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故事 因工作周转了不少地方,除了丰富了工作的履历,也丰富了与饮食相关的记忆。 面条是普通的大众食品,在许多地方还是早餐的主打品种。西北和中原地区盛产小麦,因而也是中国面食最丰富的地区,陕西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烩面皆名闻华夏,笔者也有幸在原产地品赏过。我的工作经历主要在江苏,更有资格说说江苏的面条。 江苏地势沿苏南、苏中、苏北呈南北展开,有“吴韵汉风”流传至今。苏南苏北文化有较大的差异,苏北徐州等地方饮食文化偏向中原,其面食与河南等地近似。而江苏中、南部地区的面食文化更有本地特征。 先说说江苏中部地区具有淮扬文化特征的镇江“锅盖面”、盐城东台“鱼汤面”。 我在镇江工作过四年多,品赏过不下三十家“锅盖面”馆的面条。镇江市区(辖县丹阳市属于吴文化地区,饮食也有差异)的文化有更多“江淮文化”特征,其面条重酱重色重口味。典型的“锅盖面”馆进门就是一灶台,墩着大铁锅,灶台上有各种面浇头的备料,排开一个个加了酱油的大碗。我总结镇江“锅盖面”特点有三:筋道的面条、现涮的浇头、熬透的酱油。至于那个在“面汤里面煮锅盖”,好像更具有娱乐色彩,也有个说法:食客很多时,一份份面丢进面锅,用锅盖压着不散,盛起来份量一致、你我公平。镇江“锅盖面”馆遍布大街小巷,我在镇江工作时比较知名的有“南门货场”、“万祥商厦一条街”、“柏三嫂”、“双井路碎肉”、“长江路小冯”等特色面馆。他们共同拥有“筋道的面条、现涮的浇头”前两个特点,镇江锅盖面用的生面不管是手擀还是机轧,都经过特别加工有股“韧劲”、经煮不烂;当家墩着大铁锅,面汤沸腾,面条丢进区,锅盖压上。接下来就是涮烫面浇头,带长柄的竹漏子盛满食客自选的浇头:腰片、猪肝片、黄鳝(长鱼)片、香干片等(价格不同)配以韭菜、青菜、豆芽、辣椒等素菜(关系熟的食客可以自己多抓些蔬菜),在面锅里涮烫。面条熟了,盛入汤碗(一般以红汤为主,否则第三个特点体现不出来),盖上刚刚涮烫的浇头,再放上一把切碎的青蒜末、香菜末,那一股鲜美脆爽!在“锅盖面”馆拥有以上两个共同特点之外,具有各店个性特点的是“熬透的酱油”:镇江本是酱醋传统生产基地,陈醋摆不坏(镇江民俗总结饮食有三怪:肴肉不当菜、陈醋摆不坏、面汤里面煮锅盖)、过年排队打酱油。面馆买来酱油要再度加工,投进香料(密不外传)深度熬制,要说那家面馆口味好、回头客多,这熬制酱油才是真正的镇店“法宝”。 3 M, o& |+ l$ F% N
在盐城工作期间,熟悉了“鱼汤面”。盐城的饮食制作偏向于“淮扬菜”烹饪工艺手段(待续)
2 r& L6 s' N* V2 y+ W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