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
由如皋籍导演陈颖心
担任编剧并执导的剧情片
《巧克力和酥油花》
在国内正式上映
鲜为人知的是
这部电影从开始创作到面世
前后长达14年
凝结着创作团队的
巨大心血和智慧
13日下午
如皋籍导演陈颖心
将携这部新作回到家乡南通
邀请江海小记者和南通文艺界人士
在UME影城(南通中南CBD店)
共同观影
并就观后感进行相关交流
这部以中国藏区高原和公路为背景的“少年版川囧”,长达95分钟,主要讲述了成长背景迥异的两个12岁少年独自旅行时偶然相遇,在广阔无垠的青藏高原上结伴同行的故事。他们一个来自都市,一个来自藏区,一个逃避压力,一个奔向未来。萍水相逢后,他们决定帮助彼此完成各自的旅程。在这段旅程的终点,他们也收获了更为重要的东西——成长。
此前,该影片已成功获评第四届北京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评审奖”、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原声音乐奖”、第11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第21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儿童电影”等国内外多项电影大奖,堪称“未映先火”。
本周六下午,在江海小记者总站的支持下,陈颖心将回到家乡南通,与江海小记者及家长朋友进行面对面的观影交流。届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内金牌编剧张冀将亲临活动现场,与南通观众见面。
该电影在上映前,已在北京、西安、成都、常德、吉首等地提前启动了包场放映,在广大家长和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6月21日,记者连线陈颖心,作为家乡媒体独家解密影片背后的创作心路。
“15年前,我还是一个影迷,但心中一直有一个电影梦。那一年我辞掉工作,卖掉房子,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学习。”然而,陈颖心很快明白,电影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毕业两年后始终无法真正接触到电影工作的她,前途灰暗,陷入人生的低谷期。
2010年,她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藏地的旅途。这是一场放空自我的旅程:把自己交出去,交给天地大自然。“当时,我怀揣仅有的4000元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没有确定归期。”旅途中,陈颖心遇见了前往朝圣的人们,在牧场住在黑帐篷,在一个又一个的寺院挂单,在一位尊者的家中结识了年纪相仿的比丘尼法海,又一起前往五明佛学院寻找可爱的小喇嘛……两个月的光阴里,他们每日探讨人生哲理。“古寺青灯、粗茶淡饭,但他们眼睛里却常常透出单纯清亮的光,那样的赤子之心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孩子们,一时间让我竟真的忘却了远在城市的烦恼。”那一刻,陈颖心有了拍摄藏地题材电影的想法。
从藏区采风回来后,陈颖心带回了数百张藏地风光照和人物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藏地百姓的眼睛,干净、纯粹。尽管物资匮乏,但他们自有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放心灵的方式,那是一种真正带来内心宁静的力量。”通过旅行,原本焦虑的陈颖心逐渐开始学会慢下来,许多的杂念就像尘灰一样被一点点清空,天高地阔的自然环境让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旅行结束后,我没有原来那么迷茫和焦虑了,逐渐变得豁达松弛,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力量,这种改变很难用语言描述,我希望通过电影来呈现出来。”带着这份信念,2012年,陈颖心完成了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剧本的创作。
“巧克力代表都市文明,酥油花属于传统文化,这也像极了从前在都市里忙忙碌碌的我和高原上自在安乐的藏地人。而我更愿意从两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一条脚下觉醒的心路之旅。”打磨剧本,海选演员,最终在2019年7月,电影正式开拍,藏地电影工作者也加入其中,和陈颖心携手并进。
“我们在甘孜和青海取景,将藏区灿烂的人文艺术和甘孜壮美的自然风光交织相融,力求使观众沉浸式体验360度全景大美西部。”陈颖心认为,川藏之美,不仅在于山河林川之灵,更在于人文艺术之魅。在影片中,热贡唐卡、塔尔寺酥油花、海南藏族成人礼等非遗文化被忠实记录下来并展现在观众眼前,期盼能为热爱自然与人文的观众带来非凡的视听享受。
5月底,在电影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片后,甘孜文旅局网红局长刘洪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主动为该电影打CALL,“治愈系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在四川甘孜等地取景,将自然之美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甘孜的蔚蓝天空、茵茵绿草无不令人心生向往,对甘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先看看这部影片一饱眼福。”
从2010年的夏天前往藏地采风,到2024年的夏天电影正式发行,经历了漫长的14年,仅剧本创作就反复推敲了十余稿。这期间,陈颖心完成了从广告人到电影人的蜕变,从一个年轻女孩变成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妈妈,甚至她风风火火的爆脾气也变成了风轻云淡、懂得自洽的慢性子。
“这当中的波折,可谓一言难尽。”陈颖心告诉记者,14年间,她经历了最初的投资公司解散、自己怀孕生产、高原反常的天气、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难,在电影拍到一半时被迫“升级”成为出资方,最终排除万难,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制作。
