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试行推广
截至2024年7月底
崇川主城区加装电梯
共计获行政审批202台
目前施工完成189台
“建得好”如何实现“管得好”?
19日,记者展开专访
“我们在主城区能成功加装好第一台电梯并安全运行到现在,说真的,新桃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徐锦林功不可没。”19日下午,记者来到崇川区虹桥街道桃坞路社区采访时,社区城建主任陈越手指着新桃园3幢3单元运行5年依然显得明亮整净的漂亮电梯,话语很是欣慰,“新桃园能成为全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小区,再次说明了‘领头雁’的作用无可替代。”
新桃园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小区建筑总层高6层,每单元有住户12家,以老年人为主。
“安居才能乐业。小小的一部电梯,让老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对百姓来说,幸福感、获得感,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小区居民沈先生的一番话,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2019年新桃园开始率先试行加装电梯时,市里还没有出台相关文件,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在主城区先试先行,一试,就试出了这项工作的难度。”陈越回忆说,“幸好有徐锦林这位热心业主出面,他不厌其烦地一趟趟地往行政审批局、住建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跑,凭着一股犟劲终于办完各项手续,拿到了批复和许可。回想最初历经的那些曲折,再看看居民们现在的惬意,值了!”
未料,被众人夸赞的徐锦林老先生,却转头夸起市住建局物业处负责人周海云。
“老周才是带队的‘头雁’!小区地下的管网、头上的高压线,动哪块不是硬骨头?不夸张,这事能成,跟老周把分外事当自家事操办密不可分。”徐锦林赞不绝口。
电梯共建到位了,共治共享咋落实?徐锦林透露了“秘笈”:加装电梯涉及12户居民耗资50万元。按比例分摊,一、二楼无须出资还有补贴;电梯每年产生电费600元和电梯保养费用4000元由3楼以上住户均摊,无一人欠交;更重要的是,由于选用了高品质电梯,5年间没产生一分钱的修理费。
“老小区加装电梯是一桩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不夸张地说,也是切实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民心实事。从我们怡园北村此前加装电梯颇为曲折的过程来看,只要小区居民换位思考多为对方想一想,着眼于整个小区生活环境和设施的提升,一些不愉快的事儿就完全可以避免。”19日下午,记者来到怡园北村采访时,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坦率地说。
的确,老小区加装电梯,有时候不仅仅牵涉到所在楼幢单元楼住户的切身利益,有时,也会在“共振”中触及其他楼幢住户的利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不同利益诉求发生“迎头碰撞”时,关键是要看其诉求是否合理,个人利益有没有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这是老小区加装电梯里绕不开的“节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怡园北村41幢3单元加装的透明电梯美观且大方,漂亮的连廊将对应楼幢的住户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明显的档次,显得十分高大上。而在此前,这幢于2009年投入使用的居民楼,是无电梯多层住宅,老人和小孩上下楼梯不堪其累。
“2021年4月,在单元楼牵头人发动下,该单元12户业主填写加装电梯申报表,并于同年6月通过审批。随后,展开电梯安装工程。没想到,北侧的业主以影响通风和采光为由予以阻挠,无奈之下,41幢业主将阻挠者告上了法院。”在楼下,一位居民感慨不已,“所幸,数次诉讼过后官司还是打赢了,拖了3年多的‘电梯梦’终于圆了。”
这是崇川区首例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案例,为今后解决此类难题提供范例。它的意义在于: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从此真正变得“有法可依”。
“历尽风波加装成功后,从共建,到共治,再到共享,怡园北村对加装电梯的管理和维护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路径。”怡园社区工作人员说,“业主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前后楼相邻业主本应互相理解、团结互助;后期产生的费用分摊和维护管理,也体现了法治精神前提下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当天的采访中,记者还分别走访了南园社区的银花苑、板桥社区的龙王桥新村老旧小区加装现场。
“社区已有两台电梯加装到位,还有不少居民正在递交老小区加装电梯的申请。在已加装到位的电梯建设过程中,说实话,我们的网格员操碎了心。虽然业主是申建主体,但是,社区全程都没缺位。”南园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主任金霞向记者介绍,“一次,施工单位因施工不慎损坏了地下埋设的污水处理管道,居民意见纷纷。网格员秦宁接到业主投诉后,立即将有关情况向街道、社区领导汇报,同时紧急找到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和市政专家展开现场勘察,锁定受损污水井准确位置及时补救。”
在龙王桥新村小区,事后的电梯运营成本分摊和维保事宜上,大家也都是尽心尽力,没有人藏有私心,说三道四。一位业主向现场采访的记者提供了一张缴费清单,电梯每月产生的电费除了按比例分摊,还对无人居住的空关房予以免费。
记者在采访中同时了解到,目前运营的加装电梯,得到承建方承诺的技术保障。
“2019年起,我市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截至目前,崇川区共有202台电梯完成审批流程,其中189台已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另有13台正在陆续施工中。”19日下午,崇川区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朱卫国结合有关数据在现场介绍,“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我们提前介入预留基坑、管线迁移等相关工作。针对一些老旧小区居民间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我们要求街道和社区主动作为积极搭建会商平台,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补贴申报工作。只要资料齐全、意见一致,确定了补贴分摊系数后提交申请,我们及时将材料报送财政局,确保资金尽快全额补贴到位,迅速发放到居民手中。”
“电梯要装好更要管好。对于后续管理,作为牵头单位崇川区住建局将做到‘两手抓’。结合即将实施的《南通市市区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细则》,在前期指导街道社区做好费用分摊的指导工作,确保居民应参与、尽参与,并形成一致意见。同时,与市场监管局及时对接。电梯注册登记使用后,市场监管局作为特种设备管理单位将迅速纳入其管理体系,为后续保养维护提供安全保障。”朱卫国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