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巷轶事 五十年代初的南大街,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林立,碎石铺就的石子路,两边是一些小店,或者是低矮的民宅,偶而有一座二层楼房,大多变成雨迹斑斑的粉墙黛瓦,电线杆林立,晚上昏暗的路灯发出弱弱的黄光,沿街两侧分布着许多小巷,四通八达。
南大街长桥以南拓宽改造后许多小巷子从此消失,其中就有马家巷。巷子不长,是连接西寺路和南大街的主要通道。 马家巷东头有一座“土地庙”,没有香火,敞门,用木栅栏挡着,一到夜晚乌灯歇火,漆黑一片,庙里的三个泥菩萨坐在那里勒头巴眼的,十分吓人,夜晚我一个人不敢从那走,实在没法经过就紧闭双眼。 马家巷最东头原是“理先生”办的私立“明义”小学,解放后收归国有,改名“南街小学”。这也是曾经位于南大街的唯一一所学校。 这个学校很小,设施也十分简陋,总共两间半教室,一间较大的教室在东南角,这是一、二年级的复式教室,就是两个年级在一间教室里,各用一半,一位老师,教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在这个教室的后面,是三年级的“半间房”教室,就几排课桌和长板凳,前面支一块黑板,从这里有个门往西是教师办公室和四年级的教室,还有一个泥土地面的小操场。 南街小学有四个老师,尹璞、单楚樸、于世勤三个女老师,只有冯祖鋆校长是男的。 11岁的我经常去南街小学看学生上体育课,一次冯校长问我怎么不上学,我说没有钱,过了几天冯校长通知我来上学,原来他向教育局报告了我的情况,获批全免入学。从此我终于闻到了课本的油墨香,与同学们一起上课、游戏。在南街小学上学的三年中,我努力学习,门门功课名列前茅,当了班长,成为班主任单老师的得力助手,深得老师的喜欢,一次中午我没有回家,单老师得知是家中没有吃的,立即去买了两个包子给我,当家中生活困难揭不开锅时,老师又发动全学校的同学为我捐钱捐粮捐衣,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更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做人道理。 1965年我已经是一个解放军战士,回 南通休假时特地去看望了病退在家的恩师单楚樸,令她十分欣慰。 在我们南街小学对面有一个老虎灶,自从住到马家巷,每天的喝水都在这里灌,那时买一热水瓶开水一分钱,时间长了,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对老虎灶女主人的身世有所了解。原来是夫妇二人经营的,在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女主人身上,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经营老虎灶,那时南通没有自来水,老虎灶的水全部取自濠河,每天都会看到她拉一个板车,上面放6只木水桶从马家巷经西寺路去公园二桥下的濠河边水塌子处取水,再一个人艰难地拉回来,每天要拉四车,遇到下雨下雪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每次上学途中看到她总会不由自主地帮她推一把,她也会汗流满面回头示谢。 一个人含辛茹苦,辛勤劳动,就靠一分钱一瓶开水的微利小生意,将两个儿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大儿子在南京一大型国企工作,小儿子在内蒙包头钢铁厂任工程师,都成为国家干部,令周围邻里羡慕不已。忽一日听说她小儿子在指挥吊装设备时钢丝绳拉断被砸因公殉职,真是晴天霹雳,处理好儿子的后事,回来后继续拉车烧水,但头发明显白了许多。 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但她躬腰拉水的形象至今仍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2022.3.10.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