影片的监制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牌编剧张冀。从同事到家人,14年间一路同行,他见证了妻子陈颖心对于这部电影的倾情付出。“这是颖心的首部电影处女作,也是我们的首次合作。”张冀强调,这部电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电影,没有强烈极致的情感冲突,没有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没有大腕级的明星出演,两位主角都是没有任何影视表演经验的素人,讲述的是一个都市少年与一个藏地少年偶然相遇、结伴而行、共同成长的故事。故事没有发生在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而是川藏地区的边陲小镇,是有别于商业片的一种“小而美”的存在。
在遭遇到资金危机时,张冀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和妻子并肩而行。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负责人、中国导演青葱计划的导师,张冀说,“推动电影多元化、扶持有想法的青年电影人是职责、也是初心。”
近年来,中国儿童电影依然以动漫为主,除了政府扶持的项目外,真人拍摄很少,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的出现难能可贵。“让每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尽量远离商业规则的裹挟,保持创作的初心,少一些套路、模式和算法,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冀说。
“这十几年,尽管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但我想表达的东西没有变,我想拍摄这部电影的信念一直没有放弃。”陈颖心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但会多一份从容与享受。路还是一样的路,心境却不同。“我至今还记得14年前在藏区采风时一位年长的喇嘛所说的话:追求的本身就已经很有意义。以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足矣。不去想结果,因为追求的过程已包含了结果。”
6月18日,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首次走进中国传媒大学放映,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同学在电影结尾时被感动落泪。“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返璞归真的电影,这是一部积累多年且非常真诚的创作。”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陆嘉宁说,此前她已经受邀看过一遍,即使已经知道了故事的走向,但在观看第二遍时依旧被打动并沉浸其中,细节非常耐看。
这部长达95分钟的电影,讲述了成长背景迥异的两个12岁的少年独自旅行时偶然相遇,在广阔无垠的青藏高原上结伴同行的故事。他们一个来自都市,一个来自藏区,一个逃避压力,一个奔向未来,萍水相逢后,他们决定帮助彼此完成各自的旅程。在这段旅程的终点,他们也收获了更为重要的东西——成长。
少年眼中的世界,自然流畅的故事,大自然的壮美,恰当适时的音乐,质朴中充满智慧之光,让《巧克力和酥油花》成为时下不多见的青少年电影佳作。“清新”“治愈”是看过《巧克力和酥油花》的大多数观众共同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焦虑被影片深深抚慰了。“这是一部单纯的电影,单纯得令人感动,尤其在我们喧嚣的当下。正因为它的单纯和朴素,让它成为一部很高级的电影。但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或者儿童片,它的朴素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学性、哲学性,我们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的电影了。”中国著名导演张一白在观影后感慨。“这部影片质朴的力量,非常打动我。”华语电影金牌制作人覃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提前观影的人群中,陈颖心的女儿是最特殊的一位。“看完后,她说这是一部美食电影,因为里面有巧克力、拉面、烤肉、包子等。”女儿的回答让陈颖心有些意外,但又十分欣慰。“我们就是希望通过电影告诉孩子,生活是多元的,童年绝对不仅仅只有考试这一件事。”
记者了解到,这部电影早在2019年8月15日就完成了拍摄。“尽管影片中反映的内容已经过去了5年,但其对于教育中内卷的反思,放在今天依然是及时的。”陈颖心透露,一位初一孩子的家长在观影后表示,这个片子很真实,看完电影后,他决定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听到这样的观后感,陈颖心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推荐书中,给出了这样真诚的推荐词:“《巧克力和酥油花》以其纯净而真挚的童心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民族间的和谐与友谊,映射出国家教育部门推行的减负政策的深远意义。影片不仅是对良性代际沟通和亲子关系的一次温馨提醒,更是对高质量家庭互动的深情呼唤。此外,本片深入挖掘并展现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西部藏区那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光,使得电影在讲述一个巧妙故事的同时,也承载了厚重的社会意识、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是一部给成人看的儿童电影,给孩子看的成长电影。我们会在电影院等待更多有缘人前来观影,和我们一同开启一段全年龄段的治愈之旅,用心感悟和探讨生命、爱和关系的价值。”陈颖心说。
来源: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