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是聋哑人,请短信联系。” 打开起诉状,法官助理袁新月正准备打电话通知原被告双方开庭事项,一行娟秀的铅笔字映入眼帘。 这是来自立案大厅小姑娘的友情提醒:原告身体不便,在案件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原告的特殊需求。
这场庭应当如何开?沟通问题怎么解?承办法官钟诗蔚陷入了沉思。 原告张某是一位网约车司机,起诉租车公司退回押金8000元,同时起诉公司的一位股东陈某,要求共同退还押金。 “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线下调解吧,试试看能不能打字沟通,小袁,你联系下人民调解员,确定下时间,能尽快解决就尽快解决。” 这场纠纷较为简单,如果正式开庭的话,需要联系手语老师进行沟通,程序上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1月29日上午,原告张某按时来到法院出庭。租车公司股东陈某因在外地出差,采取视频方式出庭。陈某表示,租车公司有三名股东,他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本案债务人。但他知道原告情况,租车过程也是他对接的,出于关照和体恤,他愿意个人向原告退还押金,请原告将债权转让给他,之后他再向租车公司主张。
法官端了一张椅子在书记员席旁,招呼原告坐下,打字问:“字能看懂?”原告点头。 法官向原告打字介绍了股东的意见,原告递过来一行细细的字:“但是他去年就说给,一直拖。” 法官明白了,继续打字解释道:“在法院达成调解协议后,他不履行协议,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原告敏捷地比手势 :👌。
“案件可以调解。”法官与调解员戎建生立即视频联系陈某,制定分期给付计划。 陈某表示,由于公司偿债能力差,其个人还负担着其他案件的还款,只能从今年6月起开始给付,每月1000元。原告连连摆手,不同意。 调解员建议陈某把还款进度往前提,经过一番观点碰撞、方案整理,陈某最终同意从2月开始还款,11月还清,如有一期未按时给付则加速到期。 原告坐在屏幕前,在手机微信中打字,把想法呈现给法官。调解员在纸面上给原告解释被告和法庭的意见。 单纯的书面表达方式,你来我往间促成了这次调解。双方不但签署了调解协议,陈某还将负担的诉讼费25元当即转给了原告。 最后,法官助理打字告知原告调解书邮寄、申请强制执行等诉讼权利。
法官舒了口气,租车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由股东先行承担给付责任,执行效果更有保障。而且案件以调解结案,比公司缺席状态下的开庭、判决更高效、圆满。 原告签完协议后离开,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这次看似普通的调解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里,法庭始终安安静静,不同于以往的热闹喧然。纸短情长,一张张写满文字的纸张背后,是彼此互相的理解与法律温情的注视。 点点微光汇聚成暖流。双方当事人的互谅互让,经由耐心细致的司法服务及指引,如两朵跳动的小火苗,融入了司法关怀的大熔炉,让安静的法庭升腾起融融的暖意。
来源:江宁开发区法院
南通0 |