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824|回复: 0

[随便港港] 宋 捷 ‖ 四个维度,一个时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云裳之梦》《任港记忆》两本油墨飘香的新书,前几天在南通超力印刷公司装订车间下线。

此前,《遇见崇川》和《南通人在上海》两本新书,也已分别由文物出版社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4本总计百万余字的图书,是我和我们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精心采写和编辑的。新书赶在2024年上半年面世,作为一份礼物,纪念南通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港口城市40周年。

选择4个维度,来纪念一个特殊的年份,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创作的偶然,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隔40年,报纸虽然有点模糊,但刻在人们记忆深处。

1984年,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是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名列其中。巧的是,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84年盛夏时节,我大学毕业本已留沪工作,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记得那是当年8月24日,在南通籍企业家董竹君创办的上海锦江俱乐部,43岁的南通市市长张佑才,身着一套棕色西装,意气风发地向全世界发了一张“英雄帖”:南通张开双臂,欢迎各路英豪加盟。年轻的市长热情诚恳,目光灼灼。要知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的名字在“国家战略”中出现,我还没听说过。

△1984年8月,笔者和一起创办文学社的刘擎同学。如今,他已是海内外知名网红教授。

我和吴强等8位不同专业的大学同学,心潮被源自中南海的开放春潮激荡,结伴来到当年还很荒芜的三里墩,加盟复办方7年的南通纺织专科学校。次年,“南通纺专”才升格为南通纺织工学院。

不仅是大学同学,同一年毕业的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同学们也百川归海。1978年秋天,通中百废待兴,面向市区23所中学招生,办了两个理科班,并从南通市一中、二中、三中等学校,引进何广余、周天、羌以任、程达刚、宋方等名师,80多名学子赶上这列时代的列车。高中两年,加上本科四年,正好在1984年夏天毕业。许多同学和我一样,放弃了北上广,怀揣报效桑梓的情怀,回到家乡迎风起舞。理科班就读于后来入选985和211名牌高校的同学,大约有一半回到了故乡。

开放之初的南通急需媒体人才。1984年底,报社和电台联合面向全市公开招聘记者编辑。我虽为一个工科生,对文字却有较深的情结。在大学里教书两年后,我抱着一本习作剪贴本,来到报社毛遂自荐。当时学校不肯放人,报社总编辑贾涛根先生亲自出马,到学校协调。就这样,我成为南通日报社首批两位跑开放条口的记者之一。

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幸运地赶上了南通对外开放的序章,有幸见证了40年对外开放许多波澜壮阔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勤奋的记者,我就像只小蜜蜂,带着多彩的梦飞舞在时代的花丛中。南通第一家日资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业,我没有赶得上。但是,首家中美、中法、中韩合资企业,以及首家新加坡独资企业、首家无限期合资企业的开业,我都赶上了。我将采来的花粉酿成了甘醇的蜜,第一时间与读者分享着这些企业落户南通的故事。38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手上的笔从来没有停下过。驿动的心,跳动的笔,始终为开放而歌。特别是在江海晚报社总编辑岗位上,我抓住时间节点,两次策划记者北上南下,纵横于同期贴上“开放”标识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深度采访,寻找亮点。

去年春天,在职业生涯告一段落之际,我将自己40年心血凝结成的50多万文字结集出书,接着开始思考谋划系列图书,从几个维度,透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一个群体在大时代的变迁。

我想到的第一个题材是开放型经济。在南通实体经济中,服装鞋帽行业是开放的前沿阵地。南通力王有限公司是江苏第一家投产的中外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南通服装行业呼啦啦办了许多合资企业,曾出现“百鸟争鸣”的喜人局面,每家企业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作为东华大学南通校友会会长,纺织服装业也是我较为熟悉的领域。1984年,母校在国内首开先河,开设服装设计和服装模特专业,正是我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纺织报》《文汇报》等报刊上率先披露这则消息的。

令人欣慰的是,为40年南通服装业立传的想法,得到江苏省服装协会副会长、南通市服装协会会长蔡建华先生的呼应。从就任会长那天起,他就想出一本书,系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服装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故事,一起回顾南通服装业的历史变迁,见证南通服装人的智慧创造,透视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服装产业的华丽蝶变。

40年40人,40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当我给南通服装界40位大咖撰写颁奖词,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时,我深深地感觉到,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时代的发展史。40年前那个源自中南海的英明决策,影响了南通和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他们40年来个人和企业的巨变故事,鲜活地流淌在我和鲍冬和、梁天明、吴雪琪、云墅等写作团队的笔端。

第二个维度是“在上海的南通人”。黄浦江畔读书四载,我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感情。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大上海的发展史中,闪耀着许多南通人筚路蓝缕、开拓奋进的身影。尤其是开放的40年,许多南通人在家乡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到上海深造,深度融入上海,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江海骄子灿若星辰:顾锋、袁正宏、刘晓红、曹夕康、陈丹红、朱美芳、卢新华、毛颖、宋冬雷等等。当江风海韵汇入上海海派文化洪流之中,我们的笔端气象万千。我和叶国、张坚、赵彤、周朝晖等同事,用非虚构的文学叙事,讲述了45位南通人在上海的精彩故事。

故乡崇川是我们致敬南通不可或缺的维度。17岁之前,我一直在港闸生活。大学毕业回通后,长期工作生活工作在崇川。区划调整之前,我曾和团队为港闸区编写过《追梦港闸》《风情唐闸》等6本口袋书。2020年7月,新崇川诞生以后,我一直想谋划一本全景式展现新崇川新画卷的图书,得到崇川区委、区政府的热情呼应和鼎力支持。我组织张坚等深耕崇川多年的资深文化人,对崇川的历史掌故和人文风物系统梳理,力求美文呈现。新书四卷,煌煌40万字,120篇散文,数百幅精彩图片,或温故,或思贤,或博物,或看景,在碎片化阅读和读图时代,努力给读者全新的体验。

开放的港口是我们致敬时代的第四个维度。40年前,我常常站在“东方红”江轮甲板上眺望上海,曾是“那时慢”的见证者。23年前,当开航整整一个世纪的长江申通线宣告停航时,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在报纸上策划过《百年申通线退出江湖》系列报道,还深情写下一篇社评《别了,世纪航线》。伴随着沿海大开发、过江大通道建设的强势推进,呼应市民对濒江生活岸线的憧憬,南通港和任港老港区迭代转型是历史的必然。面对呼之欲出的北滨江景观带,徐仁祥、沈玉成、黄俊生等前辈和我应邀为任港湾4大景区12个文化新景命名。在此基础上,我们用7种颜色串起7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之前,都由著名诗人、资深媒体人俞挺精心创作一首诗歌,策划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化地标书《任港记忆》,深情讴歌任港这片多情的开放热土。

4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我选择的四个维度,也只是江海大地沧桑变迁中的四朵浪花,但它们飞舞的曼妙身姿,却映射出一个巨变的时代。

哲学家罗素说过,人生是一条河,一路蜿蜒曲折,从起点直至终点。回首自己流水般的日子,从童年时的懵懵懂懂,到青壮年时的奔腾奋进,再到半百以后的平缓开阔,每一河段都历经冲刷洗练,经受各种考验。万幸的是,自己这条小河赶上了时代大潮,幸运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河流之中。

大江东去,风云激荡。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以4本图书,从4个维度,致敬一个时代,致敬一座城市和每一个奋斗者持之以恒的开放姿态。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4 00:41 , Processed in 0.21193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