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423|回复: 0

[新启东土] 启东:统筹运用各项政策,让更大范围、更多类型的贫困家庭共享发展成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0-2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2020年是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社会救助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启东市民政局统筹运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持续改善基本民生保障,不仅在消除绝对贫困上下大力气,同时将更多的关注聚焦到解决相对贫困,为更大范围、更多类型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制度性保障上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兜底保障,瞄准政策覆盖的“盲区”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启东11944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城乡低保对象7275人,特困供养人员1873人,合计9148人,由民政部门兜底脱贫的对象:城乡低保4448人,特困供养862人,残疾人两项补贴1436人,困境儿童22人,占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56.66%。

按照“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启东民政部门深入摸排,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困境儿童保障,形成兜底保障政策合力,让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户不落”。

据了解,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支撑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在启东已经形成。该体系为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启东市民政局局长陈玲发现,这种“收入型”的贫困救助政策也有先天的局限性:以“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基本不考虑支出情况,无法精准反映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存在政策覆盖的“盲区”。

“‘十四五’后扶贫时代即将来临,尽快建立解决支出型贫困的长效机制,不仅要消除绝对贫困,还须解决相对贫困;不仅要兜住存量贫困人口,更要防止中低收入人群因刚性支出而返贫,是民政部门的当务之急。”陈玲说,为此,启东通过分析支出型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和困难类型,建立了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三步工作法”,分别从“减负、兜底、救急”三个层面精准施策、落实举措,帮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

“靶向救助”,为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减负

我们注意到,许多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原本不属于困难人群,但因家庭成员身患重病发生巨额医疗费用且收入不符合救助条件,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大数据显示,启东每年约有5000人因患大重病住院治疗,报销后平均自负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再加上误工、陪护等支出,毫不夸张地说,因病致贫已经成为当地导致支出型贫困的首要原因。

陈玲说,其中的大额自负医疗费用一直是家庭的“痛点”、社会的“难点”,也是社会救助的“盲点”。“我们针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设计的救助办法,除了保障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低收入家庭等传统民政对象外,将救助的重点确定为上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总额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且达到一定额度的因病致贫家庭,让他们在接受第一轮基本医疗保障,第二轮大重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或慈善援助后,再享受第三轮针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靶向救助”,切实减轻这部分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负担。

在青岛务工的启东南阳镇村民陈东胜,2016年因患慢性肾衰竭丧失了工作能力,实施的肾移植手术报销后自负医疗费8.8万元,加上肾源等费用共计支出50多万元。经测算,他应获得救助金1.74万元。“对陈东胜这样的慢性病患者,一时的救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其家庭申请了低保,可享受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2072元;为其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申请了‘福彩圆梦’助学金,每年救助4000元;申请慈善基金会器官移植专项救助款6万元,同时,村干部积极为他组织了‘轻松筹’等捐款活动。”陈玲说,通过整合资源,构建衔接有效的“救助”链,来进一步提高救助的应急性、时效性,使陈东胜家庭摆脱了困境。

“急诊救助”,探索社会救助的快速响应机制

如果说,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缓解了一部分重病患者家庭的医疗负担,那么,启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的《启东市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则是为因病、因灾、因残、就学等刚性支出费用较大致贫家庭兜底而“量身定制”。

启东寅阳镇林启村32组村民黄红波,于2013年被查出患有肝硬化,丧失劳动能力,与妻子汤健美育有一子一女,均在上学,全家原本享受低保待遇。可是在2018年的低保动态核查中发现,其妻子有工作并缴纳社保,其家庭收入超标,低保待遇被取消,镇、村只能通过临时救助给予援助。《试行办法》的出台可谓“及时雨”,市、镇两级民政部门根据文件,认定其家庭全年无收入,审核发放家庭全额救助金共计30720元。

据了解,政策实施以来,启东共救助支出型贫困家庭295户533人,发放基本生活救助金407.81万元。不仅如此,今年,启东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的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临时救助为枢纽的“急诊救助”模式,突出“早、快、暖、准、实”。截至目前,启东全市共开展临时救助235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5.01万元。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启东市民政局局长陈玲表示,下阶段,启东将继续围绕构建“弱有所扶”的大救助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创新突破,补短板,强弱项,落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丰富保障和服务内容,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短评】

让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户不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扶危济困的德政善举,更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但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指向主要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有限,同时捆绑在低保制度上的惠民政策较多,救助对象退保脱保前、后待遇反差大的“悬崖效应”还比较明显。

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后扶贫”时代,要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构建包括特困和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支出型贫困对象、急难对象等在内的多层次救助帮扶圈,根据救助对象圈层和致困原因,分类实施不同的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形成机会均等化、力度梯次化的社会救助“斜坡”。

同时,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纾民忧、解民困、暖民心,让救助更有温度,更具人文情怀。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做法,积极发挥多元主体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把困难群众向往的民生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实景。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3-31 15:18 , Processed in 0.211279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