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州城像一位古典美人绚丽斑斓的靓装,这儿就像衣裙上那条绿色的素腰带;如果说苏州城像一幅精雕细刻的工笔画卷,这儿就像写意的山水小品。这段描写七里山塘的文字,出自于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经典散文《七里山塘》。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苏州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堪称彼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台湾"中研院"刘石吉)。而山塘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运河的要道,也一跃成为苏州最繁盛的商贸重地,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苏州是江南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是旅游景点非常之多,有些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在城市中心却有一个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七里山塘”,修复后的山塘古街,成为当今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山塘老街是苏州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既有苏州老字号,如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它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姑苏城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二百多座园林,即使在这并不开阔的山塘街的内巷里,于清幽之处竟然也暗藏了一座精致小巧的园林,在狭长的闹市中别有洞天地寻求着一份玲珑剔透的宁静——当然,那是须得游人认真寻觅才能得见真容的。 漫步于苏州,行走在水乡,我目之所及,心之所感,自是楼宇的伟岸,街市的繁华,但也目睹了古巷的斑驳,老城的衰败。面对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看着已经消失殆尽的田园,我时而困惑,时而感伤。 整条街衢,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形形*,鳞次栉比。保存下来的街景与建筑,即有原汁原味的古典神韵,又无可避免地渗透进了许多近现代的元素。街角僻静处的会馆已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遗址;街头拉洋片的民间艺人,身着清朝服饰,留一挂大辫,亮嗓吆喝,与整条街的格调有些不大相衬,毫无疑问,这些又是经由北方传入凑趣的。而咖啡馆与婚纱摄影屋的介入,则是现代人喜欢的小点缀。 可能是老城区整顿的原因,山塘街市民区已经被之前规范多了,几乎有了统一的牌匾,没有了昔日拥挤的景象,还有那些菜农在路两旁卖菜,反倒有些不习惯。 一条山塘河,几座石桥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古朴与典雅。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典型的水上人家。岸上粉墙黛瓦,朱栏层楼,大红灯笼,柳絮笙歌,河中客船货船来来往往,款款而过,像一幅清明上河图。 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这里是欣赏苏州水乡风貌的最佳去处,是堪称经典的油画、水彩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浑然一体。为丹青高手提供了绝佳的写生素材。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 _' g. \# m$ q8 t* w: r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