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90024|回复: 0

[普法说案] 12岁附条件入刑,能否防住低龄犯罪?法官、专家释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12岁附条件入刑,能否防住低龄犯罪?法官、专家释读  近几年屡屡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施害人因不满14周岁而逃脱刑法制裁的事件,引起公众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过高、标准过死等方面的讨论。
  去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其中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报记者走访了法院法官和法学专家,他们对这一规定可能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解读。
  有何新规定
  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下 12至14周岁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次修改,从条款本身可以看出,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并非是一种普遍性的下调,当中做了极其慎重的限制:
  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要符合几个条件:一,犯的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二,结果是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三,主客观方面综合评价要求情节恶劣;四,程序上要求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这意味着只有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属于例外追诉的特殊情形。
  为什么要变
  回应社会关切符合现实需求 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许兰亭看来,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修订,对有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的普及,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呈现出一种普遍的‘早熟’。但原来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及以上才负刑事责任,这使得个别‘熊孩子’有恃无恐、不知敬畏,犯下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非常严重的罪行,但又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受害人很不公平。”许兰亭说
  在2019年10月20日发生在大连的13岁男孩蔡某某性侵未成,杀害10岁女孩并抛尸灌木的恶性案件里,蔡某某就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冷漠与“心机”。根据媒体披露出来的信息,蔡某某身高1米70,体重70公斤以上。杀人后,他将警方现场办案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并谈论起这起凶案,一方面强调自己虚岁14岁,一方面疑似释放“自己只是路过、不小心留下不利证据”的信号。
  许兰亭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标准能够让这些“坏小孩”有所敬畏,不仅对低龄未成年群体作出警示,也是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抚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益阳沅江市12岁男孩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打后心生怨恨将母亲用刀杀死;2020年4月14日,安徽郎溪一12岁男孩将一10岁女孩杀害,并弃尸于灌木丛中……
  北京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任莉华从事未审工作20余年。在她看来,一桩桩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发生,确实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行为人因年龄不够无法得到实际惩戒,才会在社会上引发巨大的讨论。
  任莉华法官曾经审理过一名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的16岁男孩于某,因被害人反抗,于某持刀刺扎被害人身体多处,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案件开庭时,于某母亲给死者家属下跪哀求,父亲也在一旁痛哭流涕,身材高壮的于某却稳稳地坐在那里,毫不动容,期间还打了个哈欠。这一幕曾给任莉华带来认知上的冲击,“个别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冷酷,比成年人更甚。”
  任莉华也表达了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赞同,认为相关修改符合现实需求,既回应了社会关切,其审慎的态度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哪些待明确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理解 究竟是指犯罪行为还是罪名本身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许兰亭教授和任莉华法官提出,该条规定正式实施前还有一些细节尚待明确。如条款中对于“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理解,究竟是指犯罪行为还是罪名本身?
  任莉华法官打了个比方:抢劫过程中把人杀死了,最终法院会以抢劫罪论处,而不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实际上行为人发生了杀人的行为且造成了致人死亡的后果,这就是罪名和行为的区别。
  尽管全国人大法工委在《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中曾明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但任莉华认为,不能想当然的将此答复意见沿用到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规定中。此外,“已满十二周岁”究竟是指犯罪时的年龄,还是刑事立案时的年龄?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许兰亭教授还提出,条款中“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当中的“特别残忍”的认定,在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解分歧。而对于条款中“情节恶劣”的表述该如何理解,同样需细化规定,从而避免司法实践对“情节恶劣”宽泛理解以致降低适用门槛或对相关犯罪情节任意拔高认定。
  此外,许兰亭指出,“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作为追究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程序性要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如何核准追诉,律师能否参与等,其条件和程序亦有待进一步补足、明确。
  将来会怎样
  刑罚只是手段 教育矫治需要一套科学司法保护体系
  “德国刑法学者李斯特指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离不开未成年司法的社会合力。对于未成年人所犯恶性刑事案件,刑罚处罚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许兰亭教授提醒,降低入罪门槛只是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中的一环,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才是应当贯彻始终的根本。在当前司法背景下,建立健全专门的、全面的未成年犯罪社会矫正体系,进一步完善低龄未成年人矫治措施,或许相比单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更加行之有效。
  “刑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莉华法官也提出,相比事后惩戒,如何更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坏小孩”们进行教育矫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需要一套系统、科学的司法保护体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各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据悉,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加强了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延伸追问
  刑事责任年龄还应该降到10岁?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一经发布,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多数网友持赞同的态度,认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毕竟未成年人现在都太早熟了”。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12周岁还是太高,应当降至10岁,甚至有网友提出杀人等恶性犯罪就不该做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
  对此,任莉华法官回应网友说,要“考虑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理性看待问题”。任莉华表示,纵观世界各地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起点最低的是新加坡、瑞士等国家,规定为7岁;起点最高的是比利时、卢森堡、巴西等国家,规定为18岁。多数国家和地区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在13岁或14岁。
  此外,从法律体系的贯通性上看,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即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调了2岁,从之前的10周岁下调到了8周岁,这意味着8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从事某些简单的民事活动。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总则编吸收了这一规定,同样将8周岁作为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限。由此可见,2岁的下调幅度在法律体系上也是贯通的。
  任莉华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重在教育预防,而非事后惩戒。无论是比照其他国家,还是根据我国司法审判的实际情况,12岁的年龄限制都是合适的,科学且理性。
  刑法修正案(十一)之前的案件可以追溯吗?
  大连13岁男孩蔡某某因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大连警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于2019年10月24日通报:依法对蔡某某收容教养。
  刑法修正案(十一)表决通过后,有网友便提出“蔡某某案是否可以追溯”的疑问?对此许兰亭教授表示,“法不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不会被打破。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1-22 23:49 , Processed in 0.21951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