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57350|回复: 1

[其他] 开头即高潮?盘点那些细节拉满的小说开场白,你千万不要错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1-1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
    “一个死人还能有记忆?”
    “梦到自己便成为甲虫?”
    “母亲的葬礼都那么随意?”
    一句句的出人意料,一句句充满着令人不解,这些竟然是名著的开篇?
    小K看到这些令人不解的开头时,也是黑人问号脸,不过说真的,当我们细细读下去的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作家们的神来之笔,今天小K就带大家来盘点那些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开场白!
    1.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这段离奇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死人向我们讲述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一场密谋已久的凶杀案和美好的爱情故事联系起来,不过这个开头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一个死人”竟然会说话?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杀人犯谋杀自己的过程和经历?还能亲眼看到他的杀人方式?这样残忍的杀人方式难道被死者寄存在他仅有的记忆里?我们不得而知。
    2.卡夫卡《变形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人还能变成甲虫?这怕不是梦中梦吧!
    卡夫卡式的“盗梦空间”似乎出现了!很多读书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感到诧异,这种毫无头绪甚至充满着荒诞主义色彩的句子让很多读者对接下来的剧情难以抗拒,下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离奇的故事呢,或许,甲虫会拥有超能力?或许,甲虫会帮助人们生产生活?又或许,甲虫会吃掉人们?这一切的幻想与未知都能在《变形记》中找到答案,大家便充满着期待细细往下读了。
    3.加缪《局外人》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母亲去世,明明是一场庄严又肃穆的葬礼,但在加缪的笔下,增加了戏谑与黑色幽默的成分,语气冷漠,亲情在书中变得毫无重量,在这背后似乎蕴含着“存在主义”哲学的精神探索。
    4.格雷厄姆·格林《布莱顿·诺克》
    黑尔抵达布莱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
    这是格雷厄姆·格林小说《布莱顿·诺克》的经典开头。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不禁会想到:“这黑尔究竟是什么人?三小时之前竟然可以知道别人要谋杀自己?”“一场悬疑谋杀就在眼前?”“他究竟是人是鬼?”这种直接把开头转换为高潮的描写方式在创作上不会大费周折,没有过多废话,细节之处直接拉满,一开始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下面的故事你还得细细读下去。
    5.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众所周知,《百年孤独》的开头十分经典,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本身用一种近乎“叙事闪回”的描写手法,将读者拉回到那个下午,抛去了时空与记忆,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回忆过去。
    不仅如此,这个经典的开头语也成为了很多作家争相模仿的对象,比如在莫言的《檀香刑》中那句“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不仅仅是莫言,这段经典的开头语还影响了很多中国作家,比如苏童、余华等一系列的作家。
    6.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那年暮夏,我们住在一个村庄的房子里,门前有河流和平原,可以望见远处的高山。河床上大大小小的砾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又干又白。河道中流水潺潺,深处碧波盈盈,清澈见底。
    清新淡然的描写,将村庄里宁静祥和的景象像一幅油画般展现给读者,但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部写战争的小说,海明威以一种柔和、没有任何防备的笔法把读者们拉入这场战争中。在接下来的战争描写中,令读者们不禁怀念刚刚那个宁静祥和的村庄,一切的美好似乎在顷刻之间变得怅然若失。
    7.杜拉斯《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玛格丽特·杜拉斯最经典的地方就在于她将时间、地点、人物关系通通打碎,以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将自己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融入到时空里。
    在杜拉斯笔下,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有了生机,花草、树木、房子、衣物,所有的一切变得灵活生动起来,在她的笔法下,你似乎能感受到她曾经所经历过的感情,体会她那种悲愤、无奈,也许初读是苦涩的,但久而久之,你就能体会到她作品中的魅力。
    8.狄更斯《双城记》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冬天那是失望的春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狄更斯的这段话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为过,“美好与糟糕”、“智慧与愚昧”、“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方式描述着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历史巨变,一把将人们拉到那个特殊的时代。
    这些经典的小说开头是不是吊足了你的胃口呢?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小说,小K给大家推荐这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评论自己的作品说:
    “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了我以往作品的所有因素。我真正做到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我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也出场了,这是未曾有过的。事隔三十年之后,我才领悟到我们小说家常常忽略的事情,即真实永远是文学的尤其好的模式。”
    内容简介: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自己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所谓宿命:每个人都在阻止,每个人都没能阻止。
    二十一岁的贵族青年圣地亚哥.纳萨尔在一个清晨,于众目睽睽下被残忍杀害,镇子里的几乎所有人都预先知道了凶手的杀人计划,除了他自己,而当他终于知晓这一消息时,茫然中,等待他的却是宰猪的屠刀。
    这是发生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挚友身上真实的故事,却比“罗生门”更匪夷所思,这一悲剧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直到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才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他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次年,马尔克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r8 L: n8 c6 Y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2-9 01:30 , Processed in 0.295099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