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保险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90后普遍能够接受健康险,比如医疗险、重疾险、意外伤害险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健康险在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因为这种保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一旦提及储蓄型保险,大多数人脑袋则直接摇成拨浪鼓。我想说储蓄型保险还是有其价值的。 课堂上,很多老师曾敲着黑板说,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的三驾马车,然而在现实中,保险却一直处于歧视链的最底端。有时候人的感知也是挺有意思的,当我们单独提“保险”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骗人的,骗人的”。但是当把“银行、证券、保险”放在一起的时候,保险却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 同样的保险,不一样的人生,然而,无论是储蓄型保险也好,健康型保险也罢,你以为保险只是单纯的救世主或是伏地魔吗?其实我们所有投入的保费对保险公司而言不过是一份份“资金”罢了。资金不断滚动,钱才能生钱,保险公司也才能够对投保人有超额的赔付和稳定复利。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保险公司对资金的运作能力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强得多,所以他们才敢于将赔付条件或者现金价值白纸黑字地写在合同里。 我从来不认为保险是万能的,相反,保险只是篮子里的一个土豆而已,你可以往篮子里同时多放几只鸡和几个鸡蛋,但是一定要意识到鸡飞蛋打的风险,只有土豆,在有鸡有蛋时可以当个素菜,没鸡没蛋时还能当主食顶饱。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储蓄型保险?请注意,这里的储蓄型保险,是指不包含保障利益的储蓄型保险,即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目前主要是增额终身寿。 增额终身寿,乍一听像是一个保额不断递增的终身寿。不过虽然也提供身故保额,但是身故保额和保单的现金价值差不了多少,不像定额终身寿可以提供比较高的身故杠杆。也正是如此,增额终身寿没有太多的风险保障成本,主要是用于储蓄增值。 增额终身寿的“增额”,是指保单的有效保额每年以一定比例复利递增,一直持续终身。目前市面上比较优秀的增额终身寿,预定利率是3.5%。这个点上看,增额终身寿其实是一个“现金流规划工具”。大多数时候在缴费期满后,现金价值就已经保证回本了。 保单的「现金价值」,代表保单具有的价值,通常体现为解除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应当退还给我们的钱,类似银行存款到期时的“本息和”。现金价值的金额,会以具体的保单年度和数值写进合同里,安全确定,保证兑付。 增额终身寿,非常适合用来做5年或10年以上的长期储蓄规划,而且不用担心利率下行的问题。 储蓄的方式确实很多,但安全保本的选择只有两三。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短期和中长期的资金进行不同方式的储蓄规划,最后收获稳稳地幸福。 / B1 _* W+ l/ C7 e# A) s
) r& t5 E& S6 z3 E- A. T& i/ X- {/ w2 a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