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7102|回复: 0

[新闻快讯] 课间10分钟被约束?教育部发声:坚决纠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
“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就此采访了
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

这位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这位负责同志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同时,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事实上,“安静的课间”并非新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要如何破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解到

在上海,不少学校都已开展探索

通过各种方式

让学生尽量在课间十分钟

也能走上操场

在阳光下尽情运动、游戏


1

课间十分钟不同年级分批次到操场活动

一年级在进行走跑结合的游戏,二年级、三年级在玩“一二三木头人”“姥姥,姥姥,几点了”“贴膏药”等游戏,还有的在跳绳、扔沙包、跳圈、玩数字游戏……这是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的大课间游戏时间,在9点至9点30分的半个小时内,每个年级的孩子都可以在操场上尽情游戏。

2

一根绳一个手环智能化监测学生活动量

早上8点15分,高境科创实验小学各年级的学生陆续出现在了操场上,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根跳绳,手腕上还戴着一个智能手环。升旗仪式后,学生们先做了一套广播体操热身,然后就跳起了由学校老师创编的绳操。这是高境科创实小早晨的大课间活动,25分钟左右的活动,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而下午还有一个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由各班老师自己组织。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什么样的1小时活动才是合理的、达标的1小时?高境科创实小构建了智慧体育教育新模式,引进智能手环、AI跳绳、AI卫生室、智能交互运动教室、智慧体育平台等相关智能教学设施,通过实时监测、制定计划、教学调控、课堂解读、个体评价等手段,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实施体能素质健康教学。


青年时评




 被“圈养”的孩子

怎能有舒展的灵魂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这两天,不少人都被一条新闻触动:一位老师实在看不下去,质疑学校课间不让孩子们离开教室,下课铃响后到下一次上课铃响,操场上一片静悄悄。老师和媒体都称之为学校在实行“圈养”。

这实在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和理解。电影电视剧作品中关于下课后的热闹场景,难道都只是文艺作品的合理想象?但明明很多人的记忆中,小学的课间是在操场上嬉笑玩耍,中学里也会呼朋唤友一起散个步,趴在教室外的阳台上聊聊天、透透风。

很多更年轻的朋友们在跟评:这有什么好惊讶的,下课不能无故出教室,已经很久了啊。也有老师无奈跟评:确实,学生们课间打闹就会存在风险,出了事故上级问责、家长闹事,所以,宁可一“圈”了事,天下太平。这类跟评背后反映的事实,得到了很多教育界同行的确认。

学校长期有这样的思维,让人齿冷。承担着育人重任的学校,教会孩子们的第一课,难道竟然是“懒政”?遇到难题不去探索更多的解题可能,而是将选择风险小、不担责,训练成本能反应?本该朝气蓬勃的青葱年华,被一根宁负一万就怕万一的绳索,牢牢地拴在了教室的板凳上。

安全当然重要,但因噎废食却只能是个沉重的笑话。道路上也存在交通风险,存在各种事故的概率,是不是从此我们就躲在家里不上路了呢?人类交通的发展,是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将这些规则普及到大众的意识中去——我们不能完全杜绝闯红灯的人和车,但我相信很多闯红灯的人,都知道违反了这个规则,他们有可能被交警罚款,有可能被撞倒,甚至有可能失去性命,从而生出警戒之心。

学校也一样,一切应当以维护最广大学生健康舒展的身心为前提,与教育主管部门、家长、专家、社会有识之士,甚至是最容易被剥夺话语权的孩子,一起来会商怎样让孩子在课间时分兼顾嬉戏与安全的解决之道,取得最大程度的社会认同,形成共识,制订办法,而不是只图省事一禁了之。

当然,我们也知道近些年有些学校发生过个别孩子的极端事件,让学校承担了重压。但是小概率事件,不能成为对大多数孩子剥夺权益的理由。学校更应该检讨的是极端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治标不治本地只是把大多数孩子“圈禁”起来,这种舍本逐末、无视教育本质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精神。

奔跑的青春才叫青春,太多的“圈养”扼杀的是朝气和创造力,它只能培养出更多厌学的学生,更多尸位素餐的未来社会人,欠缺意气风发的创新意识,遇到点困难和麻烦就想“躺平”——今天你一“圈”了事,未来,我也一“躺”回应。

学校乃至更广泛的各方,恐怕应该尽早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未来的发展,最大的依靠,是无数懂得锐意进取的广大年轻人,而不是遇难则躺的“圈养”族。






来源 | 青春上海、新华社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6 03:47 , Processed in 0.27751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