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5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我市共有14家文化空间入选。
上午,在崇川区幸福街道祖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区内,不少居民前来打乒乓球,这里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免费、便民的休闲场所。居民胡志标说:“生命在于运动,我每天都要打球,这里安排了一个乒乓球室,对我来说太好了。”

祖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地200多平方米,精心打造了“E+4+N”功能板块,其中“E”是指智慧党建平台,“4”包括红色教育空间、银杏文化空间、健康共享空间和残疾人之家。此外,中心还设有图书借阅区、电子阅览区等多个特色功能区,与崇川区图书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依托该平台,社区还开办了国学社,每两周组织一次国学课程,成为群众茶余饭后最想去的“精神家园”。
位于通州区石港镇的石趣书坊,是由体育公园闲置看台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这里藏书量近2万册,设有亲子互动区、漂流书籍等特色空间,将阅读与休闲结合,月均接待读者超千人次。在此基础上,书坊还以四季为主题,打造了“耕读四季”阅读品牌,推出“石趣小剧场”等线上、线下融合活动,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通州区石港图书馆馆长姜莉莉介绍,今年石趣书坊还牵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石港中学团总支打造“石光志愿社”品牌,去到乡村小学,以“图书漂流”的模式,进一步形成校内外阅读合力,为青少年搭建阅读新平台,开启阅读新体验。

包括祖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石趣书坊在内,此次,我市共新增14家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涵盖城市书房、文化馆、剧场、研学中心等多种形态。当前,全市共拥有9家“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74家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3家市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补充”。
下一步,我市还将持续推进文化场馆的建设改造,在城市更新中不断巩固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更多弘扬主流价值、培育文化自信、推广艺术普及、提升生活品质的场所,实现新空间赋能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