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可见,真正决定孩子起跑线的,不是孩子上了多少早教兴趣班。 也不是识了多少字,学了几国的语言。 而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养育孩子的层次,将决定他们人生的高度。 中国父母养育孩子分三个层次,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做法,看看自己身处第几层。 养育孩子的第三层: 放养。 有人说,养育孩子最大的智慧是懂得顺其自然。 可是,很多父母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错把放养当慢养,把放纵当放手。 你觉得教育孩子麻烦,于是把孩子推给老师和教育机构,自己做甩手掌柜; 你嫌孩子太过吵闹,懒得耐着性子教育,直接扔给他一部手机; 你希望孩子能够认真读书,可自己却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刷抖音。 你以为教育孩子就要静待花开,却不知道静待花开之前,还得默默耕耘。 那些你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哪一个生来就天赋异禀,还不是倾注了父母无数的心血。 文理全才武亦姝不仅夺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还成功地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你羡慕她的父母生了一个这么出色的女儿,却不知道,武亦姝的父亲深谙言传身教的道理。 每天下班之后,无论再忙,他都会关掉手机,陪武亦姝一起学习,一起读诗词。 可见,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就在父母,就在原生家庭。 放养出来的孩子,只会野蛮生长,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和精心教育的孩子竞争。 结果,只会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原来,养育孩子的最低一层,是放养孩子。 低层次的父母不知道,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想,“养”的是习惯。 他们不知道,要想静待花开,还得默默耕耘。 他们把“放养”二字,当成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 殊不知,你前半生偷的懒,后半生都得拼命还。 放养孩子,只轻松了一时。 等到孩子长大一事无成,便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最终,毁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养育孩子的第二层: 圈养。 养育孩子的第二层,是圈养,也就是所谓的“精致教育”。 还记得前几年,网上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了热议。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 虽然这名妈妈月薪高达3万多,可是还是依然负担不起五年级女儿的教育费。 女儿为期10天的美国游学:20000元; 请家政费:5000元; 钢琴考级费:每周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育儿成了中产阶级“买车买房”后的新战场。 这些孩子从小就拥有者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是孩子想要学的,伸手就可触及。 圈养下的孩子,大多都能保持不错的学习成绩,而且往往懂礼貌、合规矩、多才多艺。 然而,圈养也有它的短板。 父母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就想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目光只放在了成绩和才艺上。 却忽略了对孩子爱的陪伴,也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有“神童”美称的魏永康,从小成绩优异。 2岁掌握一千多个汉字,4岁就读完了初中的课程,13岁就高分考进湘潭大学的物理系。 魏永康17岁就被中科院录取,可最终,他却被中科院勒令退学。 原因很简单:生活不能自理。 魏永康的情商,几乎为0。 他的母亲从小陪伴他读书,根本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 甚至在他读大学的时候,还亲自给他喂饭。 从东方神童到被劝退回家,魏永康成了现代版的“伤仲永”。 而在他的背后,同样站着无数爱子心切的家长。 都期待着把孩子圈养起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为孩子遮风挡雨。 然而,没有一对父母能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 所以,给孩子更好的爱,不是让他成为温室的花朵,而是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不是把他们圈养起来,而是给他们历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蓝天里自由翱翔。 养育孩子的第一层: 慢养。 圈养的孩子不独立,放养的孩子没规矩,那么,养育孩子的最高层次是什么呢? 是慢养。 还记得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孙俪立的新年愿望: 
她写道: “工作再忙,孩子学业再紧张,也要多点时间一起晒太阳,一起运动,一起看书,一起旅行。” 和精致育儿的家长相比,孙俪的育儿方式少了几分焦虑,多了几分耐心。 她们夫妇俩总是愿意放慢节奏,陪孩子旅行、读书、孵小鸡、打雪仗。 不由得想起著名作家黑幼龙先生提到的一个词,叫做“慢养”。 在他看来,慢养下的孩子,就像一栋打好地基的房子,有着耐震的钢骨结构。 无论孩子未来成功或失败,父母给他的爱都能让他有足够的自信,从低潮中坚定地爬起来。 慢养,就是让孩子在学习“有用”的知识外,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去观察世界; 慢养,就是让孩子在除了成绩优秀、多才多艺之外,还多了独立自主的精神,更能体会到生活细微的“小确幸”。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艾莉森·戈普尼克曾这样说道: 在养育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只是做个“木匠”,而要做一个“园丁”。 他更像一颗种子、一株植物,携带原生基因,同时又有千姿百态的成长可能。 所以,慢养孩子不同于放养, 它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给孩子合适的教育; 慢养也不同于圈养, 它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而是用爱与陪伴,滋润孩子的童年,让幸福童年治愈孩子的一生。 父母养育孩子的层次, 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有一位思想家曾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的确,孩子成长的不同表现,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规划不同,父母的层次不同。 底层的父母,放任孩子,还自诩为“快乐教育”。 最终让孩子放养中迷失了自我,更毁掉了前程; 中层的父母,精致育儿,给孩子最全面的教育资源。 然而却让孩子负重前行,更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只有上层的父母,在给予孩子全面教育的同时,还保留一些不确定性。 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成长。 愿你我都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控者,而成为孩子背后的守护者。 让我们的爱,能滋养孩子成长,让他们成为最好、也最真实的自己。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