂道:“刘邦已经醉死车中!为何还不下车投降?尚敢象呆木头似的坐着!”
项羽左右打着火把往车里一照,只见刘邦端坐不言。
& S) O0 C) r$ H& w2 s0 u+ N' p3 }0 B
左右问汉王:“为什么不说话?”
8 V) x3 Y) E  g/ [8 j  Y7 m$ g8 J
纪信说:“我不是汉王,我是汉王大将纪信。汉王被困荥阳很久,早已出城约会韩元帅、英布、彭越等将,直取彭城,捉拿项羽家小,在广武与楚决一雌雄,一分胜负。早晨下战书,那是诈降。”左右急忙报告项羽。

8 l* o* _' @0 P; g. I( ~8 a: Y/ ~
项羽一听,勃然大怒,继而又长叹:“刘邦逃跑的太容易了,纪信代主而死,真是忠臣良将!”急唤季布:“纪信代替刘邦出城,杀之无益,我爱其忠义,速劝他下车投降。”

' t8 W" z! x# Y/ x! v/ Z: ~
季布向前大呼:“纪信听着,你代替刘邦出围,是一个忠臣,项王怜爱,不忍诛杀。你应该感谢项王大恩,下车投降,官爵依旧,不可自误!”
纪信在车中大骂:“你等不要痴心妄想,大丈夫在世,忠贞不二,头可断,血可流,生为汉臣,死为汉鬼,浩然正气,千古不灭!”
  ?3 R7 }0 R' |0 i
项羽听到此言,知道纪信不肯投降,大怒不已,命令军士举火焚车。

7 P/ y) J6 Q* O
纪信的骂声从火光中不断传出......

0 _) H- A8 L; l% t
! n8 c" ^6 n' E( M6 E# m
以上文字节选自《汉高祖刘邦全传》  主编:李金水  作者:吴佐夫
4 G& @+ _6 j' j$ o6 h, V/ t& W$ F  Z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关于张良的“择劣赏封”之计8 Q6 `$ p! V1 k

. l2 ~; ^% i: B1 |, Z9 O! q$ I7 N战争是激烈的,而战后的评功受赏常常更加激烈。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分封时”。此时刘邦的下属正是处于这种情况之下。! E6 K& |! U0 T) o
刘邦大封功臣,只封了20余人,其余之人日夜争功不绝,刘邦没法进行封赏,只得暂时停下来。
  j4 b- @/ f6 f- W6 }
6 r) ?$ U7 l% Z# D7 S刘邦与张良在洛阳南宫闲坐,从复道中看见各位将领东一堆西一堆地坐在沙地上议论纷纷。; Z  m% c6 a1 P2 x* N; Y& t6 }$ d

1 ^3 V  C9 q: i" g刘邦问张良:“这些人在谈论些什么?”
( a' v0 y" R" R# h% n5 e张良说:“皇上不知道吗?他们是准备谋反!”
8 A1 r6 O" t- h  n2 a- y
) w6 F# o9 e& |5 ^8 N/ u* w% ^) n刘邦惊奇地说:“天下刚刚安宁,凭什么要造反呢?”
. V1 |6 n# {7 H/ [, M! X+ O
3 E( H' [- C4 p$ [; r: d3 ^- V张良说:“皇上从一个平民百姓开始,带着这些人最终夺取了天下。如今皇上贵为天子,但是获封受赏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等故人,而诛杀的都是皇上平生所最痛恨的人。如今记功封赏,大家都认为天下不够用来封赏。这些人害怕皇上不能尽封,又恐怕被怀疑或追究过去的不是之处,所以聚在一起准备谋反。”% }" s) b# B% D
8 k4 M  j; L4 ]) R, L9 U
刘邦立即忧心忡忡,忙问张良:“该怎么办呢?”
% P& @7 [" q* a2 Y7 a8 P
  ?+ a) B, N0 r1 h张良说:“皇上平日最痛恨,并且文武群臣都知道的人是哪一个?”  X6 A# \$ m" S# O

; S, T$ e7 A4 C9 V$ T3 v, d' I- B2 _: S0 W刘邦说:“我一直最痛恨雍齿。这人虽然是我的同乡,但是起事之初,我叫他守丰城,他叛变投了魏国;彭城之败,他率兵穷追不舍,我差点被他抓住......我早就准备杀了他,但是后来立了不少战功,所以不忍杀他。”
1 \$ X+ l0 }7 Z. G张良说:“现在赶紧加封雍齿,让群臣都知道这件事。大家看到雍齿得封,必然个个都认为雍齿这样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何况他们自己呢?”) ~$ Q$ p2 C0 g

* G$ p: q9 k2 ?8 y刘邦立即下令摆设酒宴,加封为什方侯;暗中下令丞相、御史加紧记功,以便进行封赏。( n+ ?6 X/ f4 ^0 d

* a6 o/ ]; o' b群臣喝足吃饱,互相传言:“雍齿都能得到封赏,我们还忧虑什么呢?”
2 w3 d8 q' Y. |3 ?: N! |9 @) U4 n* R4 ~% p, L5 z2 j8 y' k
群臣是否真要谋反,不能妄下断语。但是张良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劝告刘邦不要尽封亲信,以免失去人心。" S" n9 H8 c  J4 A" X) X9 ~
/ h9 B- m' k5 `, F
张良的这条“择劣赏封”之计,恰当及时,千古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3-28 23:15 , Processed in 0.204314 second(s), 2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