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一种新型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技术—— 密网支架置入术(即血流导向装置) 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为患者解除了颅内“不定时炸弹”! 1 } X$ Y+ o6 S* B6 U
) x- N' B O: e; J- ^# g8 A 血管内的“危险分子”,随时可能破裂出血 1个多月前,74岁的吴奶奶(化名)因头晕、乏力入院治疗,老人的核磁共振(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进一步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有两枚动脉瘤,大小分别为2.4*3.4mm、2.5*3.6mm。
5 H& N* g8 e1 B9 }1 e N2 l; P- Y% E3 q$ l# g- _( S
$ ]% b6 b& x2 h v3 A
' Y( W: q, P; x8 F2 A; E3 m “受血流冲击、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感染等因素影响,血管异常膨出形成动脉瘤。一旦破裂,血液就像洪水,沿着蛛网膜下腔,扩散到整个大脑,威胁生命安全,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神经外科(二)主任吴中华介绍,相较于单发动脉瘤,多发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结合患者的动脉瘤情况,神经外科(二)团队决定为老人采用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疗法——血流导向装置,重建载瘤动脉血管。
7 o7 q v2 ]* K w& F+ j9 j# K1 x8 S" i. D. D/ v/ L9 H/ J
变“填坑”为“铺路”,巧拆颅内“不定时炸弹” 手术经右侧桡动脉入路,在微导丝的配合下将支架导管超选越过动脉瘤,跨动脉瘤成功释放1枚密网支架,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流入动脉瘤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 _: X6 R+ l- c u8 e
O _ d) ~6 P1 U6 j% h% p0 \8 B, n
▲模拟图:血流重建后,膨出的动脉瘤将会逐渐消失 密网支架,又被称之为血流导向装置,是由数十根显微的金属丝编织而成,导丝非常细,网眼非常小,柔韧性也很好,贴附在载瘤动脉的血管壁上,将原本应该向动脉瘤内冲击的血流引导至远端正常血管内,实现动脉瘤颈部的‘血流重构’,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同时瘤颈口处的金属丝类似脚手架,可以促进瘤颈口内皮化,促进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破裂风险及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便于操作等优点。 血流导向技术是当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先进方法,对于相邻相近的颅内多发动脉瘤,尤其是部分宽颈动脉瘤、大动脉瘤、复杂动脉瘤,疗效明显。目前,医院已成熟开展此项技术3年多,开展了各类密网支架植入手术,为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健康小贴士 3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长期患高血压、长期吸烟、酗酒史及动脉瘤家族史人群,应定期检查脑血管情况,通过无创的头颈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排查颅内动脉瘤。 当发生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丧失,要警惕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并及时诊治。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或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等,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 “脑子进水”不是戏言,真的是病! ; @' J2 \$ n- M8 }/ ?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