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J7 B: ~# Z$ p- u e- H* s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松口古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古镇因地处闽粤要冲,水路发达,自古为商业贸易繁荣之地,在最鼎盛时期,火船码头附近拥有1000多家商铺,每日泊船300多条,登船旅客6000多名,素有“小香港”之称。 
* t9 F0 P4 W$ q, c
松口古镇还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宋末元初,来自福建汀州府各县的民众大量迁入松口,明末清初以后,因当地人口爆满,人们又纷纷迁移到南洋群岛谋生。如今松口镇人口约7万,旅居海外的侨胞有8万多人,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 
; F* D) Y1 U/ y' w- e; {) G
与乌镇、周庄等江南名镇相比,地处梅县东北部的松口古镇显得“深居闺中”,少有人知。这里没有鼎沸人声和接踵的游客,商业气息近乎于无,不过却也因此保留了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古迹风景更是比比皆是,堪称一座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8 `- m$ `+ e9 _; I6 P1 G( f5 E
建于明末的老街两旁,林立着400多间南洋风格的灰塑骑楼,尽管墙体斑驳,银行、码头、星级酒店和粮油店等众多机构商铺的繁体旧字招牌海报仍依稀可辨,游走其中,恍惚间宛如穿越时空,将游人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 d" P/ n2 K" ?" C
位于码头边的松江大酒店,由廖访珠先生于1932年建成,曾是闽粤赣最著名的酒店之一。当年的华侨由松口火船码头坐火船出南洋,或由南洋回国探亲时,都要在这里住一晚,因此也被称为华侨背井离乡第一站和回乡光宗耀祖的落脚之地。 
& k1 z9 _. q$ _! q& d5 q
企炉饼是客家传统手工制作的一种饼干,主要由面粉,橙糖,砂糖,黑芝麻,白芝麻等材料制作而成。由于其便于携带保存,是上个世纪客家祖先们下南洋时必带的食品之一。如今海外华侨回到家乡,都喜欢把它作为手信赠送给亲朋好友。 0 Q% h9 m; Q0 n
因为松口古镇见证了客家人海外谋生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在古镇修建了中国大陆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由名为《家园》的主题雕塑组成,其造型为一棵榕树托起地球,寓意散布全球的客家民系。 0 S( y/ j, N# `! N* P- y
坐落在松口镇梅江河畔凉伞岌上的元魁塔,由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倡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共历时10年才竣工。300多年来,华侨出洋乘船,必经此塔下,这座象征家园的古塔也一直矗立在海外赤子的心中,成为松口人背井离乡创业的望乡塔。
- D) `! r% K' R. \
7 n2 |9 t! D# `) O* R" Z' B H/ j/ a) b/ z$ R) f4 @" j* Y
) @7 v" @. b! t; Y* r$ k. { x: k+ a+ J! M